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宇齐
《哪吒2》的百亿票房,是一位位观众“用脚投票”,以热烈而正向的反馈一点点托举起来的。“哪吒”有漂洋过海到好莱坞讲故事的能力,也有试试成为更好的自己,乃至将世界变得更好的信心。同样,中国有发展进步的能力,也有表达自己,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自我形象的信心。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于13日晚成功突破百亿大关,这不只开创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也是“第一部达到这一里程碑的非好莱坞电影”。无数“自来水”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出圈骄傲自豪,感慨“百亿有我”!
上映半个月,《哪吒2》一路高歌猛进。诚如网友们所言,这部片子“剧情够赞!特效够顶!精神够燃!”从制作水平上讲,该片不仅实现了从传统手绘到智能工业化的跨越,更以“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技术突破,将东方美学的写意基因注入现代动画工业生产,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这个“不知天高地厚”、想试试“改变世界”的动漫形象,激发了许多人的共情共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示让许多观众感言:哪吒闹的是龙宫那片海,却鼓舞我们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海海”。
毋庸讳言,在鲜花与掌声之外,舆论场上也涌动着一些噪音杂音。比如,有人质疑《哪吒2》的票房与作品含金量,称就算创造了历史,那也是在单一市场实现的,再热闹也纯属中国人的“自嗨”。这种论调的配方非常熟悉,说白了,是对中国市场、中国观众、中国文化的一贯贬低。必须看到,中国市场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单一市场,有庞大的具备审美能力和判断标准的观众群体,这是巨大的财富,也是文化产品迭代升级的根基。《哪吒2》的百亿票房,是一位位观众“用脚投票”,以热烈而正向的反馈一点点托举起来的。扎实的口碑与票房,就是哪吒最好的“万龙甲”。中国电影当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一些人认为在中国市场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没有意义,难道中国人的钱不是钱,中国人认为的好看不是好看?
与“惯黑派”的棒杀相对的,还有“阴阳派”的捧杀。《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借着《哪吒2》的辉煌说事儿,分析“中国人正在抛弃好莱坞”,进而渲染中国的“排外形象”。可说起来,要论对彼此文化产品,比如电影的熟悉程度,中国观众不知要高出美国观众多少倍,对西方经典大片更是如数家珍。不仅如此,随着“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民众对于外国的基本国情与风俗习惯,也都有大概的认知。反倒是很多外国人,通过如小红书“对账一夜”的偶然机会,或者直到自己实地“China Travel”之后,才全方位刷新了对中国发展状况、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的印象,进而幡然醒悟“被媒体骗惨了”。这究竟是谁在设障、谁在排外?
至于“抛弃好莱坞”之说,那更属于自曝其短。某种意义上,文化产品是实力与信心的映射,如果说过去美国大片的风靡,特别是“美国拯救世界”的桥段深入人心,可以被视为美国梦的强势输出及全世界对“山巅之城”的真实崇拜。然而这些年,“西方之乱”就摆在眼前,真实世界的美国梦一地鸡毛,好莱坞编剧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恢复世界对“灯塔”依然明亮的信心。更何况,为了所谓“政治正确”,如今的好莱坞大片还不断“夹带私货”,连美国本土都疯狂吐槽,难道还指望全世界依然为之买单?应当说,世界正在完成对西方的祛魅,优秀作品当然值得尊重,先进技术当然需要学习,但世界人民也不是只能为好莱坞作品点赞。“排外不看好莱坞”这种锅,哪吒不背,中国不背,世界也不会背。
今天的中国,在突破与超越的路上勇毅前行,既有挑战亦有惊喜,还会永远伴随着“棒杀”“捧杀”的声音。无论是以傲慢与偏见行贬损打压之能事,还是明赞暗踩给中国树敌拉仇恨,都不过反映了一些人的狭隘与焦虑。这些年来,全球力量格局深度调整,“东升西降”态势明显,发展引擎迅速东移,这对于某些以优越文明自居的西方中心主义者,自然是难以接受的。眼见各个赛道新秀崛起,垄断性优势不复存在,笃信零和思维、不容各美其美的他们,内心的酸涩更不断外溢成暴戾之气。但这些明枪暗箭、聒噪诋毁,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哪吒”有漂洋过海到好莱坞讲故事的能力,也有试试成为更好的自己,乃至将世界变得更好的信心。同样,中国有发展进步的能力,也有表达自己,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自我形象的信心。新的传奇正在继续,这段故事是什么模样,决不由任何其他人定义。(胡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