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扩张到精耕 只为一出“好戏” ​——2025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展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从扩张到精耕 只为一出“好戏” ​——2025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展望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5-02-11 09:42

  作者:丁贵梓

  近年来,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综合性、叙事性、通俗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2025年的到来,中国音乐剧市场亦呈现出新的面貌。国家大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国有院团瞄准自身定位,在原创孵化方面持续发力;各类民营院团也纷纷推出全年演出计划。在过去一年开拓市场的基础上,各类创作团队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音乐剧行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面对观众培育、人才培养等行业既存问题,业界还需要在新的征程中齐心探讨解决方案。

  国际视野与本土叙事并行

  优秀的国外原版作品拥有地道的音乐剧形制和风格,且有国际优秀创演团队加持,在国内音乐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1月至10月,国内市场引进上演原版音乐剧共42部,场次占国内音乐剧市场总场次的12.3%,票房占国内音乐剧市场总票房的50.2%。在市场拓展阶段,原版引进作品对于艺术品类推广普及和观众观演习惯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年,各类原版引进项目势头不减,有望继续作为繁荣音乐剧市场的重要力量。

  2月14日至27日,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雨中曲》将首次到访中国,亮相北京艺术中心。标志性的霓虹灯、绚丽的色彩、复古华丽的服饰……大胆创新的视觉呈现,融合现代化舞台灯光机械特效,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同样首次来华的还有意大利音乐剧《神曲》。该剧取材于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同名诗篇,以丰富的3D沉浸式投影技术艺术化塑造地狱、炼狱和天堂等场景。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院线板块引进的国际剧目之一,音乐剧《神曲》将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上演,开启但丁巨著的中国巡演之旅。

  此外,俄语原版音乐剧《第一次约会》、英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等也将与中国观众见面。

  音乐剧受众群体的不断扩大,催生出音乐剧版音乐会、音乐剧GALA等细分演出品类,同样受到观众青睐。

  2月6日,《重聚·贰》音乐剧明星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开启本轮演出,唱响《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剧目的经典唱段,展现国际化团队合作的精益求精,带领中国观众直通伦敦西区。与此同时,上海文化广场推出音乐剧明星系列音乐会,来自德国、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音乐剧演员将带来11场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音乐会演出。

  原创剧目方面,本土原创题材、国内文学与影视IP改编等中文原创音乐剧品类丰富,创制能力显著提升,继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精神贡献力量。

  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将于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迎来全国首演。依托原著的精妙构思、紧凑情节与深厚历史底蕴,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融合古典与现代音乐风格,将带领观众梦回大唐长安。

  在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的第7届“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中,“2025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板块还将带来《雄狮少年》《寻找李二狗》《宝玉》《大状王》4台原创佳作,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彰显华流之美。

  克服区域发展失衡、内容质量不足等深层问题

  在中国音乐剧市场中,官方团队和民间力量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共同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国家大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国有院团,北京保利剧院、上海文化广场等国企力量,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扶持原创音乐剧,推动音乐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在音乐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民营团队则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成为市场的重要补充,不断推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音乐剧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在过去一年里,以戏剧厂牌“一台好戏”“徐俊戏剧”“剧伙音乐”“开心麻花”等为代表的民营机构佳作频出,推动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多层面的音乐剧市场。2025年,民间力量蓄势待发。“一台好戏”驻演剧目《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演出场次预计相继破千,《宇宙大明星》也将走进影院演出,开启影剧联合新模式;“徐俊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继摘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桂冠后,正式开启新一轮全国巡演;“剧伙音乐”推出的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凭借扎实的内容创作,在各类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出圈”,成为新一年全国各演出院线的抢手项目……

  相较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品类,音乐剧具有更鲜明的商业性和市场性,不断吸引新消费。其中,民营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长期驻演项目。民营机构对于市场更加敏锐,善于捕捉创作热点,更易以自成一家的作品风格,挖掘稳固的受众群体。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如今官方与民间力量的合作趋势日渐鲜明,依托各类合作创演剧目、戏剧节展演活动等,共同推动音乐剧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日前落幕的“2024中国音乐剧协会年度盛典”上,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戏剧厂牌“哆巴胺”共同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备受关注。该剧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所参与的西线战斗,是国内首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音乐剧,预计于今年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此外,集结保利院线、上海文化广场和“徐俊戏剧”三股创作力量的原创音乐剧《麦克白夫人》,继去年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完成二轮驻演、共计60场演出后,预计于2025年重启演出计划。官方与民间创作力量交流合作的全新探索,引发业界关注。

  从引进与原创剧目的多元共生,到国有与民营机构的协同发力,强强联手下的中国音乐剧市场生态日益丰富,行业发展在短期内将继续呈蓬勃之势。与此同时,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业界已充分认识到,成为市场“顶流”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打造好作品,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在于形成足够的人才储备。面对区域发展失衡、内容质量不足等深层问题,仍需创演全链条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突破,提升音乐剧行业整体水平,积极探索从扩张到精耕的路径转型,推动中国音乐剧市场持续繁荣。(丁贵梓)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尹德锦:舞出东方审美的意蕴与温度

  • 李修文《猛虎下山》:对九十年代的别样书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