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主义题材油画的“大时代痕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现实主义题材油画的“大时代痕迹”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08-27 18:21

  作者:张宝国  

  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充满艰辛却又富有活力,关注个体、关注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并表现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美术创作的主旋律。在这其中,油画家们创作了一大批展现民族精神又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如莫朴的《入党宣誓》、王式廓的《参军》、胡一川的《开镣》等,更是起到了激励鼓舞人民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作用。诸多经典油画作品在描绘和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别具一格,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 20世纪中国大地上诞生的经典油画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也终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现实主义题材油画的“大时代痕迹”

前夜 胡一川 中国美术馆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艺术学子远赴重洋到欧美和日本学习西画,学成之后,他们将所掌握的知识带回国内,作为改良中国传统绘画和传播新美术的主要手段,并伴随西画运动的推进呈现出两大趋向——以徐悲鸿、颜文樑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和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倾向。

  提到写实主义,徐悲鸿是坚定的捍卫者,他一心磨炼写实技巧,巴黎和柏林的生活,造就了他对于熟练的写实技巧和对具有文学性、象征性作品的崇拜,这些都成为他油画创作的目标,也成为他介绍西方艺术、重建中国绘画的立足点。这种充满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选择让那一代油画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的思想、观念、艺术主张,然而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者,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既学习古典写实绘画,也重视现代艺术的探索,并从中借鉴探索语言,因为彼时的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状态,人民大众需要的是可以看得懂、可以理解的现实主义美术。因此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写实主义占据着主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画家更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第一代油画家李铁夫、中国画家黄宾虹、高奇峰等,他们走出画室,到艰险、动荡的生活中创作,为民族的解放而努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青年画家加入抗战的宣传队,在华北、华中战场上都留下他们的足迹。1945年,冯法祀在中缅前线深入生活,着手构思《捉虱子》的创作;1946年,当这幅反映抗战期间中国士兵艰苦生活的作品展出后,闻一多称赞其为抗战中“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吴作人率领中央大学艺术系学生组建“战地写生团”到中原前线,莫朴参加上海师生组成的“上海国难宣传团”,宣传工作都采用了漫画、宣传画的形式。武汉、重庆街头的大幅抗战宣传画,就是由原先从事油画创作的王式廓等人参与完成的。这些作品以沉着昂扬的精神力度表现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中国人民坚韧的精神状态,并展现出此前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在陕北革命根据地,文学艺术同样很活跃,延安鲁艺集聚了很多青年美术家,成为了根据地文艺活动中心。战时根据地倡导的“工农兵喜闻乐见”的宣传画、连环画、年画成为艺术家的武器。如冯法祀的《演剧队的晨会》,很好地诠释了战士们的日常生活状态,用艺术家的视角讴歌人民子弟兵。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将自己的创作与新时代的火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直接贴近人民群众,歌颂新的时代。油画的优势在于其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和视觉上的吸引力,宣传效果更胜一筹,画历史事件、画现实生活、突出主题性和情节性、颂扬人民群众的主人翁面貌、歌颂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油画由此向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方法相结合的目标前进,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投入到新中国、新社会、新生活的建设中去。用手中的画笔描绘革命斗争的历史,讴歌新中国、赞美子弟兵成为画家们重要的创作任务。这是油画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以来的一个创作高峰,诞生了很多优秀作品——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描绘了太行山区八路军抗日的一幕悲壮场面:五名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与敌人战斗到弹尽,最后集体跳崖。画中的战士群像组合层次分明,每个人物都有鲜明个性,气氛紧张而悲壮。蔡亮的《延安火炬》描绘了抗战胜利喜讯传到延安之后,人民群众火炬游行的景象,画面以温暖而强烈的光影效果传递着人们内心的激情。此外还有杜键的《黄河激流》、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罗工柳的《地道战》、胡一川的《前夜》、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董希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等大批优秀作品,它们记录时代、讴歌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闻立鹏的《红烛颂》,李秀实的《疾风》,以及肖峰、宋韧的《拂晓》等作品的出现,说明变革已在慢慢展开。吴冠中的《鲁迅故乡》、詹建俊的《高原的歌》等作品,都注入了画家自己的感受,并强调了画面的形式感,在油画形式的探索和语言的回归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而就历史题材创作而言,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的《蒋家王朝的覆灭》,构图和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们在这件作品中“大开眼界”。

  步入新世纪,以“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为标志,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迎来一个新的高峰。其中涌现出的诸多优秀作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重大事件,可谓现实主义作品在当代的伟大复兴。

  我们可以说时代呼唤艺术作品,也可以说艺术作品扎根于时代、滋养于时代。这些画作留下的“大时代痕迹”就是在记录历史,记录民族发展。我们更可以看到,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已经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画作的寄情山水,从而进化到传递精神力量、讴歌时代、讴歌党和人民的现实主义——无论是在艰苦抗争的时代,还是在和平奋斗的年代,画家们都将自己饱满的热情注入笔端,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注入更多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的元素——这都是“大时代的痕迹”。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