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冯秋红
没想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最动人的力量来自情感: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三组亲子关系构成电影最大的看点:哪吒与父母、敖光敖丙父子、申公豹与父亲弟弟……三组人物皆相亲相爱、渴求上进,在现实的天罗地网中力求打拼成仙,却又屡屡被碰得头破血流,由此铺陈出厚重的情感基石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于此,经典故事完成当代化再造,与时代的情感、价值汇合,引发多个年龄段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
《封神演义》一书写哪吒“剔骨还父、析肉还母”一节极为惨烈:哪吒厉声叫曰:“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罪?……我今日剖腹剔肠,剜骨肉还于父母,不累双亲,你们意下如何?”……哪吒便右手提剑,先去一臂,后自剖其腹,刳肠剔骨,散了三魂七魄,一命归泉……1979年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延续这种设定,表现出哪吒对整个封建社会父权的反抗精神、试图摆脱社会和家庭的束缚寻求自我实现的个性理想,但在当下,社会环境、家庭关系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设定,已经很难让当下人尤其是年轻人共鸣。
《哪吒之魔童闹海》延续前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父慈子孝的设定,但把李靖夫妇对哪吒的爱和保护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难过时的一句“我懂你”,简单却温暖;殷夫人追着哪吒一路叮咛像极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母亲形象,哪怕哪吒变成刺猬,母亲也会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当哪吒想要牺牲自己保全父母时,殷夫人果断打掉了毒丸……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哪吒最坚强的后盾,给了哪吒喊出“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勇气。
帅出天际的东海龙王敖光和儿子敖丙,更是圈粉无数。电影院内,当敖光变身人形的刹那,一片惊叹声情不自禁地响起。当护子心切的敖光主动跟儿子说“对不起”,自责在儿子身上寄托太重的希望时,天下父母都会为之共情。
而一直以来的反派申公豹,像是小乡村里飞出的唯一的金凤凰,也在弟弟的膜拜、父亲的希望中,完成向正派人物的逆转。他肩负着豹妖全族的希望,只是“我命由天不由我”,一句肺腑之言“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撼动”,像极了打拼不易的普通人。
原来,这些改编,都融入了导演饺子的亲身经历和生活感受。毕业于名牌大学药学专业、大三开始自学三维动画的他曾在家啃老三年,而母亲始终包容宽厚,“我能走上这条道路也是多亏了父母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所以我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真实感悟、感触,融入我的作品之中。”三组家庭,亲情之暖,为影片注入了丰沛的情感,熨帖了当代人的心灵,使之成为一部当之无愧、老少咸宜的春节合家欢影片。
十分吸睛的,还有哪吒敖丙的兄弟情。“去看哪吒,却被敖丙圈粉”,朋友圈有人如此感慨。那条被哪吒抽筋扒皮的恶龙,在导演饺子的神来之笔下,已化身灵珠投胎、温润如玉的君子,是被困龙族最后的希望。哪吒敖丙,也从不共戴天的仇敌变身并肩作战的兄弟,变成一对互为镜像的“冰与火”的存在。两个少年在对抗与和解中的共同成长,扣人心弦。当东海龙王敖光问哪吒:“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吗?”哪吒回答:“我想试试”,观众一秒动容。不惧天命、反抗强权霸权的兄弟俩,甚至让人联想到了主力工程师清一色“90后”、由各名校高材生组队的DeepSeek团队——通过自主创新,在AI赛道上打破规则,重塑秩序。而平均年龄28岁的哪吒制作团队,也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完成中国动画工业从“代工”向“原创技术输出”的关键转型。“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哪吒敖丙掷地有声的宣言,何尝不是当代年轻人拼搏奋斗的风貌写照,寄托着国人无尽的希望?!
时隔五年半,“吒儿”归来,不断创新的新时代下的哪吒故事,在观影数据狂飙之际完成文化破圈。影片汇聚国内外100多个团队,4000多名工作人员,用1900多个特效镜头、1万多个特效元素,带来强烈的视觉盛宴。十二金星在六星连珠之际的全息影像开会,刷脸开门,穿越时空撕开“黑洞”的“虚空裂爪”等等,都令当下人会心。而大场面的营造,更是一丝不苟。千军万马都有各自的“妖设”,蟹锤怪拿着螃蟹构成的铁锤,章鱼将军的剑是曲线的触须,鲨鱼统领华丽的铠甲破破烂烂……任何一个虾兵蟹将,都得到了足够的尊重。瑰丽奇幻的想象力,与一流的技术和美学革命相结合,释放出创造性的动画能量。导演饺子说,“机会是不能糟蹋的,必须倾其所有去实现最好的效果”。断层领先的票房,说明了艺术创作的真诚是何等重要。(冯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