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棋士》播出口碑两极分化,表演出彩难掩剧情硬伤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棋士》播出口碑两极分化,表演出彩难掩剧情硬伤

来源:齐鲁晚报2025-04-01 09:43

  作者:刘宗智

  3月25日,王宝强携新剧《棋士》回归小荧幕,这是继《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后,他再一次担纲电视剧主演。《棋士》聚焦围棋老师崔业“黑化”之路,凭借高能剧情与演员阵容未播先火。随着剧集播出,《棋士》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一面是对王宝强演技的盛赞,一面是对剧情逻辑漏洞的争议。

《棋士》播出口碑两极分化,表演出彩难掩剧情硬伤

  王宝强陈明昊稳定输出

  《棋士》由韩三平、王宝强监制,王宝强、陈明昊、李乃文等担任主演。该剧将背景设定在21世纪初的一座南方小城,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围棋老师崔业在一起信用社抢劫案中不幸被劫为人质,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帮助犯罪嫌疑人逃脱追捕。这一过程中,崔业阴差阳错地发现自己的唯一特长——围棋竟然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他尝试把这种能力运用到犯罪中,一步步走进罪恶的深渊。黑白两道,兄弟殊途,他的哥哥崔伟作为一名警察,希望他能迷途知返、走向正道,但无奈二人最终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渐行渐远。

  暌违荧屏十二年,王宝强一改过往喜剧与武打形象,将角色从文弱围棋老师到犯罪策划者的转变演绎得细腻真实:起皱的软布背包,总爱揣兜走路的习惯,逐渐浑浊却暗藏执念的眼神,让崔业这个人物形象变得鲜活。剧集开播前,王宝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时隔多年带着我的最新电视剧作品《棋士》要和观众见面了,有很多心里话想说,此时的心情无法言表,此处省略很多字。半夜紧张睡不着,其实就是很在乎观众的感受!希望不辜负期待!25号见。”他坦言自己等了很久才等到崔业这个角色,“第一次担任监制,不仅在演戏上面,在其他方方面面也要把握好戏的品质。”

  剧中,王宝强饰演的崔业从开始的懦弱隐忍、被迫防守,到后来的阴鸷癫狂、执子入局,逐渐滑入犯罪深渊。尤其是几场关键对弈戏份,王宝强通过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生动诠释了角色的心理变化。以第四集为例,哪怕离婚在即、渐行渐远,崔业仍担心妻子淑华被骗,想揪出王红羽深藏的秘密。于是他孤身一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存放走私货物的仓库,用照相机记录下了王红羽罪行的铁证。然而,就在他刚拍完照片准备撤离时,却被人察觉,命悬一线。几个壮汉残忍地绑住他的手脚,还系上了一块巨石,企图将他沉入海底灭口。被夏生救上岸后,他略带不甘地说:“我只想证明他不是好人。”

  王宝强将角色的木讷、倔强以及深藏不露的机灵、智慧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观众能清晰感受到戏剧张力。王宝强说,人物的反转在于内心欲望的裂变,“对于成功、荣誉、金钱这些外在的东西,他的内心屈服于欲望,所以沦陷,很多事一步错步步错。”

  此外,剧中几位配角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例如,饰演崔伟的陈明昊,以其深厚的台词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塑造了一个目标坚定的刑警形象。

  不过,也有观众认为,王宝强的表演虽然扎实,但角色前期与他过往的银幕形象有一定相似性,缺乏突破性。这种“安全区”内的表演,固然稳妥,但也让部分期待他带来全新形象的观众略感遗憾。

  剧本短板亟待补足

  不同于节奏鲜明的悬疑类型,《棋士》不渲染视觉刺激,而是以“生活流叙事”聚焦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博弈,探寻生活的经历如何改变了人,而人又该如何在外部环境剧变时守住内心。导演兼编剧房远、高妮妮坦言,比起“罪”,他们更想讲“人”,用一种“遇人则慢,遇事则快”的方式挑战罪案剧新表达。当镜头在逼近现实主义的生活流里直击复杂人性,观众会渐渐触摸到故事的内核——“棋士”与“棋手”,一字之差,差在“士”所承载的信念追求。

  或许也正是因为创作者太想刻画好“人物”,反而忽略了悬疑剧中最为基础的剧情逻辑。故事始于一场银行抢劫案,作为被挟持的关键人质,崔业为了守住给儿子治病的手术费,主动利用围棋策略协助劫匪逃出生天。后续案件调查中,也没能发现崔业的蛛丝马迹。在不少观众看来,银行明明装有摄像头,为何警方调查时没有复盘监控内容?在场的诸多受害者都看到了崔业被劫匪挟持,这一线索为何没有发挥价值?即使采用了舍小保大的“弃子”策略,春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拖延时间,他的死亡更类似于“为制造冲突而强行送死”。

  与此同时,崔业从良善教师到冷血罪犯的转变也略显生硬。通过前期被校长嘲讽、被学生扔粉笔头等种种情节,不难发现崔业是一个天赋异禀、视棋如命,但同时带点隐忍固执、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围棋老师。然而,当他得知儿子经常骨折时,却没有追问、探究儿子在学校里到底遭遇了什么;银行抢劫案中,他在短时间内想出了协助劫匪逃脱的“天衣无缝”的完美办法,却没有想出自保的手段;与劫匪驾车出逃时,平日被人欺辱极少还嘴的他,却敢于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争夺方向盘引发车祸,并目睹车辆着火爆炸等,缺乏合理性。

  《棋士》无疑是一部充满野心的作品:王宝强的颠覆性表演、犯罪与围棋结合的创新题材、怀旧美学的细腻呈现,均值得肯定。然而,若想成为真正的口碑之作,仍需在剧情逻辑上多下功夫。毕竟,演技与质感仅是锦上添花,扎实的剧本才是立足之本。(刘宗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医疗”加“轻喜”,能否填平“国产剧洼地”?

  • 空间漫步:影视节展的空间再生产实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