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个男人一台戏,龙尾甩得有新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三个男人一台戏,龙尾甩得有新意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1-24 10:13

  作者:黄 哲

  《迷幻》,久违的又一出北京人艺出品、两个男人面对数百观众演出的“对子戏”——印象里上一部还是十余年前陈道明和何冰主演的《喜剧的忧伤》。仍然是徐昂导演,和一对人艺舞台上不常见的主演搭档,三个男人一台戏,将旧历年的龙尾“甩”得颇有新意。

三个男人一台戏,龙尾甩得有新意

《迷幻》剧照 (供图/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你是谁”之谜

  《迷幻》这出戏虽然角色少,却绝不意味着人物关系简单——孤岛上的一个常住者和一个闯入者,前者诺克的身份是“明牌”,设定为家喻户晓的国民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后者拉尔桑的身份,随着唱机每响起一次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便发生一次变奏般的反转:从起初来采访的记者,到作家旧情人爱莲娜的同事、男闺密、丈夫,再到爱莲娜身故后继续和诺克通信的代笔人,最后是让爱莲娜的人格附着在自己身上达十年之久的“宿主”……全场观众随诺克一起,不断颠覆对“你是谁”的认识。

  剧名《迷幻》,毋宁说是“谜幻”。表面上,两位主角的会面是诺克主导,他想用新书的出版对失联的旧爱进行一次召唤。随着故事的推进,属于诺克的谜团在一点点解开:他为什么离群索居?他和爱莲娜这对亲密的爱人为何约定永不相见,转而只在文字中做灵魂伴侣?他又为何忽然打破约定想方设法要见爱莲娜一面?而藏在这层故事线之下的,是这段情感背面的样貌,在二人的交锋中,在拉尔桑身份之谜的多次反转中,爱莲娜的样子也被一点点还原出来。

  同时,两位男性主角的关系,生生被拉扯成一张谜团线索剪不断理还乱的蜘蛛网;而剧情最终水落石出之时,他们的关系却又变得无比简单清晰、清爽明快。最终观众也会恍然大悟,这出戏的节目单为何会别出心裁地以填字游戏的方式呈现,其用意就是抽丝剥茧,拼凑还原那虽不寻常却无比简单的整个真相。

  文学和哲学相生相克

  “对子戏”天然的特质之一是“话密”。但难得的是,《迷幻》机锋智斗你来我往的对话,让观众看着过瘾且不累。这当然离不开导演徐昂将他山之石本土化的处理和两位演员的贡献,但首先是原著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编织故事手法的高妙。

  施米特生于1960年,他横跨文学、舞台、影视甚至音乐多个创作领域,是当代法国被翻译和改编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影坛的一线编剧和导演。少年施米特第一次跟着父母去看戏之后,就认定了“成为莫里哀”的理想,“不是成为演戏的他,而是成为写戏的他”。他的学术背景是哲学,研究狄德罗和形而上学,因而在他各种形式的创作里都体现着哲学与文学的结合,其中创作于1996年,由阿兰·德龙和弗朗西斯·于斯特两代影帝首演的《迷幻》,正是他的舞台成名之作。

  从舞台剧《迷幻》到高分电影《陪我到世界尽头》《奥斯卡与玫瑰夫人》,再到《奥斯坦德的梦想家》等畅销小说,近四十年来,施米特撰写故事的基本配置如出一辙:都是双主角,在不同故事里可能是男女老少的不同组合;一个角色的身份是稳定的、显性的,另一个则身上充满待解之谜或拥有无限可能;他们都是这世界上孤独的人,在苦苦寻求自己存在的坐标和意义;两人身份差异显著,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常人”,都有缺点甚至致命缺陷,但正是自身的缺失让双方有机会遇到彼此,并最终各自找到了自己。

  “哲学家总是试图去了解社会结构和事物本质,试着把事情弄简单。作为一个作家,我的职责是试着用简单的方式把复杂的东西说明白。”2019年,施米特作为傅雷翻译出版奖嘉宾来华时曾表示,“我的读者/受众有少年儿童也有哲学家,而我要做的是让前者像后者那样去思考,让后者像前者那样好奇心得到满足。”

  但这出《迷幻》在他老幼咸宜的作品序列中却是个例外。人艺版《迷幻》的演出提示上有一条“建议16岁以上观众观看”,这和该剧在其他国家上演时基本是同一待遇,却在人艺的演出中颇为特殊。创作该剧之前,施米特在博士论文里探讨的是狄德罗的“人性的最高目标和推动力”,随后面世的这部剧作在直面欲望,思索爱与激情、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关系上走得很远。这是多少智者尚且拎不清的终极天问,实在不是涉世未深者所能且所该消化的。

  一把猎枪和粉色毛衣

  在《迷幻》原作里,文学和哲学的环环相扣、相生相克,代表着法兰西的文化传统;而人艺的创作团队化哲学为心理体验,让原著本土化,是中国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而最事半功倍的打开方式,莫过于从我们最熟悉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舞美环境进入。

  在曹禺剧场里上演的《迷幻》,是高度复原故事发生场景的一个版本:符合诺奖得主身份的大宅,如同其所在的荒岛一样空旷;全屋唯一的坐席,是写字台前的一把扶手转椅,屋内的布置将“著作等身”具象化,拉尔桑来访时只能坐在书堆上;盥洗室甚至可以无遮拦地向起居室敞开。一个无法消灭自己的欲望、便以极度避世的方式逃离社会的作家形象,未出场便先立了起来。

  诺克每每感受到冒犯时便会举起那把猎枪,作为雄性、权威和上位者的象征。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一触即发之前,他都还是和颜悦色的,刚刚开枪威胁过对方,下一秒又回归正常交谈,仿佛无事发生,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动作比大脑更快。如冯远征所言,这种过山车般的人物状态对自己来说“并非舒适区”,对看惯了人艺舞台上现实主义风格表演的观众来说也是挑战,但他在表演之下建立起的深层逻辑,使人物达成了准确和可信。

  拉尔桑身上的那件粉色毛衣,是他身份谜团的凝结物,也是这个角色存在的全部基础。“爱莲娜最后几年躺在病榻,更像是瘦骨嶙峋地放在那上面”,台词中一个“放”字道尽了爱与悲悯。而拉尔桑在自己的爱人、也是最好的朋友死后,选择了将对方的生命放在自己身上延续下去。

  人艺很少起用演员“外援”,闫楠此次的表现因此颇受关注,在认可该剧演绎难度的前提下,一部分争议集中在“找不准人物”上。但仔细想想,拉尔桑在爱人死后,选择代入其身份,继续保持通信达十年之久,完成了百万字之巨的通信,仿佛只要他不辍笔、爱人就不曾离开这世界;如此想要不穿帮,拉尔桑不可能不把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活成爱莲娜的样子,也不免活得越像就越痛苦。最终,为了和另一世界里的爱人、以及对方的旧爱达成三方和解,他又不得不假扮其他身份出场,而每一次现出部分原形,就伴随着另一个角色上身……在反复横跳中自我迷失,甚至忘了自己是谁。

  “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者,而爱是利己的相反面。”正如施米特出席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活动时所说,“爱是利他的、无私的,爱是我们对某一个人的依恋,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让这个人幸福;而激情是一种病,是自私的,有排他性的,莫名其妙地来,莫名其妙地走,激情离开之后一地灰烬。”最终,乍看上去更不正常的拉尔桑,用爱拯救了看起来更正常、却一直被激情支配着走到毁灭边缘的诺克,也永远“留住”了自己深爱的爱莲娜。

  “献给某某某”

  值得一提的是,《迷幻》虽然直到2024年才面世,但它之于人艺本是一出熟戏:早在2008年《迷幻》就被选中,由任鸣导演,如今的导演徐昂扮演拉尔桑一角。可惜因突发的汶川大地震,剧院临时改变创作计划,已进入排练阶段的《迷幻》被搁置。一晃十六年飞逝,当年饰演诺克一角的冯远征,重启了这出戏并继续扮演诺克这个角色。

  剧中,把两个男人联系到一起的,是一部扉页上写着“献给A.M”的著作,“A.M”即爱莲娜·梅特,那个从未亮相,却贯穿全剧、把两位男主连结到一起的女人。而施米特创作该剧的灵感来源,也是剧中关键戏剧元素的《谜语变奏曲》,作曲家埃尔加在每一章节上都写着“献给某某某”。在任鸣导演离世后,人艺将未完成的《迷幻》重新拾起,便天然地带有致敬与延续的意味。总有那么一些作品,除了打动人心,还调动人的大脑,去思考这个世界会不会好、审视还有哪些被忽略的存在。这就是所谓具备独特知识分子气质的作者戏剧的价值。而生产这样的作品,也正是一家学者型剧院对文化界和整个社会的应有担当。(黄 哲)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如何重塑现实

  • 2024年美食纪录片盘点:类型“卷王”如何突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