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走停停》:一部新人电影的后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走走停停》:一部新人电影的后劲

来源:文汇报2024-07-24 09:40

  作者:陈熙涵

  在国产喜剧片领域,《走走停停》是那种久违的、不“撒胡椒粉”的好作品。

  所谓“撒胡椒粉”,就是宣传中常见的“爆笑”“爆哭”这样的耸动字眼,及靠段子式的“抖机灵”来取得“笑果”。而《走走停停》既不“爆笑”,也不让人“爆哭”,更不“抖机灵”,它的好就在于一点不“爆”,不想着要消费观众。它通过对现代人普遍面对的职业困境与生活迷茫的深刻反映,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新的方向。

  同时,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吴迪(胡歌饰)与家人间的互动和情感渲染,让观众在笑之余,感受到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温暖与结实,思考家庭在个人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时隔多年后再次回归喜剧表演,胡歌以与“宝总”反差极大的人物形象,在大银幕上证明了自己的演技。尤其是片中母亲突然去世的段落,面对莫名的网暴,导购员的推销,胡歌只用微表情,精准地传达出人物的隐忍与哀痛。

  胡歌躺在按摩椅上展露微笑的镜头,有个不得不说的小故事。它来自于演员的“现挂”。“我的理解是,吴迪躺到按摩椅上,才真正理解了母亲”,胡歌说,“那一刻是吴迪和母亲最近的时刻,他体验到妈妈的快乐,所以笑了”。这个即兴发挥不在剧本里,剧本写的是母亲去世后,吴迪又去了和母亲逛过的超市,看到母亲常常“蹭”坐却舍不得买的按摩椅打对折了。店员问他要不要,他摇摇头,推着推车走了,来到一个无人角落开始抽泣。但胡歌的处理有他的人物逻辑。最后在剪辑时,导演发现胡歌的处理更好。我们的人生,似乎都在为内心找台可以临时躺倒的按摩椅,很快还得起来,不起来不行,这也是一种“走走停停”,和剧本的调性又很合,于是保留了胡歌的版本。

  《走走停停》里有一句台词,冯柳柳(高圆圆饰)跟吴迪说:“男人40岁再混不出来,就再也混不出来了。”事实上,导演龙飞已年过40,硕士毕业十几年后,才凭《走走停停》拿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奖,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英语专业,而编剧黄佳则是武汉大学戏剧文学专业毕业,两人是在香港浸会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读研期间认识的,也是从同班同学开始建立的合作关系。

  毕业后很长时间,两人并没拍长片的机会。2017年,龙飞和黄佳自掏腰包合作了一部成本只有20万元的家庭喜剧片《睡沙发的人》,讲述一个高考落榜生在热爱文学的舅公的启发下,重新振作开始复读的故事。“那时候我和编剧都觉得,如果再不拍电影,就没有机会再拍了,所以我们拿出自己很少的一点钱,找朋友帮忙把它拍了出来。我们知道没钱的情况下,要做得有趣,须在故事和人物上做文章。”《走走停停》在某种程度上接续了《睡沙发的人》的精气神,进一步瞄准了处在人生低谷中的人。

  相比导演和主角,《走走停停》的编剧更需要被看见,该片的后劲首先得益于一个好剧本兜底。编剧黄佳用独有的细腻情感与敏锐视角,塑造和捕捉到了那些游离于主流之外但并不边缘的人物。这部电影中,吴迪并不是唯一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被偷走创意的北漂编剧、为电视台选题绞尽脑汁的女记者、失去家庭话语权的老父亲、年轻时与舞蹈梦失之交臂的母亲(影片最出彩的就是岳红饰演的母亲江美玲)、假装很忙的过气话剧演员……观众的共情,是因为他们代表了被忽视的“大多数”。

  而这部影片最有灵气的部分,就在于它采用了“戏中戏中戏”的三套层拍摄手法,为了对应剧情需要,在影像上用了三种不同的画幅:现实戏份是2.39:1,冯柳柳拍的纪录片《回故乡的人》部分是16:9,吴迪拍《似是故人来》是4:3。所以,从影片后半段起,现场至少是有三个镜头并存的。比如,吴家内部空间戏份中,有吴迪掌镜《似是故人来》的镜头、冯柳柳拍纪录片的镜头和电影《走走停停》的摄影机同时存在,人物动线交错颇具挑战性。

  要知道,三重叙事要让观众瞧明白“拍摄与被拍摄”的关系并不容易,但本片却把这种关系表达得极为清楚,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剧情叙事之中,形成非常有趣的、相互交织的互文关系。更难得的是,这种设计不是作者自嗨,也不是对影像形式的炫技,而是借由“拍纪录片”这层叙事,将触角延伸向现实生活,与观众探讨个体的生活是如何被塑造、被误解,及作为个体的我们在当下的某种困境。譬如,冯柳柳的素材被上司肆意篡改拼贴后,变得面目全非,《回故乡的人》最终竟变成了一部“好高骛远的返乡者‘啃老’逼死母亲”的符号化的作品。谁也不知道,母亲生前因拍电影而度过了一段最快乐的、没有遗憾的日子。这部断章取义带高度主观性的所谓纪录片,最终竟讽刺性地得了奖。

  《走走停停》有个很妙的结尾。三年后,父亲也走了。扫墓回程途中,吴迪和冯柳柳在堵车的高速路上再次相遇。两辆车在相邻车道忽前忽后,走走停停,不断交替前行。“走走停停”反向励志的题眼此时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两人都看到了对方,但都没跟对方打招呼,最终,吴迪开的出租车一个停滞,冯柳柳的车变道超车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走出影院很久,令人能品咂和归纳的恐怕是因为整部影片一直都在创造着一种“预期背反”:以为吴迪要触底反弹逆转人生,以为冯柳柳要茅塞顿开重启人生,以为吴迪冯柳柳这对青梅竹马一定会发生点什么,以为《似是故人来》会一鸣惊人。好在这“俗套”的一切都没发生,老一辈带着自己的故事离开了,妹妹南下开始创业,吴迪转行开起了出租,那一张音乐会的票终于没有送出去……一切像是又回到了起点。细碎生活波澜不惊,唯一的好消息是,吴迪在不开出租的日子,开始写作一个名叫《走走停停》的剧本。

  在写得十分精彩的主题曲《我活着呐》后,电影的彩蛋出现了,妹妹给哥哥的电影《似是故人来》报送了一个电影节,江美玲竟一语成谶地获得了“最佳新人奖”;吴迪收到冯柳柳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父亲讲着:“年轻时我也是想写点东西的,后来进了单位,写的最多的是报告,我们这代人大多没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生活就是那样,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习惯了就好,但是……”眼见要推心置腹夸一夸儿子时,储存卡满了。

  这是独属于《走走停停》的轻盈表达,也是一个好喜剧该有的样子,它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总是直线前行的。有时候,正是那些看似停滞不前的时刻,构成了我们最最深刻的情感记忆,这种轻盈与深刻的并肩而立,靠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洞察与提炼,看后让人觉得后劲大,有回味。

  啊!原来人生的底色就是这样的,卷也不行,躺也不行,剩下的只有走走停停,这种时候除了像胡歌那样发个流着泪的表情包,你还能怎样呢?好在影片在世界观的构造上没有高高在上地评判生活,也没有故作清高地瞧不起生活,它指出了一种路径与另一种路径,也许都通往前方那个叫作未来的地方,而选择的依据可以是只活给自己看,与其在别人眼里来证明自己,倒不如走不顺畅的时候,停一停。

  最后提一笔,《走走停停》的出品方,也是《爱情神话》的出品方麦特影业。这两部作品确有一些共性,比如,都是年轻导演的作品,都有着不落俗套的剧情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同样使用方言等等。只是,三个上海人胡歌、周野芒(吴迪父亲吴明发)、金靖(吴迪妹妹吴双),一个北京人高圆圆,在片中说的可都是四川方言,虽发音学得大差不差,但和唯一的四川人岳红一比,终究味道还是差一点。这也是这部影片特有意思的地方:高光部分不是男女主角创造的,而是母亲江美玲贡献的——一个在普通生活中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单纯安于现状,一个参透了人生的女性。不知道四川观众认不认这个理,至少北影节把最佳女配角奖给了岳红,是认了这个理儿。(陈熙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