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健与美的“交响”——体育运动与美术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健与美的“交响”——体育运动与美术创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8-01 09:59

  作者:钱晓鸣

  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拼搏正酣,展现了出色的风采和精神风貌。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和体育运动所呈现的形式美,也激发了艺术家创作灵感与想象,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在这些艺术作品中,人们能够品味到奥林匹克文化和艺术之精髓,感受健与美、动与静的“交响”。

走向世界(雕塑)田金铎作

  走近体育题材经典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可追溯至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奥林匹克是强身健体与和平的象征。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体现了竞技的辉煌,还催生了很多体育题材的艺术经典。比如制作于公元前540年的古希腊陶器《黑绘双耳瓶》,瓶身上绘有摔跤、跳远、投掷等运动画面;著名的《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刻家米隆大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千百年来已成为体育运动与健美体魄的象征。

  健与美是人类普遍的美好追求。中国体育题材美术创作源远流长,体现了东方哲思、审美与生活方式。比如中国古代民间竞技性娱乐活动蹴鞠,相传起源于战国时代,到唐宋时期蔚然成风,类似于现在的足球,是中国流行甚广、影响较大的球类运动。古代美术作品对此多有表现。河南南阳汉画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上有“蹴鞠图”,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唐代褐釉玩球俑,河北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上,枕面正中绘有儿童蹴鞠图。到了明代,一幅《朱瞻基行乐图》在长达6.9米的绢本上展示了明代宫廷文娱活动,这幅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画作上不仅有蹴鞠,还有射箭、马球、捶丸、投壶等运动项目,场面宏大,描绘细致。

  现代奥运会可追溯至1896年的雅典奥运会。在早期现代奥运会上,除了体育竞技项目,还设有“缪斯五项艺术比赛”,即文学、建筑、绘画、雕塑和音乐5个项目。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甚至出现了美国选手沃尔特·维南斯同时获得雕塑艺术金奖和射击比赛奖牌的罕见场景。这一时期,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创作出了现当代体育美术的经典之作。1901年,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雕塑《运动员》,作品塑造了一位健美运动员休息时的状态,线条流畅,富有张力,每一块肌肉都透露出运动的韵律。法国雕塑家布德尔的《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以强烈的动感和独特的构图彰显力量感,这件作品在1910年第一次展出时就引起了轰动。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赠送了2件体育题材美术作品:朱成的雕塑《千钧一箭》和田金铎的雕塑《走向世界》,前者表现射箭运动员紧扣弓弦、蓄势待发的精彩瞬间,后者呈现竞走运动员在比赛中协调优美的运动英姿。这2件作品都在1985年首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得特等奖,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将中华体育精神带向世界。

千钧一箭(雕塑)朱 成作

  展现全民健身场景

  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一直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竞技体育与体育健身的共同发展。这一点在体育题材美术创作上也得到了体现。

  1956年,开展不久的中国登山运动捷报频传,当年中苏联合登山队登顶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这成为新中国登山运动的起点。彼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还是一位青年教师,他据此创作了油画《登上慕士塔格峰》。这幅作品是中国人不断攀登、挑战自我的精神写照,记录了一代人的梦想和坚持。

  画家萧淑芳本身是一位出色的溜冰运动爱好者,她的溜冰照片曾刊登在《良友》画报上。萧淑芳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北海溜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民踊跃开展冰上运动的场景。

  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在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中。陆俨少的中国画《冰上运动》、徐匡的版画《金色的赛马场》、徐启雄的工笔画《决战之前》、刘开渠的雕塑《踢毽子》等较为写实地描绘了体育健身场景。王个簃1972年创作的中国画《乒坛盛开友谊花》、周练霞1984年创作的中国画《硕果》、俞云阶1986年的中国画《夺冠》等,以象征性手法分别反映了当年国内外体坛盛事:1972年,北京首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单打两项冠军;1984年,中国体育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1986年,在韩国汉城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位列第一。

  漫画中也有不少表现体育运动的作品。比如漫画家丰子恺的《齐心协力》画面清新,构图简洁,描绘了人们在江中齐心协力划船竞技的场景,劈波斩浪,飞舟竞渡,体现了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漫画家华君武的《牛年迎八运纪录又更新》,用牛头举重运动员形象结合中国传统的生肖轮转,既是向读者拜年,又鼓舞了士气。

  在日前开幕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上,画家何振浩的《悦动青春》表现了一群在街头轮滑的青少年,画家陈勇的《无暇》描绘了一群身着白色体操服、练习体操的娃娃,都体现出人民群众以健身促健康的饱满热情。

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宋)河北博物院藏

  感受运动的美好

  现代奥运先驱顾拜旦曾说:“体育运动必须创造美,并为美提供机会。它创造美,是因为它创造了活生生的雕塑——运动员;它为美提供机会,是因为通过建筑、场景和庆典带来了美。”体育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运动是创造美的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成就激励着美术工作者,推出了许多精彩的体育题材美术作品。1985年,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会同中国奥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开始举办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和文化活动。首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吸引了大批知名艺术家参加,如吴冠中、周思聪、刘勃舒、黄胄等。1997年,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每届全国运动会期间举办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目前已经举办了9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定期、制度化举办,大大促进了中国体育美术创作。

金色的赛马场(版画)徐 匡作

  1983年筹建、1990年正式开馆的中国体育博物馆是相对集中收藏体育文物和体育艺术品的机构。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历代的体育用品和体育艺术品,如战国时期的承弓器、唐代的狩猎纹铜镜、宋代打马球砖雕等,还包括现当代体育用品和艺术品,比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等。其中,造型精美的“奥林匹克杯”是国际奥委会的重要奖项之一,于1906年设立,旨在表彰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中国曾3次获得此奖项。

  进入21世纪,中国各地政府在兴建改造绿地、公园时,常常把体育美术作品作为绿地、公园整体的一部分。在吉林长春世界雕塑园、安徽芜湖雕塑公园、上海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等,都有丰富多样的体育美术作品。于这些作品中漫步休闲,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彩瞬间,感受体育运动的美好与力量。

  (作者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