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梦》是歌颂爱情的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红楼梦》是歌颂爱情的吗?

来源:北京晚报2025-04-16 08:54

  作者:宗春启

  有红学大家说,《红楼梦》是一曲青春与爱情的颂歌,果真如此吗?

  若说《红楼梦》是歌颂爱情的,那得看曹雪芹是否承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是否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皆成眷属”。如果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红楼梦》的话,结果可能是令人失望的。

  曹雪芹将爱情写作“情欲”

  《红楼梦》中没有“爱情”一词。用“爱情”一词来表述男女之间精神和肉体的向往和倾慕之情,应该是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曹雪芹用来表述“爱情”的,是“情欲”。这两个字或许比“爱情”更为贴切:男女双方相互爱慕,这就是“情”;而“爱慕”的原动力,来自延续生命的本能,这便是“欲”。

  曹雪芹诠释“情”的文字在第五回。贾宝玉梦中神游的太虚幻境,宫门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两侧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还有警幻仙姑让贾宝玉听的曲子,开头便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孽海情天,这说法来自于佛教。按佛家的说法,情欲能溺人毙命,所以称之为“爱河”“欲海”。曹雪芹也认为情欲是有害的。在《飞鸟各投林》中唱道:“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看破”和“痴迷”的宾语,就是情欲。按《红楼梦》书中展示的观点,情欲是有害的——

  对于个人,痴迷于情欲是与读孔孟之书、走仕途之路背道而驰的。所以,荣宁二公嘱托警幻仙姑,要把宝玉从“情欲声色”的沉迷中解脱出来,步入正道:即“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对于富贵之家,情欲是“败家的根本”,是对家族的“玷辱”,是丑陋的、不该有的。《好事终》曲子中唱道:“宿孽总因情。”作者借警幻之口说道:“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

  对于女孩,情欲毁掉性命,更是要不得的。

  贾宝玉是尘世中人,负有传宗接代的使命,“欲”是不能戒除的,但“情”则必须要“万万解释”彻底摆脱。警幻荐以仙女、“授以云雨之事”教宝玉领略,意思是说:仙女也不过如此,世上凡人更不值得你去痴情爱恋。可是宝玉呢,“痴迷不悟”!一番儿女之事后“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还是坠入情网了!于是前面等着他的,便是荆榛遍地、狼虎同群、黑溪阻路。警幻追上来,要他“作速回头”,告诉他,前面就是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有缘者可乘坐“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的木筏渡过去。何为有缘者?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者。贾宝玉当然不可能做到,于是他的梦便在堕入迷津中惊醒了。

  向往爱情者结局悲惨

  小说中有两个名字中含“情”的:秦可卿、秦钟姐弟。秦,即“情”之谐音。秦钟即“情种”;秦可卿谐音“情可倾”,其弟秦鲸卿谐音“情惊倾”——倾,即倾覆,即“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之倾。作者让秦氏姐弟早夭,暗示着“情”之危害。

  《红楼梦》里人物名字中含有“欲”之谐音者三人: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向往爱情。贾宝玉不必说了:半生潦倒、一技无成,“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另外两个女子呢,结局也都是悲惨的。

  “黛玉”者,“殆于欲”也,殆,即“毁”。黛玉结果之所以悲惨地死去,只因为她对爱情过于专注的。她强烈地爱慕着贾宝玉,视他为自己的知心。因为爱得太深了,使她得了一身的病。这话在第三十二回,从贾宝玉口中说出了:“你皆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至于一日重似一日。”宝玉被他父亲痛打了一顿,林黛玉哭得“两眼肿的桃儿一般”。宝玉让晴雯给他送去两条旧手帕。这是男女间的“私相授受”,有违清规的。黛玉明白其用意之后“一时五内沸然炙起”,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由于心情过于激动,写罢之后“浑身火热、面上作烧”,“却不知病由此萌”。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中有这样一句:“爱和炭一样,一旦烧起来,要设法让它冷却。如果让它任意燃烧,那它就要把一颗心烧焦。”林黛玉心中的爱情之火不仅烧毁了自己的健康,也烧毁了她所栖身的环境。袭人把林黛玉视为宝玉身边的危险人物;贾母冷淡了她,王夫人更是嫌弃了她。第四十回,贾母带着王夫人、刘姥姥等人逛大观园,先进了潇湘馆。对她的外孙女儿,贾母没有了半点亲热。走到探春处,贾母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那两个玉儿可恶。”还有,晴雯为什么被王夫人逐出大观园?因为她长得像林黛玉!

  第九十七回,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要结婚,一时性急,迷了本性,因为“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贾母看过之后说:“不是我咒他,只怕难好。”“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只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于是,林黛玉在凄凉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带发修行的妙玉,名字里寓意着她心怀“妙常之欲”。妙常,俗家姓陈,是南宋时一个向往爱情的尼姑,后来逃出佛门,跟所爱之人结为夫妇了。小说中的妙玉也是尘缘未断,暗恋着贾宝玉。第八十七回,她和宝玉的一番对话,催旺了心中的爱情之火,回到禅房,就心不守舍、走火入魔了。她的结果是被强盗劫走,“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在第一百二十回,作者通过甄士隐之口说道:“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

  追求美好爱情的皆成悲剧

  为了彰示爱情为“不祥”之物,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没有一个是结局圆满的。头一个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情,结果如贾宝玉的那句话:“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话实际上是说给林黛玉的,所以她听了之后才“忡然变色”。

  小说里还有一个因爱情而亡的悲剧人物——尤三姐。她爱上了柳湘莲,结果因婚事未成,拔剑自刎了。柳湘莲悔恨不及,出家了。

  更为悲惨的是司棋。她是迎春的丫鬟,暗地里和表哥潘又安相爱了。在贾府里,哪能让两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家奴谈恋爱?查抄大观园,表哥送的定情物被发现,司棋被逐出贾府,而潘又安早被吓跑了。司棋出去以后整日啼哭,终于,把潘又安等来了。她向母亲表示:只要他不改心还爱我,我就跟他走,讨吃要饭也愿意。她妈赌气说:“你是我的女儿,我偏不给他,你敢怎么着!”司棋一头撞在墙上,死了。发了财的潘又安本打算回来和司棋成亲的,如今人死了,他便买来两口棺材,装殓了司棋,然后自杀了。王熙凤听说之后,说:“哪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遇见这个傻小子!……叫人听着怪可怜见儿的。”曹雪芹或许也同情这两个人的命运,但他不会赞成两个人的真诚相恋。这样处理爱情故事的结局,无非是想说:看吧,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就是这个下场!

  恪守三从四德者无缘爱情

  曹雪芹在小说里树立一个女孩远离爱情的样板:薛宝钗。在小说的回目中,几个典型人物都得到了一字,这个字包含了作者对她们的概括性评价:给探春的,是“敏”;给黛玉的,是“幽”;给宝钗的,是“时”。“时”,在这里是形容词——“正确的”。那么,在曹雪芹的词典里,“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闺阁少女必须遵守的“三从四德”。“四德”,指德、言、容、功。薛宝钗四德俱备,不必细说。所谓“三从”,即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本意是“跟随”,后来演变成“服从”。无论是“跟随”还是“服从”,女孩都没有谈情说爱的自由,更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

  第九十五回,薛姨妈答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用商量的口气问宝钗:“虽是你姨妈说了,我还没有应准,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你愿意不愿意?”宝钗既不说愿意,也不说不愿意,既不高兴,也不羞惭,正色对母亲说道:“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亲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了?”这是不打折扣的“三从”。薛宝钗本来不喜欢宝玉,更何况这时的宝玉正“病得糊涂”,“大有疯傻之状”,娶她过去,是为了给宝玉“冲喜”救命,能不能“冲”好还不一定。甘当牺牲的薛宝钗心里委屈,也只是暗自垂泪而已。

  相反,小说里的贵族小姐,除了嫁给“中山狼”的迎春(是他父亲拿她抵债的),结果都很幸福。头一个是史湘云,她的亲事是她叔叔定的。因为她“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所以,作者给她的命运安排是:“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还有聪明能干的探春,由他父亲做主配给了镇海总制周琼之子。第一一九回,探春回家探亲。众人见她“服采鲜明,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可见她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在第一一八回,王夫人还提到了薛宝琴和邢岫烟,说:“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是丰衣足食的很好。”邢岫烟由薛姨妈做主,嫁给了薛蝌。王夫人说他们夫妇“如今和和顺顺的过日子”。这一番话其实就是要证明:我们当家长的所包办的婚姻都不错。

  曹雪芹的爱情观当然是不正确的。他对爱情所持的错误观念,囿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无须批判曹雪芹的爱情观,只需了解曹雪芹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就可知道:《红楼梦》不是什么爱情的颂歌。(宗春启)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