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小的我也要拥有普通人的弧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小小的我也要拥有普通人的弧光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1-04 09:38

  作者:郭千华

  2024年末,《小小的我》和观众见面了,为贺岁元旦档带来一丝暖意。流量明星的加入,让这部小众文艺片未映先火,残障相关话题也在社交媒体中浮现。关于残障人的电影,我们曾看过《漂亮妈妈》《海洋天堂》《推拿》《雨人》《我是山姆》等等,在励志感人之外,残障人士的故事还有哪些新叙事、新表达?我们又该带着怎样的期待去看《小小的我》?

  平视与丰满 失语与发声

  随着《小小的我》上映,“吃题材红利”等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展示脑瘫患者刘春和特殊的肢体语言,是真实还是卖惨?只有当镜头真实呈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才能提出有力的反驳。

  在《小小的我》中,导演采用了青春片的叙事类型,以手持镜头勾勒出他的肖像,讲述了这位残障青年“成长的烦恼”。走路摇摇晃晃、颤颤巍巍,手持摄影与跟随拍摄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刘春和的视角,也能够跟随镜头的晃动感受暗流涌动的情感,顺利抵达刘春和的内心世界。

  以往残障人的银幕形象,有创造奇迹的天才,有被怜悯、被抛弃的可怜人。可这一次,刘春和的故事很平淡,影片既不“仰视”也没“俯视”,而是着眼于他的“普通”——透过镜头语言,以一种平视的态度呈现刘春和的生活碎片,捕捉生活的艰难与华彩,展现出他要做一个“普通人”的需求。

  电影开篇,刘春和去一家教培机构面试讲师职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一段折射刘春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导演用一个缓缓推动的长镜头记录了刘春和的细微表情,随着镜头推移,其精彩内容和情绪起伏感染了现场学生,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与镜头视点合一。这段戏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红樱桃》,孤儿楚楚在讲述父亲被法西斯刽子手杀害的情景时,创作者使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纪实长镜头让观众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导演对环境音的使用也熨帖人物情绪。当教培机构负责人与刘春和外婆交谈、婉言谢绝刘春和的求职时,刘春和将目光转向窗外,此刻说话声被蝉鸣取代,他无处可诉的苦闷情绪也蔓延开来。当刘春和一个人出门去咖啡店应聘、在马路中穿行时,摄像机遥望着他,交通噪声被放大,音画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压抑感和紧张感。“步行出门”这样对常人而言的简单小事儿,对刘春和却是一场艰险考验。

  以往拍摄残障人士容易流于“符号化”,偏爱“以情动人”。残障人士像某种苦难的象征,要么成为身残志坚的代表,要么成为被拯救的对象。但《小小的我》不同,刘春和的形象是主动的、善于思考的,他的“发声”无处不在:向妈妈表达需要“隐私权”,积极应聘教师、咖啡师,要求学习开车,遭遇歧视后写信投诉,敢于向心仪的女孩剖白自我,在聚光灯下争取权利……这些桥段让刘春和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小小的我”也拥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物弧光。

  影片对刘春和主体性的建构,也离不开外婆形象的设置。作为春和身边最亲密的抚养者,外婆豁达乐观又坚韧强悍,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外孙。她收拾行李箱,故意把丝巾交给春和来整理;她喊老年朋友为春和庆生,告诉春和喝上两杯酒也无妨;春和吃完饭自己洗碗筷,她从不包办;春和喜欢雅雅,她就为两人创造见面机会;春和努力考师范大学,她攒钱支持;春和想考驾照,她陪同前往;老年合唱团缺一位鼓手时,她也要求春和顶上去。

  这不只是理想亲人关系的写照,平等对待残障人士的范本,也在用影像为残障群体提供可行的生活指引:充分接纳自我,积极面对生活,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努力追梦,力争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保护与剥夺 傲慢与偏见

  在关于残障人士的高口碑影片中,情感是故事的重要切入点。比如我们熟知的《我是山姆》《雨人》,父女情、兄弟情成为影片的最大看点,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残障人士生活的复杂性和他们面临的异样眼光。在《小小的我》中,没有生离死别的场面、大开大合的情节,电影在戏剧性与现实感、温情与残忍之间保持着平衡克制,呈现残障人生存状态的同时,展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理念。

  在《小小的我》中,我们可以看到,残障群体面临的困境不只是身体不便,由此引发的精神伤害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影片中,刘春和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充满戏剧张力。母亲对残障儿子既有不满和担忧,又有关爱和愧疚,而幼年刘春和因偶然听到父母说“没有他会轻松很多”,从此宁愿睡在行李箱中躲避现实、寻找安全,也不愿再对母亲敞开心扉。

  刘春和几次积极“入世”,结果却都喜忧参半。明明靠实力得到了咖啡店的工作,却依然被人议论是得到特殊照顾;公交车集团邀请刘春和参与整改会,却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他的意见和建议,只是打着关爱旗号,用“米面油慰问三件套”敷衍了事。

  此外,电影也触及了一些偏见。由于患有脑瘫疾病,刘春和在家里没有自己的房间,几乎时刻生活在家人的管控之下。母亲更是忽视他的内心需求,从穿衣、交友到上学、求职,全都替他做决定。可以说,母亲简单粗暴的控制是出于对他的保护,但这种保护也是一种剥夺。

  歧视比残障本身更残酷。电影中备受争议的爱欲表达、做梦片段,似乎与现实形成了微妙互文:残障人士的爱欲需求总被身边人忽略,因此这些画面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观众的心理。

  比理解“残障人也有情欲”更难的是理解“残障人也可以坦然表达情欲”。这份渴望如此重要,它包含了身体意象、关系互动、情感满足,折射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自尊和自爱,意味着残缺的自己被接纳、被包容。

  近年来,关于文艺作品中残障人的爱欲探索,前有史铁生,后有余秀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也曾引发探讨。这些作品改变了之前该题材叙事的刻板化表达,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饱满的生命力也因此跃然纸上,打破了我们对残障群体认知的牢笼。娄烨执导的同名电影,也让他们的情爱困境一览无余。

  这一点在刘春和身上也同样存在,即使与异性相谈甚欢也难以如愿。当漂亮姑娘雅雅出现,镜头特意表现出她跑跳时的活泼灵动——与刘春和的孱弱迟缓形成鲜明对照。刘春和对雅雅的情感,除了青春少年对异性的爱慕之外,也夹杂着对健康体魄的向往。

  很难得的是,《小小的我》没有回避刘春和的现实困境,更没有给他一个完美结局。史铁生曾尝试过自杀,刘春和也一样,他曾在向死和求生中不断摇摆;即使考上了师范大学,前路也必将面临更多质疑、更多挑战。

  但不论痛苦还是欢欣,残障人群需要“被看见”。在这个元旦档上映,《小小的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让我们像导演一样,以理解、欣赏的眼光看待刘春和对生命的无尽追寻吧,带着不完美的自己轻装上路,关关难过关关过。(郭千华)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