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都市生活剧如何重塑“罗子君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都市生活剧如何重塑“罗子君们”

来源:文汇报2024-09-25 09:15

  作者:艾志杰

  自大女主题材风靡以来,相关题材的都市生活剧频繁采用一种模式化叙事,即刻画女性经历婚姻波折后,如何涅槃重生,重返职场,此类情节在《我的前半生》《我们的婚姻》《妻子的新世界》等作品中屡见不鲜。而《凡人歌》虽未能完全跳脱出中年危机、职场潜规则等常见情节,但该剧尝试摆脱家庭主妇受背叛后逆袭的传统模式,转而致力于探索家庭纽带的深层力量以及平凡生活的非凡意义,为此类题材都市生活剧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规避“婚变”话题,寻求家的力量

  在都市生活剧中,家庭主妇的形象往往被置于一个充满张力的戏剧性框架内。其中,遭遇家庭背叛,尤其是丈夫的出轨,似乎成为了这些女性角色觉醒与成长的必经之路。这种情节设置固然增强了故事的冲突性和可看性,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家庭主妇形象,让她们的故事似乎总是围绕着“被背叛—觉醒—复仇或成长”这一固定模式展开。《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马伊琍饰),《好事成双》中的林双(张小斐饰)、《无所畏惧》中的罗英子(热依扎饰),以及热播短剧《引她入室》,均是这一叙事模式下的典型代表。

  然而,这种人物塑造的方式,实质上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一种片面解读。它将女性的成长与觉醒,简单地归结为对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从而忽略了女性内在的动力和追求。家庭主妇的角色似乎唯有在经历如背叛般的重大变故后,方能如梦初醒,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并踏上寻找自我的旅程。这种设定,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女性的主体性。

  相较而言,《凡人歌》中的沈琳(殷桃饰)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她并未遭遇家庭的背叛或解体,而是源自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切渴望以及对生活深邃的洞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重返职场的征途。这充分说明,女性的“自我追寻”之路,并非必然建立在家庭破碎的基础之上。相反,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同样能够为女性提供成长的空间和动力,让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因此,都市生活剧的独特吸引力,在于其重新构建一种稳定且和谐的家庭关系典范。《凡人歌》中的沈琳,以其稳定的情绪和强大的内心,与丈夫那伟(王骁饰)携手共创了一个充满理解、尊重与扶持的家庭环境,这不仅为她在职场上的奋斗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也为观众呈现了一种令人向往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关系,摒弃了以往剧集中常见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转而以相互间的深情关爱与坚定信任为基础,深刻展现了都市生活剧中家庭关系的积极面向与深远意义。显然,女性的自我成长,未必一定要伴以家室之离散、情感之波折;相反,在一个稳定且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女性更能觅得其所,实现自身价值。

  关闭“爽感”模式,回归人的平凡

  在众多都市生活剧中,家庭主妇的职场故事往往落入一种“升级打怪”的故事范式之中。按照这一模式,家庭主妇们在遭遇婚姻危机或生活挑战后,往往能够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主角光环的加持或是他人的鼎力相助,迅速完成自我救赎与成长,最终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以《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为例,她原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在遭遇丈夫背叛后,迅速调整心态,重返职场。在闺蜜唐晶(袁泉饰)及其男友贺涵(靳东饰)的帮助下,罗子君不仅在职场上逐渐站稳脚跟,还收获了新的爱情,实现了人生的全面升级。这种叙事模式,虽然满足了观众对于“逆袭”故事的期待,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比之下,《凡人歌》中的沈琳,则以更为质朴、生活化的笔触,勾勒出了家庭主妇的另一番面貌。她不具备罗子君式的主角光环,亦未曾轻易跨越生活的重重难关。对她而言,重返职场的路途,是一连串挫败与挑战的累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到后勤服务的尝试,再到涉足月嫂行业,沈琳的每一次尝试都以“碰壁”告终。

  显然,“罗子君们”的故事轨迹正经历着一场从高歌猛进到急转直下的微妙转变。在两部剧中,都巧妙地设置了女主角在服务行业偶遇旧识的情节。罗子君在高档鞋店邂逅老同学米雪儿,面对对方的嘲笑,她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开单;而沈琳在初尝月嫂工作时,意外发现雇主竟是她曾解雇的员工白寒宁(马苏饰),这份工作最后也因男雇主的性骚扰而告终。正是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失败,铸就了沈琳对生活深度的理解与感知,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她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微小却坚实的生存之道——经营卤货生意。这一选择,虽不显赫,却蕴含了生活的哲理与不屈的精神,是对平凡人生价值的深刻诠释。

  通过对比罗子君与沈琳不难发现,《凡人歌》在讲述主妇故事时,选择了突破“爽感”模式,回归人的平凡与真实。剧集不再追求那种逆境崛起、完美逆袭的理想化叙事,而是更加侧重展现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挫败与下沉。这种叙事选择,不仅塑造了更加真实、立体的家庭主妇形象,也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共鸣。

  不过,沈琳重返职场的道路因过多巧合而略显生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她得以进入人力资源公司,全因面试官胡海莉恰好是她昔日的下属,这一转折虽开启了她的职场新篇章,却略显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同样,她踏入月嫂行业也是源于与前保姆的偶遇,这些巧合虽然增强了剧情的戏剧性,但频繁使用却使得沈琳的成长轨迹显得不够自然流畅,仿佛她的每一步都被精心策划。

  顺着“主妇”轨迹,辐射生活的多面性

  在《凡人歌》里,通过追踪沈琳这位“主妇”角色的生活轨迹,我们得以窥见都市生活繁复而深邃的多面性。而那些围绕“罗子君们”所展开的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实则宛如一面面棱镜,折射出人生选择的无限多样性与可能性。

  谢美兰(陈昊宇饰)对精致生活的狂热追求,超越了单纯对物质世界的无尽探寻,而深深植根于她内心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渴望之中。她的每一步攀爬,都紧密贴合着都市丛林的生存法则,让人不禁思考:在都市的喧嚣中,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又为何而追求?

  沈磊(秦俊杰饰)的选择,则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反叛与逃离。他毅然决定归隐山林,投身于乡村支教事业,这是自我心灵的救赎,也是对都市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的深刻省思。在婚姻中,他从曾经的执着转变为最终的放下,展示了人生中并非只有不断攀登才是唯一出路,适时地放下与释怀,同样蕴含着智慧与勇气。

  那隽(张哲 华 饰),这个永远都在“卷”的城市打工人,即便身患惊恐症,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这无疑是对都市高压环境下生存状态的一种极致描绘。他最终连女朋友都被“卷”没了,这一戏剧性的结局,让观众对都市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产生深刻的质疑。

  《我的前半生》与《凡人歌》,两部剧集虽叙事风格迥异,却共同触及了都市生活的核心。前者带领我们领略了精英阶层的耀眼光芒及其背后的艰巨挑战,而后者则为我们铺展开了一幅更为质朴、真实的都市生活长卷。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与选择,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些选择背后所隐藏的无奈与抉择。

  都市生活剧的魅力,并不在于对都市生活的简单描绘,而在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挖掘。它让我们看到,都市生活并非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更有其复杂、深邃、甚至残酷的一面。一部优质的都市生活剧,应该能够触及人心,引发观众对当代社会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这样的剧集,才能真正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成为映照生活、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后、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

  原标题:都市生活剧如何重塑“罗子君们”——从《我的前半生》到《凡人歌》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遗落山水间》:“梅”挂枝头 香飘四溢

  • 《刺猬》:温情的魔幻现实主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