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画到舞的形象塑造与诗性表达
——评“荷花奖”古典舞获奖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
作者:姜昱冰
东晋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生动展现了古代女性的风貌。由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南京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荷花奖”古典舞获奖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取材于《女史箴图》,在表现形式上超越了以往作品在“画—舞”转化时以展现视觉美为追求的“摹形”,通过舞者身体的双重隐喻将《女史箴图》人格化,诉说她的无尽乡愁。作品以画为引、以舞抒情,使舞台空间叠印着苍茫历史的痕迹,触发每一位观众的深刻感受。
题材转化的新颖独特:以具象的人物形象诉说眷念之情
近些年,舞蹈创作者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深挖,开拓了舞蹈创作的路径。“画—舞”转化的作品之多,使之成为一个值得分析的现象。此类作品也经历了从“拟态摹形”到“传神写意”再到“取象赋情”的过程。
作品《思乡切·女史箴图》着眼于《女史箴图》流落海外、欲归无路的历史。编导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叙事,使《女史箴图》人格化,以具象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态化的身体语言诉说对故土的眷念之情。
编导将《女史箴图》凝练为一名苍老女史以及多名秀美的年轻女史形象,以视觉对比隐喻出主角身份——那幅流落海外的《女史箴图》。舞蹈开场,舞台追光打在一袭灰衣的苍老女史身上,她茕茕独立于玻璃展柜上,以木然、拘束的身体语言揭示其身心都被困于囹圄之中。随着玻璃展柜载着她缓缓横移,地面的画卷随之展开,舞者转身露出迟暮的面孔,暗黑的舞台空间以空旷姿态呈现出历史的无情。
作品通过舞蹈本体语言完成对于历史事件的隐喻。在舞蹈中,苍老女史几欲抓住一段画卷,但在跪地拖曳中画卷被巨大的力量“夺”走,女史再也无法追回。这段舞蹈情节的设计可引发多种解读——也许是对《女史箴图》曾经有机会回国,却最终无法归国的事件的隐喻,被强行“夺”走的正是归乡的路;或是指向《女史箴图》的修复事件,大英博物馆在修复画作时使用了极不专业的装裱方式,所以目前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女史箴图》实为残卷。舞蹈中,女史手中的画卷被夺走的情节设计如同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出的是她的切肤之痛。
“身物互喻”的叙事策略:舞台视觉空间丰满流畅
随着舞蹈叙事理念的更新,舞蹈“空间”的叙事性愈发受到关注。
在《思乡切·女史箴图》中,编导以“身物互喻”为叙事策略,使舞台符号所表征的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实在空间,更是基于符号所延伸出的情感空间与意象空间。作品中,困住女史的展柜、裹挟女史的长卷、忽然断裂的绢布、凄凉空寂的布光、如泣如诉的音乐……无一不是表达对改变当下境遇、思乡盼归的渴望。
在舞台装置的设计上,编导力图将舞台装置融入舞者身体语言,将其整合为“和声”式的舞台视觉空间。舞台上装置有数条可以横向流动控制移动速度的传送带。当女史们凝神静立时,随着装置的缓慢移动,舞台呈现出“景动人不动”“如梦韶华弹指间”的梦幻感;当展现多个舞群的场景时,流动的装置则起到丰满“视觉层次感”的作用。位于舞台近景、中景、远景的舞群以不同的造型、流动速度依次上场,观众仿佛在欣赏一幅“散点透视”的中国画。
这部作品有一个鲜明的形式特征,即通过“色彩隐喻”将人物命运、戏剧冲突、情绪渲染全部统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观众充分调度起自身经验、情感、想象,共同构筑一个“审美空间”。幽暗、冰冷的空间色彩伴随着苍老女史的每一个舞段,凸显人物的沧桑感;年轻女史们的舞段则呈现出明亮、暖调的空间色彩。强烈对比中营造出深沉的氛围,观众如同走入画中直接“遭遇”历史,产生超越时空的苍茫感、空寂感。由此,《女史箴图》在现代化的舞台媒介塑造下,实现了超越时空的延伸,作品的表演和意义得以完成。
心境外化的诗性表达:以舞群的互动延伸情感张力
在西方艺术理论中,“动能”被视为视觉艺术的基本特性。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造型艺术的视觉空间,弥漫着无所不在的动力因素。在人的心理作用下,视觉空间孕育着动能,构成了艺术形式与观者心理的“心物同构”。
在《思乡切·女史箴图》中,编导力图捕捉“舞台视觉”与“抽象情感”的贯通形式,形成“心物同构”的审美效应。作品以多个舞群间的有序调度实现了舞台空间“动能”化。
舞蹈始于苍老女史以静态造型伫立于空旷舞台空间的一角,铺设出舞台整体空寂、清冷、愁绪萦绕的氛围。
随着数位年轻女史的缓步出场,在队形流动中构成新的舞群,苍老女史从展柜装置上迟缓走下,蹒跚步入其中。舞台后区由年轻女史们构成的舞群以凝神伫立的静态造型、婀娜的动态身体营造出“静”的质感;老年女史以悲恸、急切之“乱”的身体动作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
在舞蹈中段的“叙事”阶段,以舞群间的动态互动展现人物逐渐高涨的“情涌”。苍老女史在画中寻觅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这是对尚在故土时的《女史箴图》的暗喻。二人相望、执手、起舞,这是编导对于“国宝盼归”这一叙事核心的情节体现。
众女史此时分为多个舞群,舞台上虽分布着多个舞群却不显得纷乱,以某一舞群的“动”、其余舞群的静,制造舞台空间的视觉焦点。
在舞蹈高潮的“抒情”阶段,以“齐舞”的视觉张力延伸出情感张力,渲染出人物的思归之情。在“齐舞”前,年轻女史们由散落逐渐聚集、缓缓起舞,而苍老女史却被困于展柜的高台之上,被迫与故土的同伴渐行渐远,正当观众以为她将怅然远行之时,苍老女史却不顾一切地冲下高台,奔向众人,完成“齐舞”。在舞蹈动作编创上,编导以“袖”传情,在此舞段中有大量大幅度且快速的扬、抛、甩、抡、坠的舞袖动作,传递人物内心的“情涌如潮”,正是“女史箴图”思归之情的极致渲染。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舞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