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柯 雷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已经超过百亿元,成为了中国影史第一。
《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从故事架构来看,影片延续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并非简单的续集,而是大胆创新,两部片中的哪吒,都在同自己的命运作斗争,两个哪吒都有新的“哪吒精神”,新的时代内核。哪吒的成长与蜕变贯穿全片,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影片构建起一个庞大复杂的神话宇宙,仙界、龙族、人族、妖族多方势力角逐,不同阵营的立场、诉求与挣扎交织,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深度。
《哪吒2》最让我所震惊的,是视效设计。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很丰满。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处特写中人物细腻的肌理,可以看到每一仞甲兵上熠熠生辉的高光。动画片中最难做好的其实是流体,比如水,比如开头处出现的熬好的藕粉。卡梅隆导演在拍摄《阿凡达2》时,为了更好地呈现水中画面,直接将摄像机搬入水中进行拍摄。动画必须建模,这对于视效设计来说是一大难题。而在《哪吒2》中,流体是那样地真实。在镜头转到一些海面的特写时,我一度在想,这也许是真实场景拍摄的。在现实中的拍摄,我们常常力求“真实感”,追求“质感”,这种真实感与质感来自每一丝每一毫的细节,有了细节,万物才有光泽。毫无疑问,《哪吒之魔童闹海》做到了,我们甚至能看到玉虚宫呈八卦形态坐落在云层上。
此外,《哪吒2》中的音效设计也别出心裁。之前很多电影的音效被诟病,都源自声音的大小不均,不是声音全程过大、刺耳,就是全程小得听不清。譬如同在春节档放映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音效的体验感就不太好,全片声音都很大,一支箭的风声堪比千军万马。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很好地诠释了声音的“动态范围”这一理念,高的时候很高,低的时候很低。在兵戎相见时,每一次交战声都会穿透耳膜,直达心脏。而正常对话时,人物的声音又能不大不小地传入耳廓。很显然,这样的效果来自主创的用心。
《哪吒2》的剧情非常完整,其中穿插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可爱元素,时不时穿插进来的网络热梗也能逗大家开心。同时,整体的节奏把控很好,一开始是慢节奏的享受,到了后期,则是快节奏地展示大场面,各种冲突并行挤到一起,让人眼花缭乱。这是很合格的商业片拍法,有笑点,有泪点,且后期节奏明显加快。同时剧情也设计得很合理,那些传说原本也有迹可循。饺子导演对这部作品抱着极高的诚意,每一处的设计都遵循传统文化而不是胡改乱编,这才是最让我惊喜的地方。
《哪吒2》最后部分的剧情令人热泪盈眶,但我想,如果用其他更传统的中国笔法去表达是否会更好?部分角色形态上的设计有些太过张扬、偏低龄化。不过,这样的“缺陷”可以理解,不足为过。当然,我们可以留个小小的念想,希望饺子导演将来能拍摄一部更深刻、更富哲理的作品出来。
很多人质询,导演拍摄这样一部以传统文化为元素的动画短片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它制作出来就是最大的意义。像去年《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的横空出世一样,尽管它们可能没有做到在这个领域内的最顶尖水准,但能将传统文化呈现出来本就是最大的意义。在《黑神话:悟空》里,我们终于能以第三视角亲自拿上金箍棒,见识一个又一个魂绕梦牵的妖精。
在《哪吒2》中,我们也终于在大银幕上细细品味“真白、真白”的玉虚宫,能看到小时候崇拜的仙人以先进的技术在大银幕上复原的模样,我想这就是这些游戏、动画出现的意义。传统文化,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创新性也正在于此:用更新的手段去呈现最传统的优秀文化,用更新的笔法去续写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奇!(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