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20万美元买根“香蕉”——是艺术?还是游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520万美元买根“香蕉”——是艺术?还是游戏?

来源:艺评空间2025-01-27 10:52

  作者:靳  浩

  2024年11月20日,现代艺术作品《喜剧演员》再次走入公众视野。该作品的主体香蕉,是艺术家以35美分的价格购买的,用灰色胶带将其固定于展墙上。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当代艺术拍卖会上,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创作的《喜剧演员》惊艳全场。

520万美元买根“香蕉”——是艺术?还是游戏?

(图片源于网络)

  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喜剧演员》以5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764万元)的高昂价格,被一位90后华人加密货币创始人竞得,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轰动。作品还附带了真品鉴定证书以及安装及更换香蕉的详细说明书。购买者在竞拍成功后表示,打算吃掉那根香蕉,以此致敬它在艺术史和大众文化中的地位。此言论一出,吃瓜群众一片哗然。

  《喜剧演员》(Comedian)是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创作的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并在2019年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上首次展出。在展览过程中,“作品”(香蕉)被一位行为艺术家大卫·达图那(David Datuna)现场吃掉,并将此行为录制成视频,创作了名为《饥饿的艺术家》(The Hungry Artist)的行为艺术,在国际网络社交平台发布。随后,展览的工作人员更换了另一根香蕉,并声明不会对原作的艺术价值产生影响。之后,《喜剧演员》的三个复制品以12万至15万美元的高价相继售出。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开创了将现成品转变为艺术作品的先河。1917年,他将一个购买来的小便池搬进美术馆进行展览。这一行为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迫使艺术家和观众从新的视角审视艺术。这件名为《泉》(Fountain)的作品的成名轨迹似乎再次印证了这样一种艺术家神话: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毕生致力于挑战世俗观念,最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杜尚的这一举动导致艺术原有边界的瓦解,消解了艺术创作的限制与束缚,为后来的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概念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20万美元买根“香蕉”——是艺术?还是游戏?

  1917年,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曼哈顿的商店里买了一个小便池,并在上面签上了“R·马特1917”(R.MUTT 1917),将其命名为“泉”(Fontaine),作为艺术品展出。图为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为“泉”原作拍摄的照片。(图片源于网络)

  显然,卡特兰的《喜剧演员》正是对杜尚所开创的现成品艺术观念的延续。作品的价值并非在于艺术品的物质形态,而是将香蕉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并赋予其新的概念含义。因此,即使作品遭到破坏,其艺术创意与观念内涵仍然存在。

  无独有偶,另一件引起争论的拍卖事件是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画作《女孩与气球》的拍卖。在2018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该件作品以超1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后,画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艺术家预先安装在画框内的碎纸机毁坏。尽管如此,买家依然愿意为此买单。更令人惊诧的是,三年后,被破坏的《女孩与气球》作品更名为《在垃圾桶里的爱》(Love is in the Bin)再次上拍,并以1850万英镑的高价出售,开创了该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

520万美元买根“香蕉”——是艺术?还是游戏?

  创作于2006年的《 气球女孩 》,原本是画在一家商店的墙壁上的涂鸦作品。2018年10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女买家将其收入囊中。画作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艺术家预先安装在画框内的碎纸机毁坏。(图片源于网络)

  上述两个事件均引起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发酵。《喜剧演员》中所展示的香蕉图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迅速流行并激发了公众的模仿与再创作,从而实现了二次传播,其影响轰动一时。

  对此,公众的反应各异,有人认为这是艺术的胜利,也有人质疑艺术是否已沦为金钱的游戏,还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秀……这些新闻报道和模仿行为无疑刷新着社会大众对艺术的原有认知。

  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艺术品购买者的动机,远比通常所理解的更为复杂。艺术品由创造至被消费,这一链条上参与者夹带了各自的多样化目的。因此,艺术市场上出现那些难以理解甚至违背市场规律的各类操作和令人惊愕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喜剧演员》的艺术观念中包含对过度消费问题的批判,然而其作品却以昂贵的价格成交,这一购买行为恰恰是艺术家所批判的对象,便由此形成了一个悖论。《女孩与气球》作品自毁系统正是为了防止作品被拍卖而设计的机关,却意外地推高了其拍卖价格。

  实际上,《喜剧演员》并不具备收藏的条件,购买者更加看重花费巨资购买一根香蕉这一看似荒谬的事件本身,为其所带来的巨大曝光度,而这些是单纯的广告宣传无法实现的。而且,这位购买者博人眼球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2019年,他就曾豪掷3000多万元拍下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声称为了让后者了解数字货币的价值。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媒介对个体及社会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新尺度的产生”上,即媒介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更为看重的是它对人的认知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从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到大众传播时代,每一次传播方式的跃迁均伴随着艺术形态的革新。

  从这个角度而言,艺术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互构与共生的关系。在网络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积极利用媒体平台推动其发展,而媒体本身追逐热点的天然属性,也促使其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领域中,各种“出奇”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两者之间有着暧昧关系。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的多样化审美和多元价值观念,导致艺术创作并没有形成固定或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艺术创作与评价的相对主义观点广泛流行,这种观点认为,艺术的审美差异仅源于创作者立场和观念的差异。时至今日,毕加索“什么不是艺术”与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两句名言仍激励着那些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们。

  然而,当艺术的界限被打破,是否意味着艺术评判标准的消解?更值得深思的是,在艺术多元化和自由化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同时,也极易导致一种无标准可依、艺术发展无序的负面影响。

  艺术单纯且重要的功用在于为人提供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营养,而不应沦为博眼球抑或资本的游戏(尽管艺术市场有着自身规则)。诸如《喜剧演员》等作品所制造的拍卖事件,实为艺术作品、艺术市场与媒体传播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若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其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示范同样值得警惕。

  对于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而言,当标新立异,靠博眼球、制造话题成为艺术创作考量的因素时,必然会导致自身成长的营养不良;当艺术品收藏者缺乏艺术品长线收藏理念,而是抱有短时的投机与制造一时轰动的心理,最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艺术媒体竞相追逐爆炸性新闻,将流量视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样无法获得行业的认可、保持长盛不衰。

  唯有艺术家尊重创作规律,专注艺术创作本身;收藏家遵循市场规律,衡量艺术与市场双重标准;艺术媒体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提供真实丰富、具有真知灼见的原创内容,不做信息的搬运工;批评家打破“失语”的批评现状,针对各类艺术现象和事件发出专业的声音,廓清事实真相,引导公众舆论,方能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艺术生态。对于普通艺术欣赏者和爱好者而言,须葆有“艺术是要人静观领略,不生欲心的”态度,或许才可以接近艺术、直达艺术的彼岸。宗白华这一接受美学观点,对于观看当代艺术而言仍然有效。

  或许,当下艺术市场的沉潜,对于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和艺术媒体人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在此期间,各方可潜心专注于各自领域,不必焦躁,也别让不纯粹的功利心和虚荣心,玷污了艺术本来就在步步退守的底线与尊严。(靳  浩)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蕾 王澍哲:“和”文化发展之声 “合”时代进步之力

  • 喻 溟:对于历史再现,我们有多少想象空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