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哪吒2》的青春成长:昔日小刺猬,蜕变穿山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哪吒2》的青春成长:昔日小刺猬,蜕变穿山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2-13 10:34

  作者:董晓可

  1953年,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发表作品《刺猬与狐狸》,将艺术家分为“刺猬型”和“狐狸型”两类。在他看来,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专注于一件大事,那便是危险来临时,把自己蜷缩成一个带刺的球,依靠尖刺来保护自己。依此出发,《哪吒》系列影片的导演饺子无疑有着刺猬型人格,并将这种专注精神一以贯之地投射在“小爷是魔,烧把大火”的哪吒身上。如果说,在上一部《哪吒》中,更多展现出多棱镜面下、挣扎与不羁兼具的“刺猬魔童成长史”,那么在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那个带有自我韧性的小妖兽飞速成长,从蜷缩自保的刺猬,华丽蜕变为敢于坚守正义、无畏洞穿大山的穿山甲,继续在大银幕上演绎热血与传奇。

《哪吒2》的青春成长:昔日小刺猬,蜕变穿山甲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竭力冲破枷锁,重新定义价值,是《哪吒》系列影片的延续性主题。不同的是,前一部意在改变人性的偏见,第二部则聚焦强权的规训。在故事开端,我们看到,两部作品自然衔接,哪吒因与敖丙共同扛下天雷,肉身俱毁、灵魂暂存而成为英雄,伏魔帮改名哪吒帮,主角是人是妖也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但平静的表象下,却暗藏危机。在此,影片交织起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方面,东海龙王敖光得知敖丙被天雷击中,怒火中烧,誓要陈塘关陪葬,陈塘关与东海龙宫的矛盾一触即发。另一方面,以昆仑山玉虚宫为代表的阐教权力中心,则从更隐秘层面编织着一张无形大网,压迫着各方生灵。

  如此,故事的内核便从个体叙事转到集体叙事,而哪吒的成长与反叛,也融入了更多对权威祛魅的自我觉悟与群体解放的意味。作为一部漫画电影,《哪吒2》以极大的诚意展现出“不欺少年”的平等意识,没有采取俯视儿童的姿态,而是将儿童置于有尊严的青春成长轨迹中。其中,如何从“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的刺猬,蜕变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穿山甲的角色转变,成为影片的表现重心。

  在《哪吒2》中,主人公走向远方,一次次灵肉淬炼,成为其性格与意志生长的关键。很大程度而言,正是由于哪吒走出结界、走出陈塘关的类武侠式设定,才全方位地增进了他对于“江湖”的理解,也让他见识到了别人身上同样被强加的不公命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四维一体的繁复性格局的构筑,也成为锻造哪吒情感互文性的根基。李靖夫妇所代表的人道,通过亲情线的铺展,给予了哪吒温暖与羁绊;阐教仙道体系依凭所掌控的妖魔与仙人定义权,用垄断的规则来压制下界众生;申公豹与龙王体系,以及拒绝成为“工具人”的小妖们组成的妖道与魔道,不满既定规则,表现出强烈的挣扎与反抗。在此,人道、仙道、魔道、妖道四重世界互为交织,以亲情与命运抗争、规则与打破规则、偏见与反抗偏见,展现出激烈的话语碰撞。这一切,让哪吒见识到不同立场的矛盾与挣扎,加深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也促使他在不同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思考和成长,激发了他内心的反抗与不屈精神,并以更加立体、丰富的性格特征,承载起反抗命运、不屈不挠的“穿山甲”式的精神气质。

  在影片中,哪吒这只“穿山甲”能够洞穿现实大山的强大行动力背后,依托的是爱的力量与青春的锐气,而这也契合了影片中关于青春成长的核心主题。在《哪吒2》中,主人公所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个人困境,而是结构性规训体系的压迫,这也使其成长之痛呈现出更多残酷性。而正源于此,我们也才能领略这个“穿山甲”所展现的穿透大山、改变陈腐规则的青年意气。在此,老一辈更多地呈现出融入规则的保守性,而哪吒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偏要打破枷锁、建立新秩序,这也使其在阵痛成长中展现出巨大的共振性艺术魅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打破一切旧世界的无畏背后,爱的力量是最坚实的后盾。本质而言,《哪吒2》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父辈对于子一代的话语让渡。从对水淹陈塘关老桥段与“剔骨还父,剔肉还母”的现代改编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感诠释。哪吒的剔骨还亲,不再是对父母的埋怨,而是为解救亲人而冲破穿心咒,忍受着剧痛而挣脱旧有禁锢。同时,殷夫人为了解救孩子,则甘愿灵肉消散。此外,作为独立话语的敖氏父子与申公豹一家,也诠释了成长路上爱的哲学。

  在此,爱的双向奔赴打破了传统哪吒故事中的父权压迫,呈现出对现代青年成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而不论怎样,哪吒必须在三昧真火中重塑肉身,完成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涅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不管童话世界多么美好,人总是要长大的。在成长的路上,正是这种萤火虫般星星点点的爱意,照亮了夜空,也赋予那只刺猬蜕变为坚毅的穿山甲的力量,进而洞穿冰冷现实的壁垒。由此,我们不由想到日本漫画家五味太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鳄鱼与牙医让人诙谐一笑的共有话语“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并为“咬”与“被咬”的成长必修课深深触动。我们还会联想到《千与千寻》结尾处白龙对千寻的嘱咐:“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这一由孩童朝向青年的成长转变,无疑需要爱的支撑。如果足够细心还会发现,在影片结束那一长串“致敬名单”中,不惟有李安、金庸、成龙、李连杰、周星驰这些当代“武侠世界”的缔造者,还有DISNEY、PIXAR、万籁鸣、手冢治虫、宫崎骏等珍藏了我们温暖童年记忆的美丽心灵。

  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发出了“少年中国”的呼喊,而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时代,其少年必定能展现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因为“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如果“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愿我们的青年,能有更多这样自由的天空和土壤。因为,他们是民族和家庭的真正希望,也承载了我们对一切美好未来的柔软希冀。

  (作者董晓可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哪吒2》的青春成长:昔日小刺猬,蜕变穿山甲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哪吒2》的青春成长:昔日小刺猬,蜕变穿山甲

  • 【网络中国节·元宵】闹元宵,解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密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