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锯齿纹描摹日常与时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用锯齿纹描摹日常与时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12-13 09:55

  ◎朱东君

  展览:秩序,气流

  展期:2024.11.16-12.15

  地点:槐轩

  进入槐轩举办的展览“秩序,气流”,首先会注意到一种相似性:大大小小的锯齿纹样叠加着,从一张作品蔓延到所有作品;颜色也是有限的几种,蓝、绿、黑、红,大面积铺开,交替出现。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冯嫣的首次个展。一望可感的秩序,是这场展览的起点。

  《锯齿纹研究-勒班陀 8》 冯嫣 2024年30×42cm 油墨 丙烯 手工纸 木板

  《锯齿纹研究-广场,高塔与屋顶 1》 冯嫣 2024年 100×49cm 油墨 手工纸 木板

  《锯齿纹研究-水图7》 冯嫣 2024年 140×90cm 油墨 丙烯 手工纸 油画布(供图/槐轩)

  重复与变化

  锯齿纹的边缘无不挺拔凌厉如刀锋,强化着秩序的冷峻之感。这样的线条非手绘能够实现,而是借着版画的方式,由铜版机碾压锯齿形铜版留下的印痕。

  传统版画中,在版上雕刻或蚀刻画面的步骤被省去,保留下来的是版画更为本质的两种属性——印痕性与复数性。两者都内含力量感,进一步将“秩序”可视化。

  同一种元素反复出现,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过,如果仅是重复,难免枯燥。重复中蕴含变化,才有趣味。穿透“秩序”规整而理性的外壳,变化与感性在其下涌动。

  最直观的,虽然所有展出画作都属于“锯齿纹研究”系列,但又分为几个主题,包括《勒班陀》《水图》《广场,高塔与屋顶》和《回家》。在不同主题下,锯齿纹有不同解读,可以是船影——勒班陀是16世纪发生在地中海的一场重要海战,也可以是水波纹,或是栋栋房舍的立面剪影。

  继续深入,颜色的深浅变化也有可玩味之处。有些重色是由版画机近百次叠加浅色形成,另有一些变化则是依靠涂抹等方式实现。与版画需要间接转印不同,后者更能直接反映创作者瞬间的情绪与身体状态。不过,即使是感性流露,也仍是克制的。这与冯嫣在艺术表达上的喜好有关——不将自我情感直呈在观者面前,而是隐于作品之内。

  除此之外,以手工纸为载体,也让作品的肌理更为丰富。比如有的手工纸厚如皮革,被来回碾压后会形成深深的凹痕,待纸面滚上薄墨,凹痕处也不会着色,留下纵横交错的沟壑。还有的手工纸由于纤维较为破碎,在碾压过程中局部容易被带起,于是有了斑斑驳驳的印记,如时光流过。

  而更深层的变化,则是由锯齿纹的象征意义引出。单独的三角形通常被认为是最稳固的几何形状,但一个又一个三角形连接起来,形成锯齿,就有了波峰与波谷,有了对抗稳定的波动。而波动的主体,可以是气温,可以是经济,大至社会氛围、小至个人境遇。

  天气与人生

  冯嫣的姨爷爷研究天气预测和混沌动力学。混沌学探索复杂系统中不确定但又非随机的行为,应用之一就是预测天气。姨爷爷给学生上课,第一节课要讲“天气是可测的”和“天有不测风云”。他还由此联想到人生际遇,引用史书《梁书》中的一句话:“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同一棵树上的花,有的落到茵席上,有的落到粪坑旁。这种命运的偶然与不可控,被冯嫣融入作品之中。

  《勒班陀》就是一例,只见帆影幢幢,隐于茫茫雾气之中。那场400多年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欧洲国家的海上对决,在当时当地是搅动众人甚至帝国命运的惊涛。而如今,隔着时间、空间和心理上的巨大区隔回望,驱使战船向前的野心与狂热早已消散,其中的个人命运更是几不可见。

  那么,一切皆是定数吗?并非如此。即使命运不全能自主,多少还是要发挥些主观能动性,不然难免陷入虚无。如此再去观看这一组作品,便觉得画面上的锯齿虽是左右相连,结成整体,却又仿佛各自独立,勇猛有之,跟随有之,茫然无措亦有之。

  进一步想开去,人类总是在混沌中寻找规律,在既定的轨道上寻求突破,又在命运摆荡时渴求确定性。而这种种关于命运的思想漫游,构成了作品的余韵。

  有趣的是,“锯齿纹研究”系列也可以说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刚开始,冯嫣只顾埋头将大大小小的锯齿堆叠,并无特定主题,制作过程中的重复劳作,反而给了灵感生发的空间,锯齿纹的意象逐渐丰满。

  而如果再往前追溯,冯嫣最早对锯齿纹产生兴趣,是因为剪纸——锯齿纹是剪纸中常见的元素。她高中时外出写生,看到当地的老妇人剪纸,自由而坚决,如果出错,也将错就错,继续向前。而这又可以看做是人生的另一个隐喻。

  个人经验与群体记忆

  社会与时代说起来宏大,终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个人的经验叠加在一起,便是群体的记忆。

  冯嫣很早就有这样的体验。她小时候住在湖南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学校里的标志性地点包括“大石头”“小圆门”“大校门”……这些名字普通到算不得名字,但只要说起来,周围人都知道。群体的默契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堆积起来。

  于是,冯嫣也在本次展览中融入了与群体记忆有关的个人经验,并试图唤起观者的共鸣。

  在影像作品《寒潮》中,我们可以隐隐听到冯嫣的外公外婆用方言念着长沙童谣《月亮粑粑》和《声律启蒙》。这些既是她的重要记忆,同样是一个庞大群体的共同记忆。

  另一件影像作品《朝内》,则将关注范围缩小到槐轩和一旁的朝内小区,记录了这一地点从日出至日落的光景。只要是来过这里的人,都或多或少共享这一段记忆。

  而在槐轩院中一棵树上挂着的鸟笼里,还有天气预报的播报声持续传出。这是冯嫣所能找到的自己出生二十多年里每年生日当天的天气播报。她在冬天出生,她的妈妈总是提起,她出生那天下了好大的雪,很吉利。于是,这件声音装置被命名为《瑞雪兆丰年》,寓意即使身处寒潮,也有丰年能到来。

  不过,不出意外的,这一带着个人美好记忆以及美好寄望的温情表达,也是包裹在天气播报这一多少有些冷感的外衣下的。冯嫣觉得,听到的人能共情一点就好,不用太多。播报的声音若隐若现,化为背景音,融入日常与时代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