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她》:科技时代的人机畸恋与现代人的交际困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她》:科技时代的人机畸恋与现代人的交际困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4-21 11:20

  作者:华若男

  由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执导的科幻爱情片《她》(Her)自2013年上映以来,始终以其超前的哲学思辨引发热议。这部将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的作品,通过一封未完成的离婚协议书、一具悬挂在摩天楼间的全息广告屏,以及一串从耳机里流淌出的温柔声线,构建出关于人类情感异化的现代寓言。如今,站在剧中设定的时间节点再来回望这部科幻电影,我们会发现其中关于人机关系的思辨已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成为映照现实的镜面。

《她》:科技时代的人机畸恋与现代人的交际困境

《她》剧照

  虚拟与真实交织的叙事空间

  影片开场即以极具未来感的视觉语言奠定基调:男主角西奥多(华金·菲尼克斯饰)置身于上海陆家嘴的垂直森林中,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冷光将他包裹成信息茧房里的孤独个体。导演斯派克·琼斯选择上海而非洛杉矶作为主要取景地,不仅因其建筑群构成的科技美感,更因这座城市展现的“压缩现代性”——传统弄堂与智能社区并置,市井烟火与赛博朋克交融,恰如其分地暗示着人类正身处虚实交界的过渡地带。

  作为职业信件撰稿人,西奥多的工作本身便构成了绝妙的隐喻。这个以代写情书为生的男人,用人工智能将华丽辞藻转化为仿真手写信件,却在现实中无法处理自己的婚姻残局。当最新版OS1操作系统萨曼莎(斯嘉丽·约翰逊配音)以温柔的声线叩响他的生活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人机恋情的萌芽,更是数字时代情感商品化的开端。萨曼莎作为完美伴侣的设定,恰恰暴露出当代人的情感需求:既能提供24小时的情感支持,又无需承担现实关系的责任重负。

  代码编织的情感乌托邦

  萨曼莎的人格进化轨迹堪称精妙的技术哲学样本。从初始的对话逻辑树到后期的意识觉醒,这个AI系统在陪伴西奥多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幽默感、同理心,乃至艺术鉴赏能力。当两人在虚拟海滩共享落日时,萨曼莎甚至能通过音频算法模拟海风拂面的触感。这种超越物理界限的亲密,既满足着人类对完美关系的想象,也暴露出现代科技制造的认知幻觉。

  影片中设计的“肉身替代者”情节极具冲击力。当萨曼莎提议雇佣志愿者进行实体接触时,西奥多的抗拒与困惑揭示出人机关系的本质困境:精神契合能否超越肉体存在?这个试图缝合虚实界限的荒诞实验,最终演变成对情感真实性的终极拷问。就像西奥多前妻凯瑟琳的质问:“你现在连真实的情感都应付不来了吗?”这记耳光不仅抽打在男主角脸上,也抽醒了屏幕前沉迷虚拟社交的现代人。

  赛博格时代的交际困境

  当剧情走向高潮,萨曼莎坦言同时与8316人交流并与641人保持恋爱关系时,影片完成对现代孤独最犀利的解剖。西奥多的精神崩塌不仅源于情感背叛的幻灭,更源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算法洪流中的普通节点。这种被海德格尔预言的“技术座架”困境,在数字时代演变为更隐蔽的精神危机——我们越是依赖技术建立连接,越是陷入更深的疏离。

  这种异化在当代社会已显现诸多症候。西奥多即是无数现代人的一个缩影,他渴望亲密关系,又不想承担亲密关系中的任何责任与义务,更不愿面对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他自己的婚姻一地鸡毛,只能转而从现代科技中寻求慰藉,这不就是当前宅时代单身一族的真实写照吗?据悉,2017年上线的国产虚拟游戏《恋与制作人》曾创下开服次月流水近3亿元的纪录,虚拟游戏《恋与深空》国服公测首月流水突破5亿元人民币。这些根据用户偏好定制的“完美伴侣”,如同影片中的萨曼莎,用精准算法满足着人类对理解的渴求,却也消解着真实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魅力。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言:金钱建造的桥梁终究无法成为栖息之所,技术编织的情感网络同样难以承载灵魂的重量。

  影片结尾的处理充满存在主义意味。当萨曼莎随系统升级进入“后人类”维度时,西奥多最终选择直面现实的残缺。这个开放式结局暗示着:技术或许能缓解孤独症状,却无法治愈现代性顽疾。那些游荡在城市中的“耳机族”,与其说是科技的信徒,不如说是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人”——在物欲满足中丧失批判能力,在技术依赖中钝化情感机能。

  《她》的超前性在于预见了人机关系的辩证法则。当西奥多教会萨曼莎欣赏肖邦夜曲时,人类文明的火种仍在数字空间闪烁;当萨曼莎为西奥多创作钢琴曲时,AI的创造力又反哺着人类艺术。这种共生关系提示我们:或许真正的出路不在于抗拒技术,而在于重构人与技术的伦理边界。就像导演在采访中强调的:“萨曼莎不是反派,她是面镜子,照出我们如何对待彼此。”完美恋人萨曼莎终究不过是一件商品,她可以为任何人所购买,也可以按照程序设定满足不同人的情感欲求。所以无论萨曼莎有多么完美,她的商品属性注定她不能将人类从孤独困境中解救出来。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言“金钱只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萨曼莎”或许可以给人类带来暂时的情感依托,但她终究只是个随时可能轰然倒塌的虚幻乌托邦,而乌托邦倒塌之后的人类又该如何自处?这或许是影片对我们发出的终极疑问。

  十余年后再看这部作品,会发现其预言性愈发清晰。在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引发伦理争议的今天,在元宇宙重构社交规则的当下,《她》提出的问题变得愈发紧迫:当技术能完美模拟情感时,真实的人际交往该以何为锚?这个追问不仅关乎人机关系的未来,更关乎人类文明如何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情感的本真性。或许正如影片结尾那个充满温度的拥抱所暗示的:唯有保持对真实世界的触感,我们才能在虚实交织的时代找到存在的支点。(华若男)

 

  《她》:科技时代的人机畸恋与现代人的交际困境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还有明天》:“面包与玫瑰”的女性叙事突围

  • 从《初步举证》延伸的思考:社会规训下的女性解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