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安放银幕上的科技与科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如何安放银幕上的科技与科幻

来源:文艺报2025-04-30 09:10

  作者:赵雅倩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等6部院线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书写了别具特色的中国电影故事,而科技“硬核”与科幻玄想交织,共同构成中国电影越来越突出的创作底色。

  神话故事赋予了创作者极为广阔的想象蓝本。《哪吒之魔童闹海》强调个人对自身命运走向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极大篇幅渲染人伦亲情,使古老神话更具情感张力。《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重点展现西岐少主姬发保卫家园的成长故事,以亘古不变的权力斗争和命运纠葛,赋予古老神话更为深刻的人性探讨。《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以现代眼光重构金庸武侠世界,塑造郭靖、黄蓉等家国英雄形象,展现中国式浪漫与侠义。这些影片使用现代叙述手法,讲述家喻户晓的古代故事,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把视野向未来延伸,《蛟龙行动》《熊出没·重启未来》对未来的想象呈现一定的趋同性,硬核科技取代了奇幻元素,科技力量是角色对抗邪恶势力的根本底气。于是观众看到,海军官兵借助喷气式背包穿行于大海之上,小亮驾驶的战斗机在云霄之上发射冲击波,机械狗和巨型机器人发出破坏性极强的攻击,反重力系统助推发射光能炮……不过,《蛟龙行动》中武器装备的专业性和时不时浮现出的字幕解释,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观影门槛。与之相较,《熊出没·重启未来》的动画属性能够有效为武器的金属质感托底,当小亮和光头强一众穿越危机重重的孢子林,浮在空中的未来城如同棉花糖一般,弱化了战斗的残酷,二人之间跨越百年的亲缘关系,更为大决战增添了几分悲情色彩。

  这些院线影片看似回避了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但电影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尤其是引发观影热潮的影片,必然离不开呼应时代情绪的最大公约数。《哪吒之魔童闹海》构建起更宏大的世界观,神仙、凡人和妖怪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NPC,创作者为故事注入了推动阶层流动的一股活水,哪吒和敖丙团结虾兵蟹将合力破鼎,力图粉碎“出身论”的命运紧箍咒,热血叛逆的不安定因素转化为重塑世界的催化剂,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决战中,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释放。而《唐探1900》是一则行文工整的民族寓言,作为《唐人街探案》的前传,《唐探1900》明显让位于既定的立意和格局,剧情融入了华人劳工、排华法案等1900年的时代元素,洋枪洋炮的历史危机在今天复现,创作者更是借台词精准抓住国人情绪,以家国情怀激发了最广泛的心灵共鸣。

  从近些年中国电影内容题材和美学特征来看,传统文化元素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如何更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依然是正在探索的命题。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无量仙翁用来炼丹的天元鼎借鉴商代龙纹扁足鼎、战国变形鸟兽纹四耳铜敦等文物原型,造型和纹饰尽显东方美意蕴。影片画风清新雅致。以白玉建成的玉虚宫象征仙界的清净圣洁,外部屋脊设计参考唐昭陵鸱吻和宋徽宗画作《瑞鹤图》,内部仙池则化用山西晋祠的“鱼沼飞梁”元素。电影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不胜枚举,这不仅是征服国内观众的文化基础,也是踏浪出海、走向世界的文化底气。

  当然,如果没有先进动画技术的加持,《哪吒之魔童闹海》很难将宏大的动画理想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影片所使用的技术都精准服务于故事和角色,并未陷入喧宾夺主的误区。比如,哪吒历经丧母之痛,巨悲巨怒之下受穿心咒反噬,全身皮肤被定魂针撕裂,皮开肉绽的细节清晰可见,六百多块肉体碎片的运动轨迹都经创作者精心排布,逼真特效以极高难度展现了哪吒的浴火重生。不仅如此,人脸识别技术等当代科技元素被巧妙安置在各个情节段落中,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时空距离。可以说,影片的成功,既离不开创作者坚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时代认同,也得益于不断更新迭代的科学技术让奇思妙想成为可能。

  作为东方美学奇幻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保卫西岐的大战中既有人类,也有巨人、法宝、阵法等众多神话元素。据创作者介绍,魔家四将的形象取材于吴道子的白描画作《八十七神仙卷》,是基于道教文化背景的神仙武将。角色由真人扮演并特效化妆,使用MOCO和升格拍摄,实现各层拍摄的无缝衔接,再通过透视法放大巨人与普通人之间的体积差异,升格拍摄放慢巨人的动作速度,使庞大身形的重量感更为直观。而“面如蓝靛,发如朱砂”的殷郊法相,采用世界最新的体积捕捉技术,由150台摄影机同时捕捉真人表演,制作成数字模型,呈现出愤怒、悲哀、庄严三种情绪交织的角色形象。

  但遗憾的是,投入巨大的特效技术并未使这些角色丰满起来。魔家四将高大强悍、本领各异,却被剧情强行降智,安上笨重迟钝的致命缺点,成为装饰封神英雄背景板的花架子。殷郊法相丰富的性情本色被简化为以暴制暴的物理狂怒,难以弥补视觉形象本身的怪异扁平。不难看出,割舍来之不易的视觉奇观,对创作者而言并不容易。可电影要讲好故事才能使人共情,坐拥庞大的中国神话体系,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加以合理创新,那将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实在让人遗憾。

  从创作的价值取向来看,这些电影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即角色历经艰辛终获险胜,但险胜过后不是终点,影片结尾留有余韵,对未来变动不居的焦虑始终存在。《唐探1900》把时间推回1900年,在美华人处境艰难,华人大佬白轩龄败走唐人街,愿赌服输离开旧金山。影片结尾借魔术师之口发出疑问,没有输掉赌约的人还会有胆子再回来,美国的魔术是汽车、铁路和高楼大厦,我们的星星之火又如何燎原?而爱国人士郑仕良的回答是,我们的民族有前赴后继之人,迟早有一天会变得最强大。这种结尾处理,一方面为系列影片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集体情绪。

  此外,当上天入地靠的是冰冷的机器,而不是雷震子张开的双翼,创作者们未尝不是陷入了“顺拐”的历史演进怪圈。比如,这些影片都有一个甚至多个亮眼的特殊武器,比如裂空爪(《哪吒之魔童闹海》)、铜镜十绝阵(《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降龙十八掌(《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光能炮(《熊出没·重启未来》)和机械狗(《蛟龙行动》)等等。层出不穷的装备让人应接不暇,武器光波和扫射也占据了太多时长,难免使叙事推进显得匆忙、粗糙。不过,重视科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DeepSeek强势出圈、春晚扭秧歌机器人走向应用,诸如此类,无不显示出科技发展的新风向。只是,如何让科技力量服务于有温度的人类和有质感的故事,值得影视创作者继续思考和尝试,否则,再炫的武器看久了也会麻木,甚至使人剥离出本该体会到的痛感,难以审慎地把握人类自身与科技的关系。

  总之,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却总是恍然意识到,未来比想象要来得更快。科技是冰冷的工具,科幻是温暖的梦境,二者交织,使电影宛如一场光影绮梦,既让我们触摸到未来的可能,也提醒我们在飞速前行的时代中,守护人性的温度与文化的根脉。与此同时,如何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我”所用,是一个值得所有文艺创作者思考的问题。而答案也在实践中呼之欲出:唯有持续深耕传统、善用技术、重视故事,中国电影才能在世界影坛绽放独特光芒。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硕士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