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代词宗”跃上舞台,传统文化绽放新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一代词宗”跃上舞台,传统文化绽放新姿

来源:文汇报2024-10-18 11:10

  作者:宣晶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海歌舞团打造的新国风舞剧《李清照》昨晚亮相上海文化广场。该剧展现了“一代词宗”李清照饱满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宋韵文化、非遗传统及民俗文化,彰显了中国审美的世界表达与创新呈现。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海歌舞团倾力打造的新国风舞剧《李清照》在上海文化广场隆重上演。(叶辰亮摄)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之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汇集中外艺术精粹,舞剧《李清照》是“上海出品”的又一精品力作。“在艺术节这一全球文化交流的盛会上,我们演绎的《李清照》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舞剧制作人、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历史体量、文学容量、情感能量的叠加成就了“她”,期待这部作品助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展示中国舞蹈,讲述中国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代语汇诠释千载流传诗词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舞剧从北宋末年,少女李清照横空出世起笔,书写“一代词宗”波澜起伏的一生;尾声,她决意校勘著述《金石录》,重述金石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如梦令》《永遇乐》《点绛唇》《声声慢》《鹧鸪天》《满庭芳》……全剧以15个词牌名为引,通过精心创编的舞蹈动作和舞美设计,将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生活经历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转化为舞台上的精致呈现。“看完舞剧,我仿佛‘穿越’回宋代,亲身体验了李清照那波澜壮阔的人生。她的才情与坚韧,如同舞台上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历史长河。”观众张先生说。

  有限的舞台空间怎样展现人物背后的厚重历史?舞剧文学顾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认为,关于李清照的生平,史料中记载其实并不丰富,早期的某些文献记载,甚至引起过后世非常激烈的争议。“我们通过李清照的作品,同时审慎参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还原她的真实面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适应舞剧自身的表现特点,所以整个创作团队对此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反复推敲,再三斟酌,在预演以后又吸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精心做了不少修改。”杨焄说。舞剧中,李清照的形象既温婉又坚毅,体现了她作为一位独立女性、知识分子,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感。

  无声的舞蹈肢体如何演绎传颂千载的诗词名句?“李清照是一个大写的人。‘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她的颜色,‘似玉非玉胜似玉’是她的品质。千年过后,李清照依旧卓然独立。”舞剧《李清照》编剧喻荣军告诉记者,李清照的诗词是重要文学成就,把诗词意境融入不同人生阶段中,并用舞蹈肢体恰如其分表达呈现,是舞剧创作的重点,亦是难点。

  舞剧《李清照》以诗词意境为总揽。“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情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婉悲苦;“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豪迈奋发……万般情愫通过张力拉满的舞蹈语言和想象力丰沛的舞美设计,呈现于舞台之上。“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舞剧,《李清照》让我对她的诗词有了更加生动的理解。”走出剧场,观众孙女士依然心潮起伏,她说:“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在诉说着李清照的故事,我被那一幕幕精美的舞蹈场景深深吸引,仿佛能听到每一字每一句诗词背后的力量。”

  诗意舞台绘就宋代美学画卷

  舞台上,李清照踏着天青色烟雨而来。舞美设计胡艳君透露,在塑造李清照的形象时,创作者们找到了“汝瓷”这一意象。“刚从窑中取出时,汝瓷是平坦光洁的,经历开片过程之后,产生了裂纹。就像李清照的人生并非坦途,恰是这些裂纹成就了略带残缺的美感。”

  无论是素净淡雅的汝瓷天青色主题元素,还是追求简洁、纯粹的调性,抑或是强调圆融、对称的场景,都体现出宋代美学的“诗意哲学”。舞剧还巧妙融合江南文化的民俗风情,展现了独特的东方气质。“《李清照》既讲究形式美,也注重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喻荣军说:“汝瓷的华润质感、宋锦的坚柔质地、宋曲的清空文雅等元素融合,剧中还呈现了焚香、品茶、插花、挂画等生活方式与日常美学,共同形成舞台的整体视听意象。”

  整台舞剧场景转换都在布景流动中完成,无缝衔接、没有暗场,几乎一气呵成。数百米幕布场景如卷轴般滚动,展现文人生活的同时也铺陈出一幅宋代美学画卷。“古画卷轴有着绵延不断的空间感,我们将这种具有中国美学特质的横向阅览方式引入舞台的观演关系中,达成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胡艳君说,舞美设计以三道帷幕形成流动感,并提取一些园林符号,构建宋代的生活场景。桌椅、几案、砚台、笔墨、香炉、茶具等道具则是主创在查阅大量史料后,通过3D打印等新技术制作出来的。

  《李清照》是上海歌舞团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出品的又一部大型原创舞剧,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上海歌舞团以本次重大创作项目为契机,鼓励青年艺术家参与编创,为年轻舞者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发挥年轻力、创造力,共同探索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舞剧《李清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焕发新生提供生动案例,证明古老文化完全有能力与时代同步发展,并持续影响着当今世界。”王延说。(宣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浴火之路》:打拐议题的奇观化表达

  • 《开播!短剧季》上新,短剧的风能吹到演技类综艺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