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破解千年前被烧毁的卷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AI破解千年前被烧毁的卷轴

来源:齐鲁晚报2025-02-08 10:45

  将新技术应用于已经出土的文物和人类遗骸使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得以产生:例如青铜时代一场灾难的细节,或古埃及谋杀案的真凶。2024年,遥感技术和DNA分析技术等现代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过去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结构的新证据。尽管当今考古学往往通过科学取得进展,但它仍然需要新的发掘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素材。

  激光雷达揭开神秘城市的面纱

  激光雷达(lidar),即激光探测与测量(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类似于雷达和声呐的技术,每秒用几千束脉冲激光扫描地形。虽然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它探测植被层下的巨大结构并绘制古代景观细微变化的能力,在最近彻底改变了考古学。

  激光雷达扫描揭示了乌兹别克图贡布拉克古城的城墙和防御工事。

  考古学家乘坐装有激光雷达设备的小型飞机,就可以扫描大片区域;这项技术对于观察中美洲和南美洲茂密丛林下的地貌特别有用。

  2024年的发现包括墨西哥南部坎佩切的玛雅人定居点;厄瓜多尔亚马逊雨林的花园、道路和河流景观;太平洋汤加岛上的古代遗址;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沿线两座中世纪城市的遗迹。

  埃及的古墓与护身符

  埃及文物促进了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此类发掘仍在继续。2024年夏天,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埃及南部发现了33座古墓,在尼罗河三角洲发现了63座古墓,还有令人惊叹的金护身符、硬币和陶器。

  许多新发现的古墓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追溯到埃及历史的后期,研究人员希望它们能揭示更多当时的埋葬习俗以及更广泛的古代世界。

  研究人员还记录了埃及抄写员工作时的不良姿势,并发现了尼罗河一条早已消失的支流,目前该支流大部分已经干涸,数千年前人们曾用这条支流运送石料来建造吉萨金字塔。

  佩特拉的沙漠古墓

  今年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在佩特拉古城宝库下方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12具古代骸骨。佩特拉是约旦的一个沙漠古遗址,以其红砂岩悬崖上雕刻的精美建筑而闻名。

  考古学家认为,被称为纳巴泰人的游牧民族(阿拉伯人的早期分支)在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在佩特拉埋葬死者;公元前二世纪,佩特拉成为纳巴泰人的首都,并以一套复杂的蓄水池系统供水。佩特拉宝库(阿拉伯语中是艾尔卡兹尼)的雕刻石柱构成了佩特拉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宝库的名字源于一个传说。传说宝库正面上方的大瓮中藏有宝藏;而这个瓮实际上是用坚固的砂岩制成的。

  尽管这个传说被证明是假的,但考古学家表示,艾尔卡兹尼神殿下面的坟墓是一个无价的发现,将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这些失踪的人。

  AI解读维苏威火山烧毁的卷轴

  2024年2月,研究人员宣布他们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识别读取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烧毁的卷轴的部分内容,这次火山爆发还摧毁了庞贝古城(Pompei)。

维苏威火山烧毁的卷轴。

  该卷轴是18世纪在赫库兰尼姆遗址中发现的约1800份纸莎草卷轴之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赫库兰尼姆是一座古罗马城镇,距离庞贝约10英里,考古学家认为该城镇被火山喷出的灰烬、岩石和气体摧毁。

  火山喷发把卷轴烧焦,人们认为他们无法阅读。现在,科学家们用X射线扫描了其中一块卷轴,并利用人工智能解读了卷轴上的内容。最初的发现包括15列文本和2000多个关于如何享受生活的文字,很可能是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追随者所写。

  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马鞍

  一件有2700年历史的马鞍是在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洋海遗址内,一个女性坟墓中发现的。尽管人类在数千年前就驯养了马,但古代雕刻表明,人们通常不佩戴马鞍,或者只给骑手垫上毯子。马鞍是后来的一项技术进步,它使骑手能够长途跋涉而不会伤害自己或坐骑。

洋海遗址出土的马鞍。

  研究人员认为骑马习俗是从中亚北部传入中国的,但洋海鞍是考古记录中最早的马鞍。它由皮革片缝合而成,里面塞满了稻草和动物毛发;这些有机物品通常很快就会腐烂,洋海鞍却在干燥的沙漠环境中保存了下来。

  玉面具和玛雅墓葬发现

  在危地马拉乔奇塔姆的玛雅国王墓中发现了一个华丽的玉面具,它由互锁的玉片制成,并用贝壳做眼睛和牙齿。

玛雅墓葬中发现的玉面具。

  碳-14测年法显示,这个面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50年左右,发现者认为它描绘的是玛雅的风暴之神。这种面具通常是为玛雅皇室的葬礼制作的,用刀或凿子雕刻的火山黑曜石玻璃,也装饰着这位国王的坟墓。

  2024年宣布的其他玛雅发现包括:对在墨西哥奇琴伊察古城附近发现的祭祀受害者进行基因分析;在危地马拉另一处遗址发现了可能预示着政治变革的烧焦人类遗骸。

  巨石阵“祭坛”的起源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纪念碑在中世纪就已经声名鹊起,但新技术揭示了更多关于其建造的细节。2024年8月,研究人员发现,靠近建筑中心的祭坛石是由来自苏格兰的砂岩制成的,距离它现在所在的索尔兹伯里平原有数百英里。

位于英格兰南部的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

  考古学家认为这块石头是在大约4600年前被放置在那的,这样的移动在当时会是一项重大工程:它重达六吨多,且建造者可能没有使用轮子。先前的研究表明,巨石阵主圈内巨大的直立砂岩是从当地的砂岩中切割出来的,但其中较小的蓝砂岩是从100多英里外的威尔士西南部运来的。

  巨石阵最古老的部分可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研究人员现在认为,这个巨石阵最初其实是墓地,但经过数千年的扩建,最终成为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宗教纪念碑。

  (据“国家地理中文网”公众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封神第二部》: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 春晚“非遗”出圈:于传统中寻根,在创新中致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