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疼痛文学影视化,疼不动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疼痛文学影视化,疼不动了

来源:齐鲁晚报2024-11-15 09:26

  作者:刘雨涵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上映后,出现了票房与口碑倒挂的情况。

  影片预售票房超过3000万元,上映首日以接近6300万元的票房成绩断层荣膺当日票房冠军,上映6天后票房突破9400万元……这对于一部中小成本的爱情故事片来说,可喜可贺。

疼痛文学影视化,疼不动了

  但是从观众发出的观后感来看,却是吐槽骂声一片。有人指其“文青自嗨”“浪漫发病”,疼痛的虐恋故事辅以大量的慢镜头、旁白、文艺金句、MV风景等元素的组合,让人尴尬抠地,根本疼不起来;有人讽刺其“抖音名著”“微博小作文电影”,观众被前期猛烈的短视频营销宣传骗进影院,实际整体观影效果却与电影切片相去甚远,导致极大的心理落差。

  该片根据Twentine创作的长篇都市言情小说《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改编而成,此书于2014年在晋江文学城连载,在豆瓣获得8.7分的高评分,人气与口碑俱佳。今年恰逢小说发表10周年,这个高人气IP也被搬上大银幕,吸引了众多书迷的关注。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腿有残疾的出租车司机陈铭生和性格清冷的文物修复师杨昭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本是两条平行线却意外有了交点,于是产生了无数的羁绊。陈铭生隐忍克制的性格勾起了杨昭的好奇,几次“直球出击”后,两人迅速陷入一段不可自拔的爱恋。但在一次旅行中,杨昭撞破了陈铭生是卧底缉毒警的秘密,两人的感情随时可能被命运的波涛吞没。最终,迎接他们的是一个献身、一个殉情的结局。

  这部10年前著名的“BE虐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有着古早疼痛文学的味道,很多读者表示看完之后缓不过劲来。但是如今作为电影搬上银幕,却被改编得一塌糊涂、一地稀碎,不管是不是原著粉,都看得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为了交待清楚感情线和缉毒线,影片采用了交错叙述的方式。然而,观众的普遍观感是故事空洞、情绪零散,两条叙事线割裂,各演各的,再通过剪辑强行拼凑在一起。陈铭生与杨昭之间的爱情开始得莫名其妙,感情没有铺垫,毫无动机支撑,简直是零帧起手,让人一整个猝不及防。然后就是流水账一样把书中剧情拍出来,吃饭、旅行、旅行、吃饭,BGM循环播放……没有创意,没有美感。网友吐槽,不知道的还以为“某馄饨”和“某旅拍”是赞助商。再就是整个日出日落的矫情蹩脚台词和婚礼邀请函式的对白,拉低了小说的格调,让原著粉大感痛心疾首:这下《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真的是不为人知了。

  而片中的缉毒线更是敷衍潦草,一笔带过。陈铭生打个架就被大毒枭收为心腹,反派打个酱油就领盒饭,如同儿戏,难以让观众信服。观众表示:“反派是无用的,价值是强上的,虐心是没有的,糟心是真实的。”

  邱泽饰演的陈铭生,是片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他将原著中“糙汉”纸片人的形象精彩演绎出来,不少观众愿意单独为他给影片加一星。陈铭生作为一名卧底缉毒警察,他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与杨昭的爱情也在命运的捉弄下变得曲折坎坷。陈铭生不仅有着坚韧的性格和深沉的情感,还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和责任。他的隐忍克制、坚韧沧桑、温暖深情,以及最吸引人的破碎感与性张力,都通过邱泽的眼神戏和细微表情,无声地传递出来。只是可惜,整部影片像是一个草台班子,使得邱泽在电影里的认真演出特别可笑。

  郎月婷所饰演的杨昭,从形象气质来看,与角色比较契合。但杨昭并不是传统的言情文女主角,她独立、知性,而且冷漠、尖锐。她可以大方洒脱地说出“我对你的欲望是真的,爱也是真的,我坦坦荡荡”,飒气十足。而郎月婷的表演则台词生硬,体态扭捏,与邱泽饰演的陈铭生CP感全无,令观众无法相信两人之间干柴烈火的爱情。此外,片中对于配角的塑造也不够丰满,原著中杨昭弟弟小天、陈铭生母亲等重要角色在片中几乎被删减殆尽,整个故事只剩了一个空壳,缺乏个性和深度。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改编的翻车,体现出导演在情感塑造方面的能力薄弱。近些年来比较成功的文学改编电影,如《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悲伤逆流成河》等,无一不是把握住了情感内核,与观众推心置腹,才能达到共情共融,否则就是文艺矫情病。(刘雨涵)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