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何渭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也有着吉祥的含义。立春在春节之后,延续着春节的内核,每当节日到来,明明是天寒地冻之日,但家家户户都在围炉欢庆,阖家团圆。白居易曾说:“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而王安石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代表着新生与希望,这些含义都在与“春”相关的节日中展露无遗。
《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范昕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清 郎世宁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明 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春节各种习俗丰富多彩,贴门神、放爆竹、吃饺子、拜年、祭祖……承载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而文人墨客们也不闲着,春节和春天给了他们无限的灵感,这在古代也衍生出了为庆贺新年而绘制的节令画——“岁朝图”。历代画家作岁朝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义,图中不仅有美好的祝福,也留存了古代中国春天的欢腾景象,为千姿百态的年俗活动留下了生动的图档。
中国传统绘画尽管不以写实取胜,却在摄影术尚未问世的漫长时光里,以别样的方式为时序更迭留下珍贵的图证。这本《四时雅韵:古画中的岁时记》就收录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古人画作,打通艺术、历史、民俗、自然、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将古画中的岁时记娓娓道来,涉及的古画多达数百件。作者范昕试图在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中用若干关键词串起古画,以及古画所映照的该季节的节日、节气、风物、风俗,凝聚起特定时节的精气神,以期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时间的力量”。
乡村人家怎样过年?现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晚明画家李士达的画作——《岁朝村庆图》,就反映了明末一水村中居民过春节的景象。画面以山水为背景,画面中央,一处山村被细致地勾勒出来。远处,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近处,溪水潺潺,板桥横跨,屋宇房舍错落有致。画面中,人物形态各异,有的在屋内端坐交谈,有的在林中穿梭嬉戏,还有的正在捕鸡斩鸭,准备节日的盛宴。儿童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将岁朝的喜庆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画中还有一些彩蛋,值得慢慢挖掘,比如画面中间偏下的篱笆墙外,两个正在行走的童子,沿街叫卖春饼。春节与立春有着深厚的渊源,时间也相差无几,所以在春节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也有吃春饼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习惯。而不远处的村舍里,两人临窗而坐,桌上放置着方形格盘,盛放着不同色彩的菜肴,此为春日特供的“春盘”,这是古人春天中特有的人间烟火。
在这幅画中,李士达巧妙地运用了笔墨和色彩,将山村的宁静景象和节日的喜庆氛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黑墨并没有让画面显得沉重,细致地勾描反而衬托出画面的典雅干净,淡淡的色彩点缀,并没有太突兀,而是让人物动了起来,让景色从平面中跳脱出来。《岁朝村庆图》反映的古代人民对家庭团聚、和谐生活的珍视和向往,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
说完了乡村过新年,那富庶人家过新年又有怎样的讲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的画作——《岁朝欢庆图》,就描绘了大户人家在新春之际于宅院内团圆欢聚的情形。图中大宅之内,正厅摆设酒食,长辈们则端坐厅堂,或许是在聊天,又或许是在观看满堂的儿孙子女嬉戏玩闹。家仆们则忙前忙后,穿插点缀于画面之中。远处阁楼上,几位男仆正在合力悬挂大灯笼;后院偏房中,女仆们正在忙碌备餐。庭院中,孩子们则是欢乐喧闹,有的燃放爆竹,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摆弄玩偶,让画面中央的空场中热闹了起来。其中,孩童们打鼓的场景尤为引人注目,这种鼓叫太平鼓,早期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的集体歌舞,太平鼓活动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举行,所以也叫“迎新鼓”。孩子们欢乐地敲打太平鼓,则寄托了人们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虔诚期盼。
在各种岁朝图中,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作画元素,一方面孩童玩耍无拘无束,让严肃的画面活泼了起来;另一方面,孩童的数量多,也意味着多子多福,是好运势好兆头。而画面中,三进院落,叠石假山,庭院中的火盆烧着松枝、芝麻秸,寓意着新的一年将红红火火。室内布置着“四季花卉”大立屏,瓶插牡丹,无意中都在透露着富贵之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大户人家的春日新年。
到了帝王,岁朝图则有了更为严肃的意义,一般皇宫之内的事情兼具国与家的双重意义。这也让有帝王参与的岁朝图更加讲究礼制规则,有了替帝王宣讲仁义道德的作用。在众多岁朝图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由宫廷画师郎世宁与沈源、周鲲、丁观鹏联合绘制的《乾隆帝岁朝行乐图》。画中是关于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在春节欢聚一堂、共庆佳节的情景。乾隆对新年伊始的第一天尤为重视,每到这一天,他都会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宫苑内点竹放炮,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他还会认真书写《心经》一册,以示庆贺。这幅画作正是将这番情景描绘了出来。
画中,乾隆不仅作为帝王,更是作为一位慈父,画面中乾隆显得平和安详,他手持如意端坐在廊下的椅子上,一边欣赏屋外的雪景,一边看着皇子们玩耍。他们一起燃放爆竹,一起完成新春习俗,一起享受岁朝时节的欢乐时光。这种亲情的流露,让画面充满了爱意与温情。同时,画中的皇子们形态各异,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活泼可爱,展现了皇家子弟的童真与童趣。
但是,作者也提到这可能只是乾隆的美好想象。一些未被归入岁朝图的界画、历史画,则透露出紫禁城里过大年更为真切的线索。无论是《十二禁御图之太簇始和图》还是《万国来朝图》反映的都是皇家大气威严,帝王受到顶礼膜拜的场景,并没有那么温馨。这也是中国画的妙处,在似与不似之间,虚与实之间,若即若离。既是人文写照,也是艺术作品,存在着虚构的成分。
岁朝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独特题材,它与春节、立春、春天密切相关。所谓“岁朝”,即一岁之始,通常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起初人们以鲜花、蔬果、文玩等供于案前,以静物摆出画面,通过画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来传达美好的新年祝福。而后,逐渐发展出展示新春面貌的风景人物图,留存了大量的节日习俗和历史画面,也成了一种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档案。书中通过对“春”的追索,以“岁朝图”为线,与读者共同探究古人的春节是怎样过的,用更为形象的画面讲述中国人与春天的故事。(何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