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秋霞圃》:往事令人期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秋霞圃》:往事令人期待

来源:文汇报2025-04-04 10:01

  作者:张旻

  2023年10月,我出版了一本园林纪实作品《丰德园》。在写《丰德园》之前的两三年间,作为对这一新领域的写作的准备,我除了研读一些前辈专家的园林著述,也关注、学习本邑园林史。嘉定不仅在明清时期园林蔚兴,有记载的私家园林不下百所,而且,在上海现存五大古典园林中,有两所(秋霞圃和古猗园)在嘉定。这段时间我所做的功课种种,助我下笔写《丰德园》时信心倍增。另一方面,当我在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描摹这所不寻常的新筑佳构时,她的一窗一景,恍若也构成可窥其“前世今生”的视点。笔者的人生过往、家乡故园等等,似乎亦有意想之外的呈现:看到越多,却仿佛距“现实”越远。秋霞圃、汇龙潭、古猗园、州桥头等等,这些不期而至的景象和丰德园同构书中天地,表现了时空交错下对古城故园奇景幻影的回眸。

  在撰写此书下篇“丰德园视点”各篇时,给我感受最特别的是秋霞圃,原因就在于它曾是我度过四年中学时光的校园,但在我们这一届毕业六七年后,她却忽然改头换面,露出了据说是她原本的妆容。我们也这才初闻她的本名秋霞圃:我们上课在凝霞阁里;老师的办公室,旧称屏山堂;当年学生下雨天上体育课的大屋子,是1370年起就在此的城隍庙。桃花潭、碧梧轩、晚香居、丛桂轩、即山亭、池上草堂等一一被唤醒。有一块石头,竟在它的原位置被发现是本地传奇名石“米汁囊”,令人唏嘘不已。

  在一篇记重访秋霞圃的文章里我写过一件事,我曾陪几位文友游访秋霞圃,眼里所见,却依然是曾经的校园,对身边“重放的鲜花”视而不见。如对桃花潭畔的四面厅碧梧轩,我对朋友介绍说,这儿是我们的音乐教室,也是校文艺队每天下午放学后排练的地方。当我这么说时,身边一位出版界的文友忽然对我说:“你应该写一本小说,一定有好故事!”我闻之不觉一怔。其实之前我并非没有写过这儿,无论在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中,都还写过不少。文友的话给我的意外触动,似乎令我顿觉自己错过了什么。就在那一刻,我心里有了要写一本以秋霞圃命名的小说的念头。

  然而,我遇到了始料不及的难题:概而言之,我在今天如何讲述五百余岁的秋霞圃,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故事?不必说,我琢磨,从个人角度,我应该能写一个园林背景下风花雪月的故事,比如就可以从眼前这间不寻常的音乐教室开始。它似乎就是我错过的?但我也立刻有所省悟,自己以往的写作从未进入过这间貌似必进的屋子,其实另有原因,这和当年这间大屋子每天下午在令人想入非非的校文艺队排练时从不对外开放无关。好比我在小说里从未描写过男女同学之间的对白,其中反映的现实,并不是因为生活中两性之间有环境阻隔或明令禁止。我想说的是,无论何时回望曾经的校园,我都可能会像听到文友那句话时那样心有所动,我也确实时不时下笔写过它,但我始终会觉得自己从未真正进入它。恍如局外人,却又历历在目。

  关于在我们毕业后恢复原貌的古典名园秋霞圃,在学林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秋霞圃志(重修本)》里,有一段文字概括了明清两朝各个时期的《嘉定县志》中“第宅园亭”“隐德”等卷对她的零星记载,表述为:

  【龚氏园】系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第宅之后园,即秋霞圃前身,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作者按:一说始建于1502年,明弘治十五年,龚弘辞官返乡时),时园内景物不见著录。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龚弘曾孙龚敏卿(又名敏行)为家奴所害(一说死于盗事),家道中落,遂售宅园于徽商汪姓。万历元年(1573年),敏卿子锡爵赴乡试乏资,向汪添价,汪答,价不可添,秀才若中举,宅园可无偿退还。是年锡爵中举,汪果然践诺。万历崇祯年间,锡爵子方中常邀“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和客居嘉定的名士宋珏、马元调在龚氏园会文唱和。时园内有丛桂轩、浴德堂诸胜。清初,清兵三屠嘉定,龚氏后裔龚用圆、龚用广等十余人与侯峒曾、黄淳耀一起守城,英勇殉节。龚氏因此再次衰败,其残存的宅园复归汪姓。

  史志中关于五百余岁秋霞圃的事迹,只留下这点记载,弥足珍贵。这段文字中的亮点是秋霞圃的前身龚氏园曾先后两次改姓汪。其中为人乐道的是关于汪氏向龚锡爵退还龚氏园的说法。我曾撰文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可信,明显有穿凿附会之嫌。主要疑点在于,从康熙《嘉定县志》、光绪《嘉定县志》等史志所记载龚锡爵做人为官的事迹看,他是一个正直、刚正、品位很高的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很难想象他会去向多年前已由自家长辈售出之宅园的买主要求“添价”。在上述史志中,也有关于在清初第二次接手龚氏宅园的汪氏后裔汪于梧的小传,称赞他乐善好施。这一评价完全符合当年被誉为儒商的一般徽商的品行。从汪于梧的那位祖辈在龚锡爵中举后奉还宅园的事实看,他也不是等闲之辈,假设龚锡爵对他有所求,资助在先应更合情理。据此可推测,汪氏在龚锡爵中举次年又荣登进士榜,在此背景下主动将龚尚书园完璧归赵,正合题中应有之义。后来出现的“添价”之说,应该是和市井中对商人的成见有关(暗示汪家在购入龚氏宅园时有“趁火打劫”之嫌)。这种成见被载入史志,可见史家也未能免俗。无怪乎虽然汪氏经营秋霞圃近百年,但在史志中提到秋霞圃这段历史时,它的园主始终有姓无名,这在嘉定园林史上绝无仅有。正因如此,当我在探究秋霞圃历史时,龚汪两家交替经营秋霞圃的两百多年间,两家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虽然秋霞圃作为私家园林的历史已过去三百来年,且史料匮乏,但遥想当年可能发生什么,岂不正是一份小说家乐见并擅长的工作。

  在小说《秋霞圃》里,有一个关键词,叫迟到。人的一生中,有些位置与生俱来,可能虚席以待,但有名有姓,早晚有归属。当属于它的某种情缘姗姗来迟,逝去的时光似乎被跃过。半个世纪,甚或数百年,恍若弹指。另一方面,却也不容忽视:在被跳过的时空里,已然留下的若许不可磨灭的历史印痕。

  《丰德园》和《秋霞圃》,我视为姐妹篇。但她们又截然不同,一为纪实,一为虚构。对丰德园面面俱到的记录,尤其是在传统园志体例中首次特辟“匠人名录”专章,某种意义上,也是有感于前人对秋霞圃界内必要的人事记录的匮乏和吝啬。小说《秋霞圃》的写作,则以虚构演绎的方式,对园史中也正在被淡忘的一段,作了必要的记录。(张旻)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郑 军:儿童科幻绘本《通天洞》的创新与价值

  • 《狂流》:西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