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评论区和弹幕里,“回家”刷屏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评论区和弹幕里,“回家”刷屏了

来源:文汇报2024-08-27 10:17

  作者:王彦

  一名在中国台湾长大的年轻人从《张士箱家族移民开发史》里读到了什么?把近200位老兵的骨灰抱回山东故土,年届九旬的“感动中国人物”究竟是怎样在漫长的30多年间一一兑现了承诺?当花甲之年的他辗转回到她的身边,200万字情书里凝结了多少爱与愁……

  6集人文纪录片《两岸家书》自7月下旬起在东南卫视播出,B站上线至今播放量3600万,站内开分9.8分。随着一封封“两岸家书”被开启,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历史长河的回望中,找到情感共鸣。他们留下弹幕2.9万条、评论1200条,其中来自宝岛台湾的IP占比10%。

  当弹幕和评论区里“回家”二字悄然刷屏,家书见证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斑驳字迹浸透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

  从1948年到1984年,王德耀的情书“寄”了36年之久。图为纪录片《两岸家书》海报。

  家书中再读史实

  “这跟300年前的浪应该是同一个浪。”张钧凯,生于台湾,祖籍福建晋江。早在台大就读时,只因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张士箱家族移民开发史》,年轻人便以此提交了一份课程读书报告。婚后,他更与妻子携手踏上寻根之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与祖先“相遇”。

  《两岸家书》第一集就从两岸张氏家族成员几百年来书信不断的传奇讲起。个体的生活与情感轨迹,往往是历史与社会的缩影。主创团队多次造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福建省档案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机构,经反复论证与筛选,从12000多封两岸家书中选择了20个案例,以个体折射时代,从民间的微观视角再读史实。

  在这些家书中,我们得以回溯清康熙年间,闽南士子张士箱九死一生冒险抵达台湾,他和他的子孙参与台湾的垦拓,又回到大陆建宗祠、修族谱,加强了两岸的血缘和文脉链接。流传至今的100多封张氏家族书信,时间跨度近200年,为追寻历史足迹提供有力证据——这些家族书信不仅呈现了清朝时期大陆移民拓垦台湾的先民历史画卷,更生动地记录了他们为建设台湾而奋斗、流血流汗、痛哭欢笑的点滴。

  《两岸家书》的联合导演张钊维生于台湾,如今定居北京。他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纸面字句,“更是深入文字背后的个人情感、时代投影”。张士箱在书信中留下“未了工夫”“虽分犹合”“泉台一体”的关键词,如同历史的烙印,提醒着后人两岸之间永远割舍不断的联系与共同的文化传承;寄居北京的台湾少女林海音,信告苗栗的堂兄“宁可失去故乡,也不要做一个无国籍的孩子”;执着于以笔墨为台湾存续中华血脉的《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在台北大稻埕给人们讲授历史,表达对祖国母亲最炽热的忠诚,几代过后,这份爱国情依然浓烈,曾孙女连惠心将连横的文言文书籍翻译成白话文后,在曾祖父墓前含泪禀报……字里行间讲述着两岸人家同根同源的家事、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

  情感中构建共同的记忆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为《两岸家书》中来自普通人的亲笔书动容:“泛黄的纸张、斑驳的字迹背后,是对中国式家庭和情感的书写。”

  第五集《倚窗犹识梦中人》的两位主人公引发了两岸网友的无尽唏嘘。王德耀与刘谷香,他俩同龄,青梅竹马的情谊长成相爱相惜的浓情。1948年,丈夫随国民党部队赴台时,新婚不过29天。他怀揣妻子手书的诗集《绿窗闲草》,那诗文里是他们清澈无嫌猜的爱。只是,王德耀不知,从此一去归路迢迢。自那天起,他摩挲着诗集里字字句句,等过了无数个日夜。而在家乡,刘谷香心心念念的也都是他。虽另嫁过又守寡了,但无论生活艰难或有了起色,她始终放不下年少时相许的爱人,便也将相思付与鸿雁,只盼终有渡。

  20世纪80年代初,王德耀终于等来了刘谷香的信:“鸿案齐眉总未齐,卅年梦已断辽西。千金难买双飞燕,两耳愁听午夜鸡。青鸟几时探客讯,白头何处寄征衣。年来多少伤心话,付与愁鹃带血啼。”世易时移人不改,行行情深、字字带泪。老人决心回家。几经辗转,他终于回到刘谷香身边,带着37年未寄出的两百万字情书。

  在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看来,《两岸家书》以家书为映照历史的载体,但又不囿于刻板的考据,而是通过对情感的挖掘呈现,将史实融入浓醇的情感,以情感的力量钩沉家书背后历史的分量。就像王德耀的故事里,在呈现几十年后即将相见的场景时,主创再现了那通电话:刘谷香用乡音问候爱人“王宗之你混蛋”,话音刚落痛哭失声,再难说出一个字。

  《两岸家书》里,音乐、动画、历史影像共同构建着记忆场。在主创看来,这些都是情感真实所自带的千钧之力。如评论区网友的留言:“薄薄的纸张,道不尽的纸短情长,有小家团圆的希冀,更有渴望祖国统一的夙愿。”(王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 飞:国潮文艺创作不能歪曲优秀传统文化

  • 黄典林: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中探索非遗的时代风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