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生成吉卜力画风,算不算侵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AI生成吉卜力画风,算不算侵权?

来源:解放日报2025-04-01 09:56

  作者:钟菡 张熠

  日前,OpenAI更新GPT—4o文生图功能,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大量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AI图像。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也加入了“病毒式”传播,将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吉卜力风格图像,并表明自己已被吉卜力工作室化了。

  网络狂欢下,有人用吉卜力画风做了《指环王》短片,还有人以此还原《甄嬛传》名场面。除了担心侵权风险,有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没有老爷子的味,只是表面像而已”,也有人认为这是对吉卜力创作的不尊重,“AI不应该用于对手绘艺术的折辱”。

AI生成吉卜力画风,算不算侵权?

AI生成的吉卜力风格《指环王》。 资料图片

  “风格”侵权难以界定

  “这算不算侵权?”面对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的吉卜力风格的AI生成图像,网友纷纷质疑。在不少人看来,OpenAI已经涉嫌对吉卜力侵权,“不是模仿画风侵不侵权的问题,未经允许用于AI训练就是侵权”。有网友甚至贴出了吉卜力“官方律师函”,但很快有人指出,这张图也是AI生成的。也有人表示,AI发展太迅猛了,侵权与否目前很难界定。还有网友建议:“再讨厌AI也阻止不了AI的发展,不如想想怎么跟上新世界的脚步。”

  与很多人的直觉不同,AI生成图像对吉卜力画风的模仿,不一定构成侵权;或者说,“风格”的侵权在法律范畴内较难界定。“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吉卜力风格受不受版权保护;二是用吉卜力的画风进行AI训练的法律问题;三是对于风格本身是否存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畴;四是利用风格生成物的法律风险。”福建格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曾明泉告诉记者,在艺术范畴内,风格具有一定的经济、艺术价值;但是在法律框架内,并不直接把风格视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进行保护。

  “著作权法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只是使用吉卜力风格,一般很难认定构成著作权侵权。”他表示,在某种风格与某位艺术家建立唯一、稳定的联系时,可能会产生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权益,“但是这种保护应该是严格的,毕竟某一种风格涉及的可能是一个时代或一个领域的公共利益,不能简单粗暴地被某一主体垄断。个人觉得,除非在AI服务商提供服务时,特意或针对性宣传与某一艺术家或某一主体同款等引人误认关联,否则不能随意认定侵权。”

  更大的侵权风险或许在于AI生成物。在淹没社交平台的吉卜力风格图像或视频中,除了《甄嬛传》《指环王》《哈利·波特》《老友记》等影视作品,还有人用AI生成了霉霉专辑封面、特朗普照片、网络梗图等。在曾明泉看来,无论是利用吉卜力画风做了《指环王》短片,还是以此还原《甄嬛传》名场面,在未经《甄嬛传》等原作品权利人的许可情况下进行制作、发表,反而存在侵权风险。“暂且不论是否侵害吉卜力风格,但是侵害《甄嬛传》视听作品及原著的风险是很大的。”

  目前,OpenAI已限制使用提示词直接生成吉卜力风格的功能,但仍有网友对此感兴趣,并列出详细教学流程,教大家如何使用其他关键词复刻。

  曾明泉认为,总体而言,AI在很多场景下需要以工具论的视角来看待,即把AI当成工具,以人为主体进行评价。“但是AI本身训练的素材以及训练的授权、许可、规范可能存在深层次的法律问题。”面对来势汹汹的AI浪潮,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就目前我国已有的案例来看,部分法院支持利用AI生成的生成物存在著作权,对于利用AI生成的创作者,应该做好AI指令、调整等创作过程的记录,以便后期对作品创作的证明。对于传统创作者而言,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作品被他人利用AI进行生成、修改;这种情况下,建议在初步认定他人是在自己作品基础上进行演绎或者复制时,积极进行取证,进行行政投诉、民事诉讼,以避免AI利用快速衍化的特点造成更大损害。”

  拥抱新技术不可避免

  如何看待OpenAI此次更新?“第一,它肯定是个好的商业营销噱头,第二,它带来一种‘人人都会做吉卜力电影’的大众参与感,但如果你不懂编剧和镜头语言,也只是拿到一种特殊滤镜效果而已。”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3D动画系主任徐一然认为,最近有关AI的视频玩法越来越多,“AI吉卜力”就跟此前流行的“让猫咪做饭照顾你”“让手办活过来”等一样,证明AI越来越成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不少网友认为,这种AI玩法是对宫崎骏创作的不尊重。此前宫崎骏曾表示过对AI创作动画的反对态度。在2016年的一次会议上,看过一段某公司用AI生成的诡异动画短片后,他表示,“我对此感到厌恶,如果你真的想制作怪异的东西,你可以继续做。我永远不希望把这项技术融入我的工作之中。我强烈感觉到这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

  去年清明档,被视为宫崎骏“人生电影、告别之作”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国内上映,获得7.91亿元票房,“吉卜力工作室的物语”沉浸艺术展览同期在上海举办,引起观展热潮。正如不少网友所说,吉卜力赢的不仅仅是风格,其核心是故事的表达。网友“燃月_Rage”说:“AI的弯道超车不一定能赢,还需要市场的反馈与证明,好看的作品不会被埋没,徒有画风的也不会被认可。”

  在徐一然看来,“AI吉卜力画风”是对吉卜力创作的一种“致敬”,AI的加入,对于动画创作而言有积极意义。“它指出了日漫画风的一种新的创作方式——用绿幕进行真人拍摄,然后用AI制作滤镜和背景合成,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做出工具。”当然,这种创作方式难以做出一些想象的怪物等画面。不过,动画师用关键帧的方法让AI添加动画环节已经是当下2D动画的明显AI应用方向,节省大量人力。

  随着AI时代到来,艺术创作不可避免要拥抱技术发展。徐一然认为,定义自己的艺术风格,然后用AI生成作品是艺术家以后的一个方向。“真人转2D的流程成熟后,相信以后2D日漫风格动画会有一个大爆发,日漫风格作品成本会降低,数量和质量都会增加。”

  对于铺天盖地的AI图像,吉卜力工作室的原画师、动画导演米林宏昌也在社交媒体上晒了一张由AI生成的《魔女宅急便》的琪琪照片,表示“让AI画出吉卜力风格的红发魔女是这样的,这算不算侵犯版权?!”米林宏昌说,在电影的创作中,导演让各个工作人员提出创意时,通常是通过简单的草图或语言来传达,这和用人工智能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但如果由人来绘制,一定会融入个人习惯和人生观念。在他看来,AI的进化速度比想象中更快,人类可能会被剥夺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威胁,但我们确实必须要面对这种威胁。我更喜欢人类的创作,所以大概还是会维持现在的状态吧”。(钟菡 张熠)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医疗”加“轻喜”,能否填平“国产剧洼地”?

  • 空间漫步:影视节展的空间再生产实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