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戏曲+流行”焕新国风音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戏曲+流行”焕新国风音乐

来源:北京晚报2024-08-16 09:29

  作者:王 润

  “我们追寻国风,乐见人生;我们满怀热爱,续写华彩乐章。”汇集百位国风音乐人,以“戏曲+流行音乐”模式引领国风音乐发展潮流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戏歌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在6月5日到8月7日两个月的时间播出十期,全网曝光量达22亿、全媒体累计触达10.1亿人次,其中年轻用户规模占比39.02%,全网热搜热榜累计148次,连续十周蝉联微博综艺影响力榜文化类综艺同时段第1位。国风音乐到底什么样?国风音乐会有怎样的新发展?节目虽已收官,但相关话题探讨却愈发热烈。

  国风音乐受众群体庞大

  《国风超有戏》是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推出的一档国风音乐创新节目,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创作,先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研,分别对网络视频、音频用户受众,还有线下戏曲、音乐剧、话剧等演出受众,以及电视音乐节目、传统文化类综艺受众,包括18岁到35岁年轻受众,进行了多维度、多渠道的精细分析,得出一个强有力的结论,那就是“涵盖戏曲元素的国风音乐受众群体十分庞大,具有极大发展空间”。

  在调研基础上,《国风超有戏》节目立足戏曲类专业频道,以一个非常年轻、专业的音乐团队,汇聚了百位国风音乐人,以戏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共同创作百余首国风音乐,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开辟了新的场域。节目点赞值最高的十首作品收录到“中华戏韵金唱片”,中国国家版本馆还将收藏首张“中华戏韵金唱片”。

  多样表达尽显国风魅力

  《国风超有戏》节目紧扣“国风表达”展开叙事,每期节目都给予音乐人充分空间,不断用新视角展示不同的国风音乐。

  节目中,布衣乐队诠释西北民乐风情;黄龄以《天空中划过一道星光》和《醉》展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东方美韵;上上在《家国》中将西北群山的坚毅与烟雨江南的柔美巧妙组合;张晓涵的《中状元》和《珠帘寨》不断刷新观众对国风音乐的认知;牛清栏和乐队伙伴们一起将摇滚元素融入河南坠子;还有扬琴、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与小号、架子鼓、吉他等西洋乐器在舞台上相得益彰……当多元的声音、多样的表达、不同的元素汇聚于舞台之上,观众也得以从各种角度全方位感受国风魅力。

  节目之外,《国风超有戏》也进一步探索更加贴合新媒体环境的互动传播方式,发力创意短视频,通过策划国风街采,联动高校学生、戏曲演员、广场舞阿姨等各年龄段观众合唱《国风超有戏》主题曲,联动网络红人等推荐《国风超有戏》节目原创歌曲,打破传统模式传播壁垒,强化国风音乐传唱热度。

  集结国风文化传播者

  《国风超有戏》常驻嘉宾、著名音乐人捞仔曾参加过国内很多音综节目,他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基本热衷于翻唱,对原创没有耐心。“我来了《国风超有戏》节目后,大家一交流,发现我们的音乐理念特别契合。看到这些年轻人以国风为美,以国风为荣,我很感动。”捞仔表示,“我对国风的理解就是无界、传承、发展,要从前人身上汲取文化营养,并把当今国际上最通用、最先进的音乐语言和技术用于我们想表达的音乐上,这样的音乐才有生命力。”

  《国风超有戏》常驻嘉宾、豫剧名家小香玉参加这个节目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家国情怀”:“每次看见一位选手,不管是哪个剧种,都在唱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唱着爱国情怀,让我特别感动!”“超有戏朋友圈伙伴”、京剧名家王珮瑜也提到,“我们不仅应该有专业和基本功,更应该把视野辐射到更广阔的艺术和音乐天地。而《国风超有戏》恰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抓手。”

  国家京剧院演员郭霄和音乐人阿兰、王镭熹作为国风音乐人代表,在节目中共同合作了国风金曲《金鼓赤诚》。郭霄认为《国风超有戏》节目是对“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最好诠释:“通过国风音乐,年轻一代可以更加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艺术,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20岁的王镭熹在《国风超有戏》的个人舞台演唱了两首原创音乐《少年自有少年狂》和《大西湘》,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乐器,并把牛鼓、电子快板第一次带到国风音乐的舞台。从小就热爱传统曲艺的她,除了是歌手,还是一位快板老师:“我在全国累积有几万名快板学生,大部分是00后,甚至10后。作为老师,我可以很直接地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我也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由内而外的创新受肯定

  《国风超有戏》还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在节目总结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国风超有戏》是由内而外的创新,不仅留住了传统戏曲的受众,也抓住了年轻受众的关注,还“迷”住了国际受众的心,连接起传统与现代,传统与国际,传统与未来。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认为,《国风超有戏》是关于中国音乐灵魂工程的一个探索,从节目的策划、参与嘉宾的多元,这种开放式跨界融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了路径。

  中国戏剧家协会原秘书长、戏剧评论家崔伟认为《国风超有戏》以专业化视角呈现的国风戏歌具有极强的文化深情和开创精神,全面展现了国风音乐人的群像,并通过他们的作品使得传统文化中国风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得到充分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指出,《国风超有戏》以融合、突破、创新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寻找到了一条新的路,一方面主动伸手向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同时另一只手伸向年轻人,通过他们的创新与热情,做到与时代携手同行。(王润)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