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湘子桥畔》的潮州文化书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湘子桥畔》的潮州文化书写

来源:羊城晚报2024-09-29 09:53

  作者:曾 恬 张丽军

  汪泉的《湘子桥畔》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大散文笔调,以湘子桥、红头船和老妈宫为文化符号,讲述了潮州文化的前世今生。全书结构安排精巧,各个章节紧密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体系,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时空,从文化的角度书写潮州文化的输出、归来与反哺的过程。

  作者首先追溯了古代潮州官民修建湘子桥的过程,接着,书写湘子桥旁的红头船。红头船的故事,记录了潮汕人在海上拼搏的历程,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每一艘红头船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村落甚至一个地区的期盼。为了庇佑海上行船的渔民和商人,潮汕人供奉妈祖为保护神。

  书中详细描绘了老妈宫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潮汕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老妈宫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离别与重逢的见证之地,许多潮汕人出海前都会到老妈宫祈求平安,归来时又到此还愿。因此,妈祖见证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量潮汕人下南洋谋生的历史。下南洋谋生的人们只能通过书信和汇款与家乡保持联系,侨批文化由此形成。每一封侨批,都是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牵挂,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由此,作者又带出了“潮剧”——乡音。然后,作者展现了潮剧在海外的传播和侨胞将潮州文化带至东南亚、海外落地生发、开枝散叶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州文化也在不断地蝶变,高科技植入潮州文化。最后,作者又回归到湘子桥畔的牌坊街,爬梳历代潮州前贤,颂赞他们为潮州和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湘子桥畔》的叙述风格多样,既有宏大的历史叙述,也有细腻的情感描写。作者在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无论是描写湘子桥、红头船,还是老妈宫,作者都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些文化符号的热爱和敬仰。这种感情充沛的抒情风格,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汪泉承袭了在散文中演绎剧情的写作手法。在《在异邦安顿》中,他开篇便描绘了18岁佘有进登上下南洋的红头船的模样,“他随身行囊中除了‘过番三宝’之外,比别人多了几卷古籍。唯有他,没有悲伤,没有哀愁,他淡然坐于船头,像一个行者,又像一个旁观者,他看了又看满船唉声叹气的同行者,打开了泛黄的书卷 ”,刻画出一个沉着冷静的“过番客”形象,为后续佘有进在新加坡打造商业帝国、组织潮人社团、在新加坡建立第一个潮州人庙宇、建“义山”让客死他乡者灵魂有个归所、建立华人学校扶持后代进行了铺垫,这样“讲故事”的写作手法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曾 恬 张丽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