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消防题材美术创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创新消防题材美术创作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10 09:33

  作者:王 瑛

  火,对人类而言,既是文明的象征,也是潜在的危险。在我国,“消防”自古以来都备受重视,古称“火政”,不仅在文献中可见,在美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雕塑《缙云之巅》,作者焦兴涛、李震、尹代波、廖登海。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在《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画家张择端便如实记录了望火楼、护城河等消防设施。北宋赵佶《瑞鹤图》则清晰描绘了宫殿正脊两端用以避雷火的鸱吻。尽管这种装置的作用有限,但仍体现出古人“防患于未然”的智慧。

  文脉绵延。新时代消防员形象、消防员群体蕴含的英雄精神、消防救援工作的新风貌等,成为美术创作中的主角。第三十三个全国消防日之际,纵览消防题材美术创作,总结其中成果和经验,有助于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拓宽空间。

  艺术的丰盈离不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蔚然成风。美术工作者积极行动,走近消防员群体,通过创作弘扬英雄精神。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119全国消防日专场活动,邀请雕塑家为优秀消防员代表塑像;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劳动者最美——‘为人民而作’大型系列写生活动”,多次组织美术工作者走进消防救援站采风;北京美术家协会动员美术工作者为消防员画像并举办写生作品展……一线视角为美术工作者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创作体验。比如,于文江、李晓柱、王辅民等赴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消防救援站写生时,正好赶上消防员出警。“太快了!很有安全感”成为大家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诉诸笔端,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消防英雄形象。

  消防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动人瞬间,令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发了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黄艺博中国画《争分夺秒》着力表现消防员冲锋在前的担当。作品寄“书写性”于工笔重彩,在人物衣纹的勾勒以及消防器物表面肌理的皴染中,施以骨法用笔,强化情感表达。邵昱皓水彩画《烈火雄心——中国消防力量》捕捉消防员抵达救援现场即将展开工作的瞬间。画中人物英姿飒爽、神情严肃果敢,群像如高山巨石,轮廓参差、节奏铿锵,凸显坚定稳固不可撼动的力量感。沈晓明中国画《曦风》则表现扑灭大火后,消防员就地休整、以备再战的场景,充满人文关怀。在近年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国之颂”展览等大展中,亦涌现不少消防题材佳作。这些作品通过多元的场景刻画、质朴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消防员义无反顾的坚强意志、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使人物画创作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有组织的写生采风、有情怀的艺术构思为消防题材创作筑牢根基,进一步增强了美术工作者紧随时代生活、发掘典型人物的自觉意识。比如,许多美术工作者围绕2022年重庆市北碚区等地森林火灾救援行动展开创作,以作品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平凡英雄。焦兴涛、李震、尹代波、廖登海合作的雕塑《缙云之巅》便是其中一件。作品呈昂扬向上之势,消防员手持水枪冲锋、摩托车骑手全力运输物资、志愿者自发搬运物资……情节的连续性强化了群像的方向感,全景延展式的构图重塑一个个让人心生敬意的瞬间。陆瑶版画《底线上的战役》同样聚焦此次山火扑救。画面中部,消防员和群众共同组成的主体形象呈金字塔式,充满向上的张力;顶部,火线汹汹横贯画面,直压向下,纵横对峙间,创作者刀劈斧凿出无数星星点点,那是消防员与人民群众共同铸起的“人墙”之光,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光。

  精神感召,英雄辈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在美术作品中涌动。翁凯旋油画《战“火”——新时代的00后》、李佳欣中国画《90消防员》等作品,着力刻画年轻一代消防员传承“赴汤蹈火”誓言的形象,展现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徐正欣中国画《小小消防员》则通过描绘孩子们体验当消防员的场景,表现了消防教育这一主题。对主题内容的开掘与内涵的深化,反映了美术工作者对消防题材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注入新活力。

  美术工作者根植时代沃土,在突出主题性美术创作写实性、叙事性的同时,也于造型手段、艺术样式、风格特征等方面积极探索,寻求突破。李玉旺中国画《使命》,借鉴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和壁画的语言元素,表现英雄屹立如山的气概;隋荣钰中国画《火线》全幅仅以黑白设色,传统的“墨分五色”在当代题材中再添新韵;焦兴涛雕塑《烈焰青春》,使用柏木这一传统材料,通过专业的木雕刀法、中国传统的髹漆工艺,以丰碑式单体肖像形式、从“大写的人”的角度入手,塑造平凡、真实而伟岸的形象。

  近年来,不只消防题材美术创作十分火热,与消防救援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创作也受到关注。在繁花竞放中如何展现美术的独特优势?能否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消防题材创作的有益经验?这些都有待美术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