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燕华
以跋文体悟人生
苦禅先生常以“笔记体”或“说部”的文体作画中题跋,以自己的体悟或讲述故事的形式,达到自警或教化的目的。观此类作品不但可以欣赏苦禅先生的精良笔墨,同时也体悟他对人世间的各种思考。
李苦禅 鲶鱼双蟹 1980年
《鲶鱼双蟹》以寓言的方式对社会百态做了诠释。跋文为:
鲶鱼在水中正游行,二支蟹挡住去路。鲶曰:“我乃鲶鱼也。”蟹曰:“鲶只是鱼类即有敌对之嫌疑耳。”于是蟹呈起坚甲势相动武,鲶不得已以圆滑手段迎之,往来十数回合,平势力敌,各不相下。有名氏评曰:坚甲者恃其刚,圆柔者仗其狡滑,是以各不相下也。余曰唯唯,为之记。岁在庚申秋月戏作以解无聊赖耳。老苦。
画中两只蟹与一条鲶鱼各持其优势互争,最后打个平手。苦禅先生并未以告诫的口吻点化读者以结尾,而是“余曰唯唯”,意思是“我记住啦,”或者“是的是的”。以此回应“有名氏”的评议,并“为之记”,这种结语并非单纯地教育别人,倒是在警示自己,谦逊之意自现。
读《秋味图》跋文:
秋味。见君思有酒,念尔本无肠。白石山翁诗句。尝咬菜根牙齿坚,蔬菜可养廉,可清洁身心,盖淡薄可致远,复能清心耳。辛酉夏月客桂林榕湖滨,数友朝夕畅谈,研求绘事,殊可乐也。八四叟,苦禅即题记之。
苦禅先生的行文颇有古风,“起承转合”是必须具备的:自“见君思有酒”为起,至“复能清心耳”为承,“辛酉夏月客桂林”至“殊可乐也”为“转合”。最后注明“八四叟,苦禅即题记之”。文中白石老人的诗句大有来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众人在大观园饮酒吃蟹作诗,贾宝玉即有“横行公子竟无肠”之句,可见无肠公子早有流传。写意画如此构图,颇具新意,白菜、螃蟹、蘑菇各居上下,中间以大篇题字铺满,画中秋味意浓,书法有度,酣畅淋漓,真气乃出。
李苦禅 採菊东篱下 1972年
与诗画观新解
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论受到历代名家的首肯和追随。及至苦禅先生时代,传统古诗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国画中的诗意,或以诗句配画的形式亦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主题性绘画,最后题画名。
苦禅先生的国文基础很好,泛览历代各大名家的作品,确保他在创作中,依然保存着古诗词的意境和气韵,颇为难得。
陶渊明(靖节先生)的诗是文人画家们最常画的题材,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苦禅先生有三幅不同的构思。
《採菊东篱下》跋文曰:
採菊东篱下,抬头见南山。悔迟老人亦有此本,可谓不谋而合矣,苦禅。
这是历代影响最大的古诗之一,画家们以此作画者多不胜数,但是能通篇阅读全诗,并理解其意的并不多。
诗的前两句首先描述了陶渊明的生活环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境界不好画。
诗的后两句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夕佳”和“相与还”尚可组画,但往往会流于俗套。“有真意”和“己忘言”就极难表达了。
苦禅先生有三幅和此诗有关的作品,《採菊东篱下》,作于1972年。此幅直接用诗中之句,但“悠然”二字改为“抬头”。传世本中还有“悠然望南山”一说。此处且不讨论。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悔迟老人”,他就是明代大家陈洪绶,晚年削发为僧,更名悔迟。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苦禅先生的用意了。他把自己排列在悔迟老人之后,且说与之不谋而合,这是文人对文学艺术传承的自觉性的体现。
《白菊》画中跋文:
靖节所爱依然存,赏欣者安在哉。己未初夏月,作于京华,八十二叟,苦禅。
古人多用“字”和“号”相称,以示尊敬或亲昵,此处亦然。靖节即人陶渊明的私谥,即自己给自己封的谥号。他所喜爱的菊花依然俟时开放,然而欣赏它的人还在吗?画中以一株白菊似陶公影像,孑然独立,倚仗临风,与石为伴,高洁傲霜,苦禅先生敬思古贤之情跃然纸上。这是绘画中化景物为情思的佳作。跋文承续陶公爱菊起,以安在设问收尾,频添思念之愁绪。此画构图,菊花纵立上冲,横石略斜,配托主角。再以枯枝、苔点均衡布白,展示空间,简炼概括。作品以菊之尚存,陶公安哉的氛围,发思古之悠情。
《抬头见南山》依然出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然而苦禅先生以全新的画面,诠释了他的内心世界。
“悠然见南山”轻松愉悦,是采菊间隙时的心境。“抬头见南山”本已经改变了气氛,而画中的构图全然改变了原诗的意境。南山似一尊佛像,庄严伟岸,山腰浮云环绕,云下是茂盛绽开的黄菊花,朵朵丰满,还在呈生长之势,是苦禅先生怀着严肃的心情仰视南山之尊位,或者说对先贤前辈崇敬心境。若以原诗最后两句作诠释,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倒也有趣。
一首传颂千年的诗,以三个不同的角度创作出不同的意境和内涵的作品,大约只有达到陈师曾先生说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个文人的标准才能做到。
这种境界正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表达,故而,苦禅先生题了“绝似香山老居士”以表达了他作画的目的和心境。
(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