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唐探1900》:悬疑喜剧中透出历史厚重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电影《唐探1900》:悬疑喜剧中透出历史厚重感

来源:北京晚报2025-02-10 09:16

  作者:袁云儿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泰山压顶的气势下,电影《唐探1900》居然还能够从火热的市场中默默分一杯羹,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第二大赢家,这足以证明陈思诚开创的“唐人街探案”IP有多么广泛的国民度和强大的生命力。

  近几年陈思诚被说是“产品经理导演”,就这次《唐探1900》的影片成色和市场反响而言,这还真不是一句批评,而是对他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和观众心理的肯定。循着产品经理的创作思路拍电影,观众爱看什么就多拍,主题、节奏、情感、人物……每一步都精准踩在观众的心上,这样出来的作品,至少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响应。

  上一部《唐人街探案3》被吐槽低俗梗太多、不尊重女性,这一部《唐探1900》里就再也没有那些令人生厌的桥段了,在这一点上,陈思诚非常“听劝”。春节档的观众爱热闹,很多人一年到头就看一部电影,陈思诚便在内容上拿出了满满诚意,以“量大管饱”“值回票价”为准则,光是类型就荟萃了推理、喜剧、动作、历史等,晚清颓势、连环奇案、华工血泪、魔术民俗等元素无所不包。主演除了刘昊然、王宝强这对固定搭档,还请来周润发、约翰·库萨克、岳云鹏、魏翔、白客等人,全明星阵容星光熠熠。如此丰富且精心制作的内容,让人有种“看一部顶好几部”的快感,难怪观众会买账。

  如果说“唐探”前三部靠讲述海外唐人街的故事在地理上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视野,那么《唐探1900》则借助1900年的时代背景,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让悬疑喜剧也拥有了历史厚重感。1900年清王朝积贫积弱大厦将倾,即将上演八国联军侵华的悲剧,在海外,华人面临残酷的压迫与歧视,美国《排华法案》带来巨大屈辱和伤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清忠臣、进步革命青年、出海劳工、唐人街大佬等纷纷登场,开始寻求身份平等,思考民族救亡。《唐探1900》主打民族主义叙事,并凭借成熟的类型片创作模式在严肃与娱乐之间找到了微妙平衡。

  在结构上,影片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一条是围绕凶杀案本身的逻辑推理,另一条是唐人街华人的生存困境。不少人说“唐探”系列的案件越来越简单、推理浓度越来越低,这是因为案件只是一个切入点,主创更关注的是背后暗藏的社会历史问题,这才是影片真正的叙事落点。这一点其实从《唐人街探案3》中就初露端倪,案件背后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战争遗孤问题。《唐探1900》这次做得更加彻底,不光案件真相本身是种族歧视的结果,影片故事背景是中国近代史最黑暗屈辱的时期,片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则饱含血泪辛酸。主角团破案,就是在为族群洗刷冤屈、证明清白。

  片中主演发挥稳定,尤其是周润发饰演的白轩龄,将影片整体质感提升了一个段位。周润发前面的表演有当年《让子弹飞》黄四郎的气场,最后一场法庭抗辩,发言掷地有声,尽显家国情怀,堪称全片最华彩段落。当年胡金铨导演想拍《华工血泪史》,原计划请周润发当主演,可惜胡导突然去世,成为永远的遗憾。二十多年过去,周润发在《唐探1900》中终于一抒华工血泪,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延续了这桩心愿。(袁云儿)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色芳华》:美感何以成为盾牌?

  • 《封神第二部》: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