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俞峥:与漆相伴,静逸芬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俞峥:与漆相伴,静逸芬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19 10:15

  作者:赖 睿

  如果说品茗抚琴是俞峥闲暇时的个人喜好,那么在更多时候,漆画艺术资料、盛满色漆的碗碟以及成排的漆艺工作台,几乎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国漆坊”是俞峥的个人工作室。这里四处摆放着她的漆艺作品,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她旺盛的创造力。

  俞峥,福建福州人,漆画艺术家。

  “漆艺创作就像是在与漆交流,与漆对话。它不时展现出种种天然而意外的演变,让人深深着迷,无尽言说。”说起漆艺,俞峥眼中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与漆相伴40载,俞峥珍惜这一路的缘分,享受这一路的快乐与充实。

漆语(漆画)俞 峥作

大器(木胎漆器)俞 峥作

  走上漆艺之路

  中国漆器艺术历史悠久。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尝试割开漆树树皮,将流淌下来的汁液加工成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以美化器物。20世纪30年代左右,现代漆画逐渐走出传统漆器的范畴。自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漆画以独立画种的姿态进入了美术领域。

  俞峥第一次接触漆是在6岁左右。“那时候,我的奶奶去世了。家里请人来给棺木上红漆,并描上金色的图案。”大红漆上的金色图案,是俞峥对于漆的最初印象。后来,她受到哥哥熏陶,开始喜欢画画,但并没有刻意去学。直到高中,俞峥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画画进步神速,通过不到半年时间的专业学习,就考入了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福州漆画,全国闻名。1984年入校后,俞峥凭着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好成绩,被分到装饰绘画专业学习漆画。自此,她便与漆艺结下不解之缘。

  上学期间,她常常和同学一起趴在校办工厂的窗户上,偷偷看漆艺师傅制作漆板、工具,感觉既神奇又精妙。她还曾因为做大漆引起皮肤过敏,脸肿得鼓鼓囊囊。“漆画很有意思,它不仅是平面创作,还可以加入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在实践中,许多意外让我惊喜,许多新的工艺技法从中产生。渐渐地,我感觉仿佛在跟漆‘嬉戏’,辛苦并快乐着。”俞峥说。

  毕业后,俞峥被分配到一家国有工厂,1991年辞职进入一家生产珠宝盒的企业。她说,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感觉离漆又近了一步。在工作中,俞峥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发出漆艺音乐首饰盒,还学习了电脑动漫设计。但她心中一直放不下漆,常常去看画展,还在家里创作小漆画。谈起过往经历,俞峥心存感激:“这些都是积累的过程。”

  2001年,一切水到渠成。凭借着自己的积累,俞峥福州“国漆坊”在这一年落成。尽管当时漆艺逐渐没落,俞峥还是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心爱的漆艺事业。

阡陌(漆画)俞 峥作

  与漆朝夕相处

  不同于化学漆,俞峥使用的是天然漆进行创作,即大漆。大漆是漆树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干后加入矿物颜料,就成了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焕发出一种悦目的光泽。

  业内人士公认,做漆画难,用大漆作画更难。“做大漆,近乎一种禅修。做漆需要不断打磨,一遍又一遍,需要专注和心静。”俞峥说。

  2008年,俞峥开始创作大型漆画《老福州》。为此,她找来100多年前的福州老照片,还走街串巷,拍摄诸如白塔、乌塔、马头墙等福州老建筑的细部结构,并请教文物专家。开始创作后,“光稿子就反反复复画了1年多”,俞峥还尝试制作了2张尺幅较小的漆画,目的是对古建筑结构做到心里有数。

  画完初稿后,俞峥开始上漆、贴蛋壳。为了让画中的墙面有自然的沧桑感,俞峥大胆运用堆灰磨显技法,将长期的浮雕泥塑制作经验运用在漆画上,使得每一座古建筑看起来古朴厚重,并在黑白灰的整体布局上层次鲜明,有很强的空间纵深感。

  镶嵌、撒粉、堆灰、刷漆、打磨、再刷漆……最后,用花生油、细瓦灰、精面粉推光,历时3年,漆画《老福州》终于完成。2010年,这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国漆坊”陈列的众多漆艺作品中,大型脱胎漆器《汉魂》系列历时10余年的打磨与髹饰才得以完成。这与其说是漆艺创作的长跑,毋宁说是俞峥对于大漆工艺表现极限和艺无止境精神的不懈追求。这组作品以汉服为形,历经泥塑、脱胎、堆塑、描绘、研磨等几百道工序,艺术地再现了汉服的庄重古朴、典雅华美。

  “漆非常磨人,做漆要耐得住‘磨’才行。”俞峥说,漆艺是纯手工制作,工艺难度大,极费工时,从构思、着手创作到完成,短则半年、一年,长则几年,甚至十余年。

  如今,俞峥依然在用“笨办法”做漆。她在打磨漆器时不戴手套,“很多人说不戴手套会过敏,但我认为只有边磨边摸,用手感知,才能知道漆面平整程度。”

  工作室就是俞峥的住处。她每天早起工作,午休后泡茶抚琴,下午继续工作,生活规律而安静。在她看来,只有与漆朝夕相处,时刻实践、总结,才能与漆碰撞出火花。“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太累,其实我一点都不累。要是哪天没摸到漆,我才会心慌,才会觉得难受。”她说。

俞峥在创作中。(本文配图由俞峥提供)

  传承有新意

  中国漆画具有深沉古朴、瑰丽奇妙的艺术效果。俞峥的作品凸显了个体经验的当代表达,这源于她对传统的认识和对艺术的探索。

  “她的作品充分发挥漆的材料语言,表现手法大胆而细腻,善于将浮雕的立体元素融于漆画。立体和平面的巧妙结合,使作品更加厚重,富有力度,因而更具视觉冲击力,这是传统漆艺的新发展。”中国现代漆艺的重要开拓者乔十光曾这样评价俞峥。

  与漆结缘,漆也不负于她。多年钻研,俞峥收获了众多肯定。2007年,她的漆画作品《漆语》获得“第二届全国漆画展”之“中国美术提名奖”(金奖)。《漆语》用抽象的构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展开漆画现代性的构建,同时坚持以大漆为媒,并借助传统漆艺髹饰技法,突出了大漆语言的丰富性、表现性、包容性,体现了艺术家平衡“绘画性”和“工艺性”的探索。“漆的语言很丰富,漆料本身就会说话。”俞峥说,在这件作品中,她使用了大漆的红与黑块面组合,希望以漆本身特有的光泽、质感和多维表现技法,传达出漆温润、内敛的魅力。

  与此类似的作品还有《阡陌》《漆忆心尘》《尘埃落定》等,抽象的形式,辅以俞峥擅长的浮雕堆塑手法,追求传统与现代意象的碰撞融合。

  “漆画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它有玉的温润,有山的粗犷,可以有无限可能。”俞峥认为,她的作品是对传统技艺的延伸,“美是一种朦胧感,在说与不说之间。抽象性的作品是作者艺术思想与材料的交集、碰撞,也是观者与作品的视觉交流互动,作者‘造境’,观者‘入境’。我推崇‘点到即止’,让观者自己想象。”

  大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先民发现并利用。后来,漆器被大量运用在生活中,成为中国文明礼仪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把大漆传承下去,在器物载道的层面引领新中式的时尚潮流。”俞峥说。

  静心,是俞峥一直追求的境界。在与漆相伴的静逸岁月中,俞峥且行且思,坚持用传统工艺做现代审美的作品,继续探索大漆的当代性。(赖 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