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观歌剧《山海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观歌剧《山海情》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8-23 10:02

  作者:欧阳逸冰

  这部歌剧的序曲一开始,就是清脆脆的滴水声,清凌凌的淌水声……多么美丽的梦——

  大幕拉开,令人惊叹的是,舞台变成天、地、人组合的浩瀚画面。寥廓天空,莽苍群山,粗犷的沟壑,无数渴求水的村民在低吟:“人行千里不见水,咽下两颗泪蛋蛋”……几个年轻人冲出了山间,喊出勃勃生机:“再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铁路了!”男主人公得福唱出了全剧核心的戏剧动作:“这生活要变,这命运要换……走向平原好看天!”接下来,是一场又一场的令人热泪盈眶的演唱,诗意盎然的画面,鸿蒙苍茫的戏剧场景,赢得了观众心中的鲜花……这就是国家大剧院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创作并演出的歌剧《山海情》。这出戏的成功给了我们若干宝贵的启示,值得我们研究。

  用歌剧思维进行创造性改编:诗、音乐、戏剧是歌剧的三大要素(贺敬之语)。这既是歌剧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们触摸生活,思辨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手段。这部歌剧虽然保留了原作故事的大框架,但是它却运用歌剧思维,调动以音乐手段为主的多种手段,倾力于以得福为核心的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关系和命运演绎上。剧中最生动、最精彩、最感人的则是,沿着得福与水花善良而坚韧的性格逻辑,把悲剧式的爱情自然转换为温馨的亲情。得福唱:“她悄悄走个来回,我的心就踏个稀碎碎”;水花唱:“拉话话他说得太多,我的心麻成了一个蜂窝窝”。然而,如此淳朴美好的爱情被穷困这个恶魔碾碎,“命中的分别就在今天”“露水清清泪满腮”。这条爱情线的戏剧性演变依托在吊庄移民的主体行动中,让这两个人爱情与亲情的转换,升华成为“东西大协作”历史性洪流中的一朵浪花。

  就在闽宁新村只差一户就能得到供电、得福急需移民加入时,水花拉着双轮车,将丈夫和女儿带来了,既解了得福的燃眉之急,更将吊庄移民工作推上新台阶。一幅全剧隽永的画面出现了:穿着红色旧绒衣的得福欢呼着跑上去,代替水花,挎上绳套,抬起车把,拉起水花一家三口。背后是无垠的苍天荒原、崇山沙丘,仿佛是造化用粗粝的笔触,在天地间描绘出人间最真切的亲情!景自天成,蕴含无尽,催人泪落如雨。这就是舞台画面的诗情,音乐精湛的雕塑,人物戏剧性关系美好的激变,像是拍天的巨浪,撞击着每一个观众。

  歌剧思维对素材进行着创造性的赋能炼制,是为了塑造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戏剧以人自身为目的”(谭霈生语),因为,“戏剧的基本思想是在这个主要人物命运中表现出来的”(别林斯基语)。歌剧《山海情》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用歌剧思维塑造出了令人感动又喜爱的人物图谱:得福以及水花、陈金山、得宝、麦苗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歌剧音乐,好听是观众的期待,流传是经典的标志,独特是跨越时代的魅力。《山海情》的作曲家从古老黄河哺育出来西北高腔山歌“花儿”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巧妙而又精心地从高亢、悠长、爽朗的总基调中,用当代意识融会贯通,表现不同人物在不同戏剧情境中的心曲隐微。得福那一句“爬上了圪梁梁上喊那苍天”,最后一字“天”的拖腔,蕴涵着多少幽怨、多少悲壮、多少刚健!水花那一段《花儿三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来雨来人不来”,唱出了多少无奈、多少渴求、多少企盼!大合唱《远望贺兰山》,“从山外驼铃响,大漠阿拉善”直到“又是一年春草绿,相约去种田”,其苍远漫漫、铿锵有力,时而转入绵长深远、田园悠然,可比肩于世界著名歌剧的大合唱。歌剧追求的“此曲只应天上有”,其实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中华民族文化之悠远厚积。

  优秀的歌剧更要有哲理性内蕴。哲理并非概念词语的硬加,而是人物在与命运角力中的自然发现,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现,值得深深地思辨。歌剧《山海情》里有得福与天对话:“野草黄沙没有路就边走边看看”;有得宝与前辈对话:“你把我养大为了什么,就为绳床瓦灶续香火”;还有李太奶奶与祖先对话:“迁村对不起先人,不迁对不起后人”。这三次对话,道出了远超戏剧故事之外的思辨,道出了创造的本质,道出了新生活的追求,道出了世代为幸福而探寻的本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获得成功。然而成功,并非是终结。路正长,如琢如磨正未有穷期,胜利的高峰就在前面。(欧阳逸冰)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玥阳:看《素食者》中的多视角叙述

  • 高 翔:大众文化场域中古典神话的当代演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