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重温澳门的历史点滴

来源:北京晚报2025-01-04 09:44

  作者:吴志良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最持久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一直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奠定了在中外交通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此过程中,澳门积累了古今同在、中西并举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丰富交流互鉴经验,形成了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良好社会环境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有话语体系。

  正因为澳门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城市精神,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记录了澳门异域风情一幕,吴渔山从江南来到大三巴学道准备奔赴罗马,容闳前来马礼逊学校读书并成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林则徐巡视澳门禁烟并从澳门“开眼看世界”,郑观应移居阿婆井旁,奋笔疾书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盛世危言》,康有为、梁启超在澳门开办《知新报》宣传革命思想,孙中山在濠江“首见大海之浩瀚”开启“振兴中华”革命生涯,高剑父在澳门接触西方艺术后伏居观音堂创新岭南画派,叶挺将军在澳门休整后重返战场保家卫国。他们在澳期间,强化了澳门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唇齿相依的联系,增强了澳门人朴实无华又浓厚深沉的家国情怀。

  也正因为澳门这种特殊地位和城市精神,以利玛窦为首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几何、天文、历法、舆图和西洋绘画、音乐传入了中原大地,掀起洋为中用之热潮;同时,将中国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影响了启蒙运动。在澳门,出版了第一部《葡中字典》和《英华字典》,促进中西对话、沟通和理解;在澳门,引进了第一部西式印刷机,拍摄了第一张照片,《蜜蜂华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份现代报刊;在澳门,圣保禄书院是远东第一所大学,歌剧首次在岗顶剧院上演;在澳门,开设了第一家西医医院,首次种牛痘,中医也为澳葡政府承认,救人济世……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铸就了澳门的国际性。

  澳门是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典范,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融汇地,是人类文明名副其实的实验室。弹丸之地,留存了与其城市规模极不相称的巨量档案、文献和资料,而其存放地之广、语种之多、保存之完好也令人惊叹。这些材料,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轨迹和见证,也是澳门的宝贵财富。

  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开始对这些资料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澳门基金会也不遗余力组织力量、投入资源,全面系统搜集、整理、出版存放在世界各地众多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档案文献和资料,让这些藏在深闺中的宝贝重见光明,也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便利。特别是近十来年,学术界对澳门历史的图像和音频资料更加重视和关注,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使得更多的读者可以更加感性、直观地了解澳门历史,认识澳门在中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上的独特意义、价值和贡献,使得澳门的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夺目。

  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李健老师用心收集了澳门历史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诸多图像资料,编写了这本书,再次带我们进入时光隧道,重温澳门的历史光辉,重温澳门的人文关怀,重温城市的日常点滴。(吴志良)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