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期,播出的古装剧数量不少,但口碑与收视突出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创作缺乏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优良传统。提倡在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揭示生活本质和时代特质,书写人类丰富饱满的心灵世界。然而,当下部分创作者误以为古装剧是造梦工程,可以通过各种假定性手法营造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的情感和视觉体验。
其实,假定性与现实主义并不冲突。因为现实主义精神追求的真实性,并不是客观真实,而是构建人们的心理现实,要求创作者在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时,要符合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心理状态,让观众能够真正地接受理解,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说,古装剧创作同样需要现实主义精神。
首先,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要彰显历史质感,用有匠心的细节描写,创造主观真实的世界。比如,依据历史文献来设计服、化、道和场景,构建符合中国人文化认知、审美品位、生活常识和现实逻辑的古装世界。
其次,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要以生活的因果逻辑、人物的行为逻辑、历史的文化逻辑为基础,这样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使故事合情合理。
再次,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要将影像时空、历史情境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心理连接。比如,《梦华录》讲述宋朝三个女子从江南来到东京,实现人生逆袭的故事,让许多在大城市拼搏的女性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情感共鸣和现实思考。
总而言之,现实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更在于对现实产生积极意义。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实现历史之真、艺术之美的统一,古装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内容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9月18日15版,《古装剧创作也需要现实主义精神》;作者陈敏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李蕾系光明日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