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孔小平
作为2025年首部登陆大银幕的漫威电影,《美国队长4》豆瓣分仅5.3,上映6天的票房仍未破亿。《美国队长4》的溃败绝非偶然,而是好莱坞超级英雄片衰落的缩影,此前《黑豹2》《蚁人3》等也是差不多的市场境地,这类影片正在被其擅长的“情怀”和“套路化”反噬。
这两年超级英雄电影接连失利,再也没有重现2019年《复仇者联盟4》的辉煌。2022年上映的《黑豹2》豆瓣分5.4,2023年上映的《蚁人3》豆瓣分5.8,2023年上映的《惊奇队长2》豆瓣分5.0……观众们早就对“大场面+简单正义对抗”的套路失去兴趣,转而期待更具深度的角色刻画与更复杂的叙事结构。
然而此番《美国队长4》的剧情走向、反派设定、人物成长线,仍是这类公式化叙事的“复制粘贴”。《美国队长4》主要讲了两件事,曾经的“猎鹰”山姆·威尔逊接过象征美国队长精神的盾牌,自证“作为凡人之躯也可以肩负超级英雄的重任”;红浩克和罗斯将军作为反派,也可以摆脱成见重塑自我。影片在风格上试图模仿《美国队长2》的政治惊悚,但无论是潜行戏还是刺杀戏,都像是对《美国队长2》的降级仿拍,没有戏剧张力,危机是由主角通过言语输出解决的,这让人如鲠在喉。
超级英雄电影在“传承与创新”上的另一个矛盾也亟待解决,既要维系经典IP的号召力,又需赋予新角色足够的独立价值。美国队长易主是该片的核心争议之一,影片的高赞评论是“看完还是那一句话,如果史蒂夫·罗杰斯不在,就别拍《美队4》了”。
对很多漫威粉来说,“情怀杀”包含演员本身,漫威宇宙中的很多角色由固定演员饰演,他们也是“漫威符号”之一。比如去年上映的《死侍与金刚狼》,其最大亮点就是它的“情怀牌”,从X战警到神奇四侠,从《刀锋战士》到《继承之战》,甚至连瑞安·雷诺兹的老婆布蕾克·莱弗利都来客串了一把,漫威粉很吃这一套。然而,近年来,“钢铁侠”小唐尼不演了,现在“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也不演了,这让漫威粉很难接受。而“猎鹰”接棒美国队长,本是漫威多元化的尝试,但新队长的领袖定位很难让人信服,观众评价其“缺乏魅力”“打戏像过家家”,在情感共鸣与角色成长上也都不达预期。
更令路人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漫威引以为傲的“特效流水线”在《美队4》中荡然无存,绿幕感严重、动作戏敷衍。甚至有观众怒称“这不是电影,是工业垃圾”。
其实漫威并不缺好故事,但从多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失利可以看出,套路化失灵的本质,是观众的需求从“感官刺激”向“情感与思想共鸣”的转变。虽然漫威面临超级英雄退休,新生代需要时间成长的尴尬期,但漫威改编剧本的能力却在下降,陷在自己的套路打转,故事站不住脚,新角色又没有魅力,真的不能埋怨影迷不断失望离场。
未来,超级英雄电影需要多方突破,比如创新叙事,减少对固定模式的依赖,探索非线性叙事或深度融入社会议题;角色塑造上,强化人物弧光与心理复杂性,避免扁平化英雄形象,等等。《美国队长4》的失败并非超级英雄类型的终结,而是一次必要的市场矫正。只有通过持续的内容革新,才有可能在全球影市中重获生机。(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