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邱伟
近来,老年霸总剧在微短剧领域异军突起,很多爆款作品的关键词都是“闪婚”“豪门”“50岁”“保姆”一类,在俘获大批中老年粉丝的同时也引发不小争议。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有关专家和法律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促使其规范化、精品化,实现良性发展。
专家解析:引发争议的根源在于格调不高
有数据统计,今年9月的微短剧热力榜前十名中,老年微短剧占据三席,其中《闪婚老伴是豪门》是目前老年微短剧赛道的现象级作品,累计正片播放量超5亿次,争议随之而起。反对者认为,老年人沉迷霸总甜宠故事,令人不适。而支持者认为,偶像剧里年轻人可以爱得死去活来,难道老年人就不配有“玛丽苏”幻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注意到舆论的分化,“大家莫衷一是也很正常,因为中老年甜宠剧是有一定幻想性的短剧。中老年群体对情感的想象一直被边缘化,原本就处于社会的所谓灰色地带,现在这些需求从灰色地带‘走’出来了,会有很多人感到不习惯。”
从“假靳东”风波,到短视频博主“秀才”“一笑倾城”走红,再到老年微短剧成为爆款,近年来关于老年人的网络热点不时引发舆论热议。张颐武分析,这个观看群体以50后、60后和部分70后为主,他们与当下年轻人成长的时代环境不一样,年轻时错过了很多,“实际上就是一些愿望、一些想象、一些浪漫的想法没有得到感性的满足,心理需求在年轻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现在长期被忽视的需求终于被发现、被看到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他的观察中,中老年人的这些需求首先在直播和短视频的平台上被放大,现在又转移到了微短剧赛道,成为一种新的创作趋势。
在张颐武看来,观众看“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集但不会真到生活中去找“霸道总裁”,针对老年人制作霸总微短剧算不上“围猎”,更称不上“诈骗”,只是说面对庞大的市场,有制作方精准挖掘了老年人短剧消费的潜在需求。不过,在价值取向上缺乏引导,是这类短剧诞生之初在创作上的一个遗憾。他指出,老年微短剧引发争议,根源就在于没有达到很高的格调,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期待在这个新赛道中,能够出现既满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又能让人向上提升的精品佳作。”
律师建议:探索“适老化”微短剧消费模式
老年微短剧火爆,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年人沉迷问题,有老人看剧上瘾,不知不觉花费近万元。如何让微短剧服务于老年群体,又不至于让老年人感觉“被坑”?
当下,微短剧已进入备案时代。今年6月1日起,微短剧采取分类分层审核办法,未经审核且备案不得上网传播。记者浏览各平台发现,目前上线的微短剧都标注了“播出平台简称+网微剧备字”的微短剧备案号。打开付费页面,一些平台还标注了“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应在监护人监护、指导、同意下进行付费充值、付费观看等相关操作”的警示提醒。不过,几乎所有付费页面都把付费金额转换成了“K币”“珍珠币”等虚拟币,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选购微短剧的具体花销,还有平台自动勾选“开通自动连播”选项。种种对老年人不友好的页面设计,可能会形成付费陷阱。
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赵三平表示,市面上的短剧往往采用前期免费试看、后期收费的形式,这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模式。但关键在于,老年人往往对网络付费操作一知半解,尤其是繁琐复杂的付费模式,可能会让老人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产生高额费用。
赵三平认为,我国正在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移动互联时代的法律法规。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去年11月广电总局还提出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从制度层面对微短剧作出规范,帮助微短剧行业良性发展。
赵三平建议,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老年版App,让消费条款和退费渠道更加便捷透明,或者设立监管账户对老年人观看短剧的支付流程进行管理,还可为老年人设置亲情账户,让家人清晰知悉老人的花销用处。同时,进一步发展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组织老年人学习基础网络知识,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强化老年人的防范意识。(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