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过度刻画螳螂群像让黄雀失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过度刻画螳螂群像让黄雀失色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4-17 10:12

  作者:胡祥

  在中外电影史上,扒手题材电影始终是一个独特的类型。从布列松的《扒手》,到港片经典《纵横四海》《文雀》,再到内地的《天下无贼》《小武》,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而反扒题材的电视剧相对较少。在盗窃犯大幅减少的今天,反扒话题似乎带上了复古色彩。而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黄雀》正是这样一部带有较为浓厚怀旧气息的作品。

  《黄雀》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之处,比如三个盗窃团伙的多线索叙事,在三个时空来回穿插的正叙、倒叙、插叙,玩出各种花样的运镜技巧等,在同类题材的剧集中似无出其右者,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作品对群贼的描写。这种不同以往的刻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让我们在感受到作品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正义的审判显得力度欠缺。

  打捞起小偷的过往

  反扒题材的影视作品,小偷是必然的反派,但往往又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黄雀》的剧名寓意明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显然是指以郭鹏飞、李唐两搭档为代表的荔城反扒警察,而螳螂则是聚集在火车站、列车、公交车、理发店周边街巷的扒手们。不同于一般电视剧里对小偷的刻画,《黄雀》几乎为每一个小偷都写了前世今生,仿佛直接将剧本里的人物小传搬上了屏幕,这些原本沉在水面下的冰山,被《黄雀》一一打捞了出来,而小偷的过往经历让观众能清晰地看到“小偷何以成为小偷”。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黎小莲、财神和小春。

  黎小莲,一名看似柔弱的女性,却是佛爷盗窃团队的“军师”,很多精密的行动方案都出自她手。这样的设定本就很新奇,而她的身世又让人唏嘘。她与身患腿疾的弟弟感情很深,为了寻找弟弟、给他治病而东奔西跑,最后在荔城火车站和人打架时被佛爷看中,为了支付弟弟医疗费、护理费而加入佛爷团队。这实际上是将家庭剧中的桥段用在了犯罪题材上。黎小莲是以“救猫咪”的形象出现的,这一般是写正面主角的手法,但是《黄雀》的编剧王小枪却将它用来塑造反派,显出其笔法的不一般。

  主创团队在拍摄黎小莲过往时用的是偏黄的暖光,带着明显的温情。黎小莲以车站医务室医生身份为幌子,一副知识分子的端庄模样,在犯罪时亦不会盗取病人钱财,甚至在病人无钱治病时还会自己垫钱帮忙……在最后的抓捕中,是她赶在其他警察前用麻醉针制服了反派佛爷,解救了警官,这样的设定确实能增加人物的戏剧性和矛盾感,却也多少偏离了实际。

  除了黎小莲,剧中的小偷大多都有一个“被怀疑或被欺辱”的过往。比如大春和小春,从小没有父母,在渔村讨生活,只能靠偷窃为生;佛爷团伙中最没有道德感的财神,是因为在上学时被人诬陷偷钢笔,多年后诬告者仍不还其清白并当众羞辱他,才导致他彻底破罐子破摔;阿兰则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这样的设定,看似为每一个小偷都讲出了一个说得通的“因果”,但实际上是将这些人物都先放在了道德的高位,再用现实的压力和不幸的遭遇使其改变,让他们好似不得已才走上了犯罪道路。

  多维度刻画小偷群像

  这部剧着力突出小偷的无奈感和求生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去塑造小偷,让观众能理解人物的“选择”,让观众认识到小偷可能并不尽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些冷血狡诈之人;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了一种叙事上的无力感,导致整部作品正邪对抗时的戏剧感消散,让观众很难有那种因警察抓住小偷而产生的快感,这也是剧集最后显得“烂尾”的原因之一。

  从剧作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编导在塑造小偷时的用心,是想拉近观众与小偷的距离。《黄雀》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维度来写小偷的情感。比如,黎小莲和弟弟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对待弟弟那种不离不弃、为了保护弟弟而与别人拼命的形象,让观众看了难免共情。

  哑巴小春是小偷,更是懵懂痴情的少年。他和暗恋对象小痦子的青涩情感,如果从爱情剧的角度来看,拍得也算是清新动人,很像电影《小武》中的那种纯真情感。同时,小春和大春兄弟俩的情义甚至更为炽烈,大春护着小春成长,小春可以为了大春去烧店、杀人,这让人联想起古时候的江湖游侠义士。

  除了情感维度,编导对小偷这个群体的多样性也有所表现。盗贼中既有纯纯恶人,比如佛爷、四眼,他们是毫无底线的冷酷杀手,特别是佛爷,老奸巨猾又心狠手辣,对昨日还是战友的同伙今日就能设计杀害,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也有像黎小莲、大春、小春这样的,对亲人、友人有情有义的“半恶人”;还有以广叔为代表的一些讲规矩的老派人——广叔是帮派规矩的设定者,主持着小偷群体的“江湖秩序”,他既有江湖气又对徒弟有责任感,这种复杂性也使他的形象丰满、神秘。

  但这种过于庞杂且细致的小偷群像刻画,加上剧情在三个时空反复横跳,实际上反而让剧作的叙事节奏出现了混乱。最后,这一季的剧集又靠一个不太高明的足球奖杯案草草终结,让观众难免有高开低走之感。

  反派着墨过多让英雄失色

  从技术角度来看,王小枪的剧本和香港导演卢伦常的镜头叙事,有非常契合的地方,特别是在表现犯罪过程的丝滑度以及悬疑反转上,剧集都将这类题材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另一方面,剧集又始终给人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局促感,一些表现手法与技巧似乎与故事不够匹配,有“被浪费”之嫌。编导对盗贼的细腻刻画,对其一些善行的着力展现,也让结局处对盗贼的审判缺乏力度,最后只能用最无奈也最俗套的字幕进行说明。

  《黄雀》还反映出刑侦剧的一种趋向:塑造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温良甚至善良的人物,但经过某一次的刺激后就彻底变成让人后背发凉的狠角色,看起来越是温良恭俭让,转变后面目就越是凶残。这是此类剧集的创作尝试,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人物的反差感,但这种套路是否也过于简单而机巧了呢?

  为了突出黎小莲的善,大春、小春的义,剧集将佛爷塑造得过于残暴,几乎将所有的恶都集合在他一人身上,甚至有些不合理之处,要金盘洗手就非得将盗窃集团的成员赶尽杀绝吗?剧集最后还赋予了佛爷与年纪、体型完全不相匹配的武力值,这就刻意放大了反派力量。

  剧集也因为对小偷群体的刻画尺度未能把握精准,导致叙事拖拖拉拉,让警察的叙事线被弱化。郭鹏飞、李唐、花姐、李红旗等反扒警察在剧中时不时地进行长久跟踪追捕却又一无所获,难免让人产生无力感和无奈感,使正面角色失去了本该拥有的风采与力量。(胡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还有明天》:“面包与玫瑰”的女性叙事突围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