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图“封神”的宋朝“导演”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一图“封神”的宋朝“导演”

来源:北京晚报2025-01-01 10:54

  作者:刘海永 刘一玮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出现翰林待诏张择端在汴河岸边写生作画的场景,画家为创作《清明上河图》所做的写生线稿,竟然成为侦破案件的重要证据。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和严谨精细的笔法,移步换景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河两岸及城郊清明时节的风貌,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景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张择端也凭借此传世名作,为后人所敬仰。

《清明上河图》(局部)

  翰林待诏凭技术吃饭

  和绘制《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一样,天才的画家总是隐藏在作品背后,很少有文献能呈现画家的生平事迹。或许是岁月久远,没能流传下来。

  关于张择端的资料,更接近那个时代的一条信息是在《清明上河图》上张著的题跋。北宋被金朝灭亡58年后,金人张著用行楷为《清明上河图》写下了短短的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张著本是一布衣文人,长于诗文,诗书皆学唐风,精于鉴定书画。1205年,他的诗名和鉴定才华得到金章宗的欣赏,负责管理御府所藏书画。

  元代文人杨准在题跋中称:“右故宋翰林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一卷,金大定年间,燕山张著跋云:向氏图画记,所谓选入神品者是也。”

  宋徽宗治国能力差,书画艺术造诣却颇高,其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世称为“瘦金体”。宋徽宗还把绘画并入科举,叫作“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画家经过考试入学以后,士大夫出身的称为“士流”,商人或非官绅阶级出身的称作“杂流”。宋代的翰林图画院设待诏、祗候、艺学、画学正、学生、供奉这六种官职。张择端的官职是翰林待诏,北宋的翰林待诏和唐代不同,在唐代,这一职务主要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的业务。

  宋代翰林图画院沿用了五代体制,实行签约制度,画家凭技术吃饭,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到了宋画院供职,他们所作的画,通常被称为“院体画”。《图画见闻志》和《画继》记载的北宋画家有386人。

  翰林图画院经常根据文人的一些诗句作画,供宫廷官员们“有闲”时去观赏、品评,他们的创作分为命题作画和自由作画两种。一般来说,命题作画拘谨,流于套式,个性不强;自由作画风格奇异,个性突出。张择端的作品,以上两类皆有,据说总数不下百幅,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清明上河图》和《西湖争标图》,它们都是张择端自由创作的画。

  《宣和画谱》不见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上无作者署名,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是一部记载宋徽宗时期内府藏画的谱录,刊载当时画家231人,却没有张择端的名字。

  《宣和画谱》是朝廷组织的官方文化工程,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参与下,由官方组织人力,集体编写而成。《宣和画谱》共20卷,成书于公元1120年,收录各种画名6396幅,《清明上河图》被誉为“神品”,却没有被《宣和画谱》收录,这是什么原因呢?

  明代陆完在《清明上河图》跋语里说:“图之工妙入神,论者已备。吴文定公讶宣和画谱不载张择端,而未著其说。近阅书谱,乃始得之。盖宣和书画谱之作,专于蔡京,如东坡、山谷,谱皆不载,二公持正,京所深恶耳。择端在当时,必亦非附蔡氏者,画谱之不载择端,犹书谱之不载苏黄也。小人之忌嫉人,无所不至如此,不然则择端之艺其着于谱成之后欤!”原来,《宣和画谱》是在蔡京当政之时编纂的,宋徽宗仅仅是挂名主编,实际操作者是蔡京。而蔡京是出了名的奸臣。苏东坡、黄山谷都是在书画艺术上极有成就的大师,由于与蔡京政见不合,都被排斥在《宣和书谱》之外。

  还有一种可能是张择端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在《清明上河图》创作完成之前,《宣和画谱》已整理完毕,故未收录,也是合理的。

  《宣和画谱》不收录宣和年间的画家,更不收录界画。界画在当时被置于“画学”之末,而《清明上河图》恰恰是界画代表作。《宣和画谱》说:“自唐五代而至本朝,画之传者得四人……”把五代宋初的界画名家郭忠恕列为“高古者”,“后之作者,如王瓘、燕文贵、王士元等辈,故可以皂隶处,因不载之谱”。因此,《宣和画谱》上没有介绍张择端以及《清明上河图》也就可以理解了。

  画卷恰似巨幅彩色宽银幕电影

  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把一天和一年都融入长卷,让观赏者一卷览尽东京的一天和四季的繁华。在不露声色中悄悄变化,在繁杂物品的细节中呈现变化。张择端化身其中,隐藏在画面中的800多个人物中,我们不知道哪个是他,哪个似他?只知道哪个都是他,哪个都似他!他留下一个谜面,后世学者却给出数万种答案。

  时光之外,丹青恒久。画《清明上河图》前,张择端寂寂无闻;画《清明上河图》后,张择端隐匿消失。南渡之后渺无音讯,《向氏评论图画记》已不可见,仅有金代张著寥寥数言的题跋。好在他把悲喜记录在长卷中,把荣光写在画卷里,把希望、抱负,甚至理想描摹在图画中。

  在宋朝,张择端可能不是最优秀的画家,但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就《清明上河图》而言,他也许画了几年,也许十几年。这是才华的意外,犹如天助;这是神来之笔,笔笔传神;这是他纵情入定后的宣泄,潜心构思后的顿悟;这是他肆意汪洋的洒脱,信手拈来的自信;这是他胸有成竹的熟稔,能量聚焦的核爆;这是他对开封的致敬之作,千古流传的神品。这是一个人的东京,张择端的宋朝,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中轴线挺拔、四水贯都,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望眼则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彩山灯火、水殿争标、京瓦奏技、晓贩夜市、美食飘香、都人探春等,无限赏乐之事,不能一一道尽也。因为这幅《清明上河图》,后世开卷才能得睹当时之盛。

  《清明上河图》是伟大的作品。张择端站在宋代东京城的高地,每一块重要的位置都尽收眼底。铁塔之上、繁塔之巅、酒楼茶肆、瓦舍勾栏……张择端好像拥有现代的摄像机或相机,他不停录制,不停拍照,数万张图像叠加之下,东京开封的晨曦向晚、煦日和风、星辰大海都被纳入脑海。他把素材置入无数盲盒,随意拆封,随即组合,随心拼接。写实也好,追忆也罢,他把繁华东京写在笔下。他留下了当年的影像,用图像注释了东京梦华,注解了市井风情。他构想了一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都城高光,呈现了一幅穿越古今、记录时代的繁华记忆。

  1825年,人类第一张被保存下来的感光影像是单色的;1839年,达盖尔发明的银版照相机也是单色图像。卢米埃尔兄弟,在“19世纪的首都”巴黎发明电影,图像是黑白、无声的。而在十二世纪初的开封城内,张择端制作的《清明上河图》是遮幅彩色宽银幕的移动胶片。画卷每一处定格都是独立构图,每一处移动都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定格。《清明上河图》,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清明上河图》是自足的,他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场景。阅读《宋史》,我们需要注释。观看《清明上河图》,人人可以自我解读,以自我的经验和经历,凭着记忆和见识去“对号入座”、接轨并揣摩。

  《清明上河图》是全息的,他给读者一万把钥匙。张择端赋予《清明上河图》以生命,他给这幅画以魔力和奇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找到一个观点并形成一个闭环。《清明上河图》是连续的,他设计了无数首尾呼应和前后照应。张择端的镜头语言似乎没有主角,呈现出更多次要讯息。在张择端看来,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东京繁盛时的场景。诱人的不是情节,而是观看者本身。他以俯瞰式的全景画卷,淹没了无数个精彩局部,可任意切割出更多优美的单片,仿佛一串长长的珍贵项链,珍珠布满水系沿岸,烟火气弥漫全卷,看到的,看不到的,宋代的,宋以后,每一个观画者都能在长卷中找到着陆点和共鸣之处。

  张择端镜头下的城市还在,州桥还在,汴河遗存,铁塔、繁塔等一一都在。重要的是,《清明上河图》还在。所有的繁华终归是尘世的烟火气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伟大的艺术呈现的是市井繁荣和背后的文明。张择端把一幅画献给了开封城,他留给世界一幅长卷,这幅画成为开封城的辉煌和荣耀。(刘海永 刘一玮)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