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一位英国都市名流去种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当一位英国都市名流去种田

来源:文汇报2025-01-24 10:26

  作者:姜 华

  杰里米·克拉克森是一位英国前媒体名人,为英国纸媒和BBC服务超过30年。2008年,他投资数百万英镑,在被誉为“英国最美乡村”的科茨沃尔德乡间购买了占地超过1000英亩的微末农场(Diddly Squat Farm),由当地人经营照料,试图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辟出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时空。2018年后,58岁的他在这个毗邻奇平诺顿小镇的农场上建了新屋,开了商店,生活的重心从大都市伦敦转移到了小镇,从都市名流摇身一变为新农民,成为名副其实的科茨沃尔德乡居者。

  此前,传媒业是他的主业,制作电视节目、撰写专栏文章是他工作的核心;成为乡居者后,种田养牲口变成他生活的重中之重,制作纪录片、撰写专栏则成了副业。副业并不代表不重要,主业也不意味着就会成就不凡。事实上,克拉克森经营微末农场一直磕磕碰碰、摇摇晃晃,倒是《克拉克森的农场》这部纪录片以及陆续见于报章的专栏文字的结集出版,使他的农场经营看上去没有白忙活一场。10月24日,企鹅出版公司推出了“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的最新一种Home to Roost,而该系列中的《我的牛又不见了》和《我的猪会飞》都已推出中译本,读来颇有趣味。

当一位英国都市名流去种田  

当一位英国都市名流去种田

  “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我的牛又不见了》《我的猪会飞》[英]杰里米·克拉克森 著吴 超 胡佑铭 邓颖思 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出版

  从文本类型看,“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算是随笔,但你若抱持对英国随笔的传统期待去读,可能会心生疑窦——它并没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英国随笔的典雅抑或冲淡,那是所谓英国精英士绅的“士人神韵与风采”。克拉克森是位英国都市名流不假,但他并非英伦绅士,身高近一米九三的他,身材魁梧,体格健硕,从外形与气质上看,与其说他是个读书人,还不如将其看作是一个乡野农夫——况且,50多岁之后,他也确实成了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民。因此,“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没有英国传统随笔的细腻、雅致和韵味,倒是散发着浓郁的英伦乡间风情和浓烈的“毒舌”风格。

  在知天命的年纪,克拉克森选择了可能是他最不擅长的职业——当农民,这自然是出于他对乡间生活的诗意想象——这种想象很快就在现实面前破碎得面目全非。克拉克森出生并成长于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唐卡斯特,他的青少年从来没有和农业沾过边,过了20岁,他就到伦敦生活了,可以说,大半辈子和农民毫无渊源。或许是艺高人胆大,也或者是早年在传媒业的闯荡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克拉克森义无反顾地涉足了农业活动。他种过土豆,养过鳟鱼——可惜土豆还没有收,在地里就“全部烂光”了;养鳟鱼也没有好多少,除了自己品尝了几条鳟鱼之外,其他的都成了“水獭和苍鹭的自助餐”。之后栽种的山葵成了“野鸡的口粮”,辣椒或许还过得去,结果赚到的那点钱还不够先期投入的零头。再后来,是养牛。且不说养牛场围栏的木材造价就让他伤透了脑筋,更可怕的是农场里到处都有窜来窜去的獾,而獾极容易传播牛结核病等疾病。但要命的是,英国立法保护獾,不能随意杀死獾。养的羊呢,它们唯一的“羊生追求”就是跳出围栏到公路上去“自杀”。而养的“牛津桑迪布莱克”这种珍稀品种的猪,母猪又常常将仔猪压死……总之,是一个字——“难”,两个字——“不顺”。

  克拉克森没有想到,他的不被看好的纪录片和陆续撰写的专栏文字竟然在英国乃至英国之外受到了广泛关注,以至于纪录片从第一季一直拍到了第四季,而依托专栏文章集结而成的“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也出版到了第四种。依照克拉克森的说法,或许是人们喜欢看他瞎忙一通、颗粒无收的“喜乐”场景。

  如果说,微末农场中克拉克森的“穷忙惨”情景拉满了一众看客对纪录片的“情感激励”的话,那么,“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书籍将“牢骚—吐槽”集于一体的“脱口秀”写作风格则更是为这种情绪价值添砖加瓦。例如,说到建造农场篱笆所用的木桩相当昂贵时,克拉克森非常夸张地说“篱笆桩子比大部分航天火箭还要贵”;而对于所饲养家畜的难伺候,他又抱怨说奶牛“能拿下全国越野障碍赛马的冠军”,猪“更不用说”,“个个都是越狱高手”;化肥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冲破屋顶,穿过烟囱管帽和避雷针,直达云霄”,这些或许是他对自己不熟悉农场经营的牢骚之言。其实,他更多的是对英国社会和英国政府的“吐槽”:当在农场上建好房子购买家具时,他义愤填膺地向社会公众申诉,自己2023年在大商场订购的家具,要等到2028年第三季度才能发货!脱欧后,英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远远少于此前欧盟提供的补贴,即使有可怜的补贴,也得“先填2000张表,然后再等上2000年”,再然后被告知,申请不合规。因此,英国政府“是一个什么都指望不上的政府”。

  挫折归挫折,吐槽归吐槽,从都市名流到乡居农民,克拉克森还是对农场生活充满深情。当看着自家农场上“茂盛的草地、潺潺的溪水、清爽的阵雨、时不时再穿插一段连绵的雨水天气”时,“百忙之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趁阳光正好,斜倚大门嚼一根鲜草”的他,依然感觉“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如今的都市人生活固然舒适,但精神未必惬意。朝九晚五的工作,让很多人困在无限循环中。此外,都市人越来越沉于无尽的数字海洋,离可感可亲可触的世间万物越来越遥远,心灵陷于麻木之中。而乡下的日子,无形中拯救了都市人的这些精神困顿。

  克拉克森从大城市生活常规化的轨迹中脱离出来,“脱轨”带来的是与自然万物的亲近,是牛跑羊叫猪撒欢,是鸟鸣幽林、繁星点点,是春夏秋冬、季季不同。从都市名流到乡居农民,分道而行的克拉克森,其生命时空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姜 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灿烂的风和海》:城市空间的诗意重构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