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抵达”中国:两部纪录片讲述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抵达”中国:两部纪录片讲述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来源:文汇报2024-11-20 09:53

  作者:庄君

  2024年下半年上映的两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和《女人世界》原本并无关联,但同时放在2024年的时光盘面,却产生诸多共通性和回响。

  它们都通过打捞尘封的历史,展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拍摄者都在中国发现了关于世界的故事,于是从中国出发,前往世界。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冷静客观的纪录片视角,同时又沉淀了浓郁的历史情感与故土之恋,似乎形成了2024年中国银幕上关于“世界中的中国”的一场对话。

  《里斯本丸沉没》中这段关于英国、日本、中国、美国的史实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中都没有清晰的记载,历史的物证和人证无人打捞。英军的后人并不知道先辈遭受了怎样的苦难、无法归家的先辈身在何处;中国渔民不清楚被营救的人们曾遭遇着怎样的非人折磨、他们有没有活下来、这场营救在二战史上有何意义;美国军人不知道自己击沉的是盟军战友,当知晓真相后痛苦与懊恼无法释怀;至于日本,依旧没有直面这场残忍的“里斯本丸沉没”事件。

“抵达”中国:两部纪录片讲述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所有的印记如同拼图,各方只掌管自己手中那一片残破不全的部分。影片到世界各地搜集这些拼图的残片,回到地理意义上的里斯本丸沉没处,打捞“里斯本丸”,将“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讲述给全世界。

  本月初上映的《女人世界》,中文片名来自于华裔女导演伍锦霞1939年拍摄的一部同名影片,英文名则是“唐人街恰恰”(Chinatown Cha-cha)。导演杨圆圆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姑娘,一直以来致力于历史、影像和当代艺术的创作,关注海外出生和成长的离散华人议题,这是她的第一部纪录长片作品。“女人世界”是杨圆圆的一个关注序列,关于移民、关于历史、关于文化接受、关于故土。之前完成的短片《上海来的女士》《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以及“都板街舞团”在古巴哈瓦那唐人街的龙岗公所和中国上海的“外滩美术馆”的演出等,都是杨圆圆的相关系列作品,两场演出被命名为“交错剧场”。

“抵达”中国:两部纪录片讲述的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影片的叙事主线和表层讲述了一直活跃的唐人街老年“都板街舞团”因舞蹈而互相发现、彼此抚慰、共同巡演、享受舞蹈和追求生命光华的故事。但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性,将华人家庭在漫长的职业艰难期如何在唐人街生存,如何在当时美国排华政策的大环境中找到职业生路,如何本能地坚守一种中国式伦理,如何参与到美国银幕上的中国故事等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现出来。

  与世界相遇,与历史相遇

  两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本身都是与人、与历史不断相遇。方励和杨圆圆的初衷都不是为了拍摄纪录片而展开电影创作,他们都是先遭遇历史,在担忧历史被淹没的紧迫间,迫不及待地端起纪录的镜头,试图将未曾察觉即将消失的历史收存起来。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史料与口述采访结合的素材资源,都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再现历史现场和过往细节,都展开了对世界与中国关系的观察。

  方励导演本身从事地球物理研究,有能力在技术上勘查沉没的里斯本丸,给出更多科学数据和佐证。他和团队远赴多个国家,采访抢救的是里斯本丸的物证和人证。他用声呐与已经沉没的里斯本丸对视,不断拜访里斯本丸沉没的亲历者与后代,与不可预期的新的发现和讲述相遇。

  杨圆圆与人物的相遇,是在爬梳唐人街和中国电影史料时发现了这样一群唐人街舞者。29岁杨圆圆与时年92岁的余金巧(1926年出生)以及多位老年舞者的相遇,当代的中国女孩循着史料与唐人街变迁的踪迹,穿越时间与曾经的唐人街华人女孩的相遇,当代导演与上世纪30年代华人女导演的相遇,更是所有人与岁月和衰老的相遇,堆叠了多重时空的东方与西方的相遇。

  《女人世界》主人公余金巧早期唐人街的风情舞生涯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对东方的凝视和东方“反凝视”的故事。唐人街华人女孩的职业选择在20世纪上半叶是非常有限的。影片中虽没有直接提到排华法案,但余金巧提到的旧金山大火、父亲归乡的选择,实际背景里都涉及美国历史上漫长的“排华法案”,直到上世纪40年代旧金山的移民当局还在处理遣返华工的问题。少女时期的余金巧热爱并擅长舞蹈,但风情舞才能让她登上舞台。她和家人经营着旧金山唐人街最著名的紫禁城夜总会,这既是她的热爱也是她的工作机会,同时是一家人在唐人街安身立命的营生。在她以风情舞享誉唐人街的时候,美国还没有亚裔的概念,这样的中国女孩被统一称为“东方”女孩;她们的着装和舞蹈负载了西方的眼睛对亚洲身体的观看与新奇的赞叹。然而伴随着白人脱衣舞表演的兴起,“紫禁城”东方女孩的舞蹈生意一落千丈。半个多世纪后,她的伴侣史蒂芬问及,既然可以学跳风情舞,为什么不能跳脱衣舞,92岁的余金巧不假思索地回答“No”,那样一种下意识的伦理观与对“凝视”的抵抗在这个瘦小的东方身躯里爆发出来。

  杨圆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余金巧的家人在上世纪30年代参与了米高梅公司拍摄的“中国电影”。1937年米高梅展开大制作完成了赛珍珠小说《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小说《大地》既获得了普利策奖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饱含着对中国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拍摄之前,美国的制片方抵达中国,进行了为期数月的采风和调研,而后米高梅在加州片场建起了一整个晚清中国的乡村,白人演员保罗·穆尼和路易丝·赖纳扮演了一对勤劳的中国夫妇。影片大受欢迎,鼓舞了当时同样艰难的美国人,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摄影两个奖项。

  丰富的互文,文明的互动

  《里斯本丸沉没》中,开场发现里斯本丸和尾声抵达东极岛成为这个关于中国与世界故事的开端与结尾,“抵达”既存在于作品的内部也存在于影像外部。历史上1942年10月2日,里斯本丸遭遇不测,沉没于东极岛附近海域。77年后的2019年夏,方励导演邀请沉船英军的后裔来到东极岛,在沉没地进行了“里斯本丸”的纪念,现场是盟军的后代与东极岛渔民的后代。这既存在于纪录片内部,也是一场银幕外的对话。

  同样在2019年,杨圆圆邀请“都板街舞团”前往上海,在“外滩美术馆”进行了一场舞台演出,演出本身既是独立的艺术表演,又是纪录片的叙事内容。

  唐人街的舞者在影片的讲述中,反复归乡。余金巧的父亲执着地落叶归根、她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回到父亲的村子、舞团的成员在上海的车上回忆“1988年回广州”、听着“北京欢迎你”,在游船上哼唱“月亮代表我的心”“Row,row your Boat”,在故宫唱起“Chinatown,My Chinatown”。“故乡”是杨圆圆在面对历史和当下、此处与彼处时不断追问的问题。2019年杨圆圆做了一个关于历史与影像的作品——“大连幻境”,以大连近代史为背景,通过摄影、装置、影像与声音多个媒介勾勒了一场以城市为舞台背景的“七幕剧”。如果说2019年她的“大连幻境”系列是在提问“何为故乡”,那么《女人世界》则带着“都板街舞团”回到中国,也给出了故乡“在这里”的答案。

  两部影片产生的丰富互文远不止于此。

  老年人是两部影片讲述的人物主体。《女人世界》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是“衰老”,“如果你离去了,知晓你的人也离去了,你就像从不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这里是史蒂芬在讨论衰老“这件很糟糕的事”,本质上是在质询“死亡”;但却呼应了“里斯本丸”事件中消失和“沉没”的生命。他们离去了,如果现在没有记录,那么知晓这个事情的人也将离去,当年的惨剧在人类历史上就如同不曾发生一样。历史的死亡才是一件“最糟糕的事”。当“唐人街恰恰”的老年人落地上海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好奇;《里斯本丸沉没》中抵达东极岛的老人们,踏足的是一块陌生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地。他们“抵达”的是一个东西文明的镜子中映照出的“故乡”。

  纪录片的镜头跟随被拍摄对象来到了中国,“里斯本丸”的后代抵达了他们父辈身体的“原乡”,他们安葬于此,安眠于此;唐人街“都板街舞团”在巡演中来到了上海、北京,回到了中国族裔的“母体”。“抵达”中国让中国与世界的故事被讲述,进而经由故事的传播,实现文明互动中的理解与交往。

  《里斯本丸沉没》尾声,盟军战俘的后裔带着对父辈的思念与追寻来到中国,踏上东极岛,与唯一在世的营救渔民李阿根握手,伫立在东极岛沉默的海滩,这里驻留着曾经父辈们生还的希望和此刻后辈们对父辈的怀念,纪录片的镜头在这里变得沉默不语,久久凝望平静而汹涌的海域。笔者不禁想起《女人世界》中余金巧在海边突然问道:“这片海连着中国么?”或许里斯本丸上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刻,年轻人也会问:这片海连接着他们的故乡么?自此,两部关于历史、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故事,以海洋对陆地的抵达而涌动起更为丰富的历史回响。

  《里斯本丸沉没》初衷是发现历史,最终发现了人;《女人世界》初衷是发现人,最终发现了华人在美国的一段历史。经由历史抵达人,经由人抵达历史,两部纪录片都从中国出发,认知世界,让世界“抵达”中国。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