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 鹏
16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以豆瓣9.6高分席卷网络,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和豆瓣讨论组里掀起情感波澜:有人因剧中与母亲相拥的场景而触动落泪,有人在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的人生抉择,甚至有报道称多位观众因情绪过于激动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它证明了优质叙事的力量无关国界,只在于能否触及人性最深处的真实与痛点。
正如其名,《苦尽柑来遇见你》如同一杯精心熬制的济州岛橘子茶,初尝时微苦,恰恰为了映衬生活中那转瞬即逝却弥足珍贵的回甘。观众在三代女性的悲欢离合与人生起伏中,也经历了一场关于苦和甜、绝望与希望的生命洗礼。
从女性视角来看,《苦尽柑来遇见你》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对女性群体的深刻理解与真切描绘。故事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济州岛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爱纯及其母亲光礼、女儿金明三代人的命运。
外婆光礼的人生令人心碎。作为海女,她每天在刺骨的海水中潜入十几米深处捕捞海产,冰冷的海水侵蚀着她的身体,而父权社会的压迫则压垮了她的精神。“海女”这一身份,不仅意味着极端的身体劳作,更代表了一种被命运捆绑的宿命。光礼的眼神中交织着对女儿的爱与对命运的不甘,她含泪的嘱托“离开这里,不要做海女”,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希望。
母亲爱纯的一生则是对这种宿命的抗争。她幼年丧父,被寄养在重男轻女的叔叔家,连小黄鱼都不舍得分给她吃,这种“女性次等”的体验深深刻入骨髓。与青梅竹马的梁宽植相爱,却因门第之见屡遭阻挠。她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都在婚后的家庭责任和经济压力中逐渐消磨。那场走投无路时她哭着找奶奶借钱,却跪在冰冷的地板上抽噎着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的镜头,将女性在家庭与自我实现之间的撕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主妇的日常,更是一个被时代与环境折断翅膀的灵魂的无声控诉。
然而,爱纯从未向命运屈服。她这一生,从未失去过自己,从未因生活的不易而妥协。她将未竟的梦想化作对女儿的期许:“我不要她摆碗筷伺候别人,我要她不高兴就把餐桌翻了。”这句话震撼了无数观众,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更是女性觉醒的宣言,是对父权秩序的挑战与颠覆,是对女儿金明未来的祝福。
在母辈的托举下,女儿金明最终打破了“海女”的宿命。她走出济州岛,成为一名职场女性。当她昂首挺胸行走在都市街头,我们看到的是三代女性的血脉传承与精神升华。真正的“大女主”剧情并非天降奇缘或白马王子的拯救,而是普通女性在泥泞中亲手种出的花,是由无数细小的抗争与爱组成的日常史诗。
由此可见,《苦尽柑来遇见你》深深扎根于济州岛特殊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对海女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导演金元锡曾亲赴济州岛实地考察数月,与当地两百多名海女深入交流,方才捕捉到那些令人动容的细节:海女下海前的祈祷仪式、潜水后的特殊呼吸方式,甚至是她们手指上因长期浸泡海水而产生的皱纹。这种源于生活细节的真实,赋予了剧集独特的文化厚度和人文关怀。
就制作理念和投资重点而言,《苦尽柑来遇见你》的制作预算高达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5亿元),平均每集投入近2000万元人民币。这笔巨额投资不仅确保了高水准的拍摄质量和李知恩、朴宝剑等明星阵容,更重要的是为深入的剧本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保障。据悉,该剧剧本创作历时两年多,经过无数次修改与润色,才最终呈现出触动人心的情节和台词。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短、快、爽”的“爽剧”模式,《苦尽柑来遇见你》选择了一种相对慢节奏的叙事方式,它并不急于制造密集的冲突和高潮,而是用大量篇幅刻画人物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变化。例如,当暴雨来临前,爱纯趴在小儿子铜明坟上轻声说“我们的宝宝一定又很害怕”,观众随她凝视着眼前四季轮回的济州岛风景时,这些看似“无用”的沉默镜头,恰恰映衬出人物内心的细微轨迹,为观众留足了情感代入的空间。这种“慢叙事”美学,需要观众的耐心和制作方的勇气。
近年来,中国短剧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成为文化娱乐领域的热点。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短剧恰好填补了人们碎片化的休闲时间,成为现代人情感宣泄的重要出口。但是,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中国短剧却鲜少出现引发广泛社会共鸣的现象级作品。《苦尽柑来遇见你》的成功,为中国短剧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证明了,即使在剧集较少的形式下,依然可以创作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也昭示着,真实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根基,比奇幻的情节设置更能触动观众的心灵。未来,中国短剧市场的健康发展,或许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首先,深入挖掘中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千姿百态。无论是云南的花山节、福建的土楼文化,还是东北的地域风情、内蒙古的草原生活,都可以成为短剧创作的沃土。将普遍的人性主题与特定的文化情境巧妙融合,或许能创造出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具备普世价值的优秀作品。
其次,提高制作标准,给予创作更充足的时间与投入。优质内容的生产不能仅仅依赖市场的“无形之手”,更需要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投资方的耐心与远见。延长剧本创作和拍摄周期,加大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或许能够孕育出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佳作。
第三,积极发掘更加多元的女性叙事。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是丰富多样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女性都有其独特的人生故事。创作者可以尝试跳出“霸总”“穿越”等固有模式,深入探索普通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与成长,以及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苦尽柑来遇见你》中三代女性传承已经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叙事框架,而中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例如“四世同堂”的背景或许能带来更为丰富的叙事可能。
第四,积极尝试将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改编成短剧。许多文学作品都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主题,非常适合进行创造性的影视转化。近年来,《繁花》《城中之城》《大江大河》《我的阿勒泰》等文学改编剧的成功已经证明,文学与影视的跨媒介对话,不仅能为影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深度,也能让文学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
正如《苦尽柑来遇见你》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人生就像橘子皮,剥开苦涩,终会尝到甘甜。”中国短剧市场的发展亦是如此,经历了初期的蓬勃和成长的阵痛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作者和观众的共同努力下,它将逐渐走向精品化,涌现出更多如同橘子茶般既有苦涩又有回甘的优质作品。
(作者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