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焚城》:一部有人性光辉的灾难片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焚城》:一部有人性光辉的灾难片

来源:羊城晚报2024-11-01 09:31

  作者:胡广欣

  11月1日,电影《焚城》在全国上映。影片在正式上映前一周已开启点映,首波观众给出了不俗的评价:“震撼”“悲壮”“群像生动”,还有人形容它是“今年最好看的港片之一”。

  《焚城》是华语电影中少见的灾难题材电影,当中虚构了一场超级灾难:危险物质突然泄漏,24小时后将危及全香港,从政府官员、环境专家、前线消防员再到普通市民,人们要如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末日危机?

  《焚城》的监制江志强被誉为“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曾成功把《卧虎藏龙》《十面埋伏》《英雄》等影片发行到西方;近年来则投资和制作了《毒舌律师》《梅艳芳》《还是觉得你最好》等黑马影片。导演潘耀明是香港著名的摄影指导,凭借《听风者》和《金手指》二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此次少见地担任导演,驾驭起这样一部规模巨大的灾难片。

  冷题材、大投入,《焚城》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为什么要拍,为什么敢拍,又怎样能拍好?近日,监制江志强和导演潘耀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第一时间为观众详细解读这部影片。

导演潘耀明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受“洋垃圾”新闻启发:

  用商业片的方式讲一个社会议题

  记者:想先聊一下《焚城》的诞生过程。这个故事据说受到一则真实新闻报道的启发,后来如何一步步变成这样一部大型灾难片?

  江志强:2016年,香港的媒体刊载了一篇报道:有些西方国家把有毒电子垃圾通过货柜船运来香港,并在这里拆卸垃圾,值钱的拿去卖,没用的再转运去其他国家。很多有毒垃圾就放在我们香港的后花园——新界。我直到2019年左右才看到这篇报道,非常吃惊: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香港人都没关注过这件事?

  于是我开始做资料搜集,才发现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我问过环保专家,这些有毒电子垃圾到底有多毒?他说:“我跟你一样都没法进入那些守备森严的回收场,里面什么东西都可能存在。”我每次经过新界都会看到很多回收场,但从没想到里面可能危机四伏。

  所以《焚城》这部影片的出发点是一篇真实报道,但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我们了解的实在太少了。

  记者:所以香港是《焚城》这个故事里非常重要的一环,电影里不断出现真实的香港地名,压迫感和紧张感更重。

  江志强:没错,我就是要拍一个香港故事。有毒电子垃圾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这座城市所有人的利益。虽然从社会议题出发,但我完全以商业片的方法来讲这个故事,希望可以发展出新的类型,而不再拍来拍去都是警匪片、功夫片。

  记者:如此大的制作,拍摄上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潘耀明: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回收场这个场景竟然那么难找。因为我们需要非常大的场地,在香港本地很难找到。最后影片里出现的回收场,其实我们分了五个地方拍,为了保证连戏,美术、特效、演员等部门都多花了很多工夫。

  还有刘德华饰演的环境专家范伟立带领消防小队深入危险物质泄漏源的那场戏,让我一整个礼拜都睡不着。演员穿的防护服是密封的,氧气筒只能供氧30分钟。这身衣服需要两三个人帮忙穿,拉链一拉就开始按表计时,算上演员移动到拍摄位置以及后续脱衣服的时间,真正留给拍摄的时间只有8分钟左右。氧气筒用久了会有几分钟的误差,试过27分钟的时候演员在里面没了氧气,我快吓坏了。还好拍摄之前大家都已经练习过用手势沟通,就是为了避免出问题。

  《焚城》的辛苦的确超乎我想象。大部分的戏再辛苦,总会有3%、5%轻松一点,但这部戏是100%的辛苦。

  相信人性的闪光:

  “遇到这种灾难一定会有人站出来”

  记者:《焚城》是一个群像故事,你怎么处理不同群体的戏份?

  潘耀明:这也是《焚城》最大的难度之一。我的选择标准是:电影里所有东西都要服务于人性。比如电影里花了不少时间来呈现政府官员之间博弈、寻找危机解决方案的过程,我并非想讨论他们下的判断是对还是错,而是想呈现这个过程。他们身在其位,作出的决定关乎全城命运。但决定本身又充满了随机性,当时的环境、氛围,甚至空调温度都会影响判断。这种很人性的东西,我认为是值得保留的。

  记者:《焚城》的主线有两条:一是潘导刚提到的范伟立与政府官员的博弈,另一个就是前线消防员的救援。片中的消防小队非常悲壮,在设计这个故事的时候,主创们如何处理“牺牲”这个主题?

  潘耀明:首先,前提是牺牲一定要有价值。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消防不是一命换一命。这句话说的是消防救援的规则,但现实通常更复杂。影片拍摄得到很多真实消防员的协助,跟他们相处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有使命感,总是把自己放到最后。

  我相信,面对危急事件,人的反应是下意识的。我曾遇到布景突然起火的状况,撤离之后发现少了一个人。我当下作了一个很愚蠢的决定:折返回火场。但因为烟太浓,我进不去,只能撤回。还好回来之后发现那个人已经从后门成功逃生了。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这样做,但当时满脑子都是“找到那个人”。对消防员而言更是如此。他们的使命就是救人,当身处绝境时,他们作出自己的选择,这让我非常钦佩。

  记者:很多观众看完电影都说很感动。对两位主创来说,有没有哪个场景特别打动你?

  江志强:市民一起把油车推开,好让后面的救护车通行的那一幕,导演的处理非常好。我们从来没想过写一个英雄拯救全城的故事,“人性”始终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真的遭遇这种灾难,这里的人会怎么做?我自己很相信,总有人会站出来。

  潘耀明:其实我把很多私人的感受都放到戏里。最打动我的是刘德华饰演的环保专家范伟立与女儿的两次通话:一是他要奔赴灾难现场时,二是距离灾难发生只剩下几个小时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心里始终装着对方。我曾经失去最亲的人,那就是我的世界末日。正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更明白那种感受。

  演员搭配新鲜:

  莫文蔚贡献“最狠表演”,白宇提前三周到香港

  记者:有观众评价刘德华在《焚城》里贡献了近年来最好的表演,为什么选他来演环境专家范伟立这个角色?

  江志强:我们都觉得没有其他人能演,选他完全没有悬念。而且这次的角色比较有新意,不是简单的英雄。

  潘耀明:范伟立这个人物背负了很多责任,演员少做一点功课都驾驭不了。我当摄影师的时候跟刘德华先生合作过很多次,他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令人钦佩。我特别想说一下最后那场戏,范伟立出狱后紧紧拥抱着女儿。刘德华的情感完全释放出来,演得非常动容,我看着监视器都几乎忍不住要哭。

  记者:刘德华与莫文蔚有大量针锋相对的对手戏,这是两人继《童梦奇缘》后时隔十九年的再度合作。为什么选莫文蔚来演这个角色?

  江志强:我们都觉得莫文蔚的气场太适合了。她本身就是高材生,跟刘德华对戏一定很精彩。

  潘耀明:莫文蔚本人很斯文,但她的角色需要一股狠劲,我们一起花了点时间来摸索这种感觉。她跟我说:“导演,这已经是我最凶的样子了。”我就慢慢引导她:“不是的,你想想你老公,是不是还能更凶一点?你盯着刘德华,一眼都不要离开。”

  记者:白宇饰演消防员黎杰峰,对他的表现满意吗?

  江志强:白宇提前了两三个星期就来了香港,拍摄的六个月里几乎没有请假,非常专注。他对演戏的投入和专注度都令我印象深刻。

  潘耀明:他在片场从来不会对我笑,因为他太投入到黎杰峰这个角色里,直到拍摄的最后一天,他放松下来,终于笑了。他对故事和角色琢磨得很细致,我们讨论了很多最后一场消防员戏的细节,花了很多时间去沟通和梳理,让最后一幕更合理。

  港片如何寻出路?

  “票房不好,是因为太久没有好片了”

  记者:《焚城》选在11月这个冷门档期上映,会担心票房吗?

  江志强:说不担心就是假的。观众不愿意进电影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但我始终认为电影是一种神秘力量,当观众走进电影院,我们的工作就开始了。是枝裕和教过我一件事: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会给观众留下一点东西。

  我希望,观众看完《焚城》之后能带走两样东西:一是影片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要更关注身边的世界;二是影片本身带给他们的惊喜,希望他们觉得“没想到能这么好看”。

  记者:去年很多人讨论“港片小阳春”,但随着多部港片大制作票房遇冷,今年下半年传出内地公司停止投资港片的消息。香港电影正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

  江志强:这一年多以来,找资金拍大片真的非常难。就像你说的,我们的电影赚钱的少,亏本的多。但我并不是很担心,投资人的心态很简单的,现在就等一些争气的电影告诉他们,香港电影可以赚钱,他们很快就会回来。

  记者:你担心观众抛弃港片吗?

  江志强:非常担心。但我认为观众看电影是不会分地区的,只会分好坏。港片票房不好,只是因为太久没有好的港片了,今年《九龙城寨之围城》就很卖座啊。所以我们做电影的要努力创新,把观众和投资者都吸引回来。(胡广欣)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