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海 飞
我至今仍然珍藏着用笔记录的《苏州河》最初的纪要,它们统一被我塞进一只牛皮纸信封里。那时候是2014年秋天,至今已有10个年头。2021年,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2024年,《苏州河》修订版出版;而今年,《苏州河》被浙江话剧团搬上舞台,钟浩导演。那么多年过去了,和苏州河的静水深流一样,小说也有她自己的命运。出版以来,《苏州河》获得了一些殊荣: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作家》·芒果“文学IP价值”排行榜、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入选项目……而终有一天,我把小说改成了话剧,在出品方和主创的共同努力下,她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这是小说以外的另一条河流,我想。
话剧《苏州河》剧照
我们都有微小而闪光的理想
在我浅显的认知里,谍战剧中的谍战桥段需要有,但并不十分重要,它只是一个外壳。《苏州河》最重要的是讲人生,讲每个人在十字路口,都会不由自主地拐弯。警察陈宝山在追查真凶的过程中,来到了他人生中的1949年5月,他被凶手一棍子打晕在地,醒来后继续追查时发现,自己的单位警察局,已经成为人民政府公安局。而他的妻子、同事、朋友、爱人,在这个节点,每个人都隐藏着的另一层身份一一显露出来。他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他的爱与哀愁,以及时代变局中的人生变化,面对困境中的人性纠结,逐一上演。
这部话剧中,有时局动荡时各不相同的人生,既然是这样,那就等于有着各不相同的信仰。顶头上司周正龙,看上去庸俗、贪腐,深谙为官之道,就是在这个形象的掩护下,没人知道他牺牲了爱情或亲情,为了阻止敌人的“永夜计划”,爆炸声中他粉身碎骨,生命如灼热的火光映红辽阔的夜空。炳坤潜伏在警察局,跟随师父陈宝山工作,暗中执行地下组织的密令。而他心爱的妻子,因为种种阴差阳错,成了自己的师娘,也就是陈宝山的妻子。他必须隐忍,必须不动声色,必须坚持斗争。同样的地下组织外围人员来喜,也就是男主陈宝山的妻子,也卷入到危机重重的对敌地下暗战中……而陈宝山本人,他也会在警备司令部毫无惧色唾骂国民党,悄无声息掩护共产党偷取情报,义无反顾营救上级同时也是共产党卧底的周正龙。最后,在沦为仓库管理员后,他照旧协助徒弟炳坤破获一场重大敌特案件,隐忍地斩断不该催生的情感……小说中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其人格在道路的选择中得到升华,始终不放弃心中的警察理想,始终用生命守护正义。
是的,除了信仰以外,这部剧要说的就是理想。剧中看似有着悬疑重重的沪上命案,社会变革中的风云际会,党派之争中的间谍战,警察机构里的明刀暗枪,但这些纷杂的元素,被一条叫苏州的河牵引在一起,所有的指向都是:警察理想。陈宝山家族世代从警,他本人只想当业务尖子,解密所有别人破不了的案子。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他有太多的不甘,他愿意为警察事业奉献心力与生命。所以这个话剧要表达的是,陈宝山在潜意识中寻找着自己生命的意义,那是他光照一生的理想。如同当下渺小的我们,在人世间乐观而用力地活着,寻找着或许终生不能抵达但却永不会放弃的理想。
人生倒映在苏州河的波光里
事实上,《苏州河》这部剧讲的是漫长仓促而悲凉美好的人生。我们微不足道的人生,也像这条叫苏州的河流一样,它历经无数分叉,从黄浦江分流,透过外白渡桥硬朗的钢架与水泥,在我们视野看不到的尽头里,还有无数未知的支流流向四方。无论是陈宝山或是我们,都像这条苏州河中的水,不能回头也不忍回头,一回头就是令人痛哭的一生。
在这部剧中,陈宝山和三个女人有了情感交集。童小桥风姿绰约、仗义疏财,屡次救陈宝山于危难,像透过玻璃窗看到的八音盒里玲珑的舞女,看起来高不可攀的样子。另一面她作为国民党隐藏极深的棋子,被不知情的下线张胜利凌辱,最后如一枝冬梅在春天凋零,多么讽刺,又多么可叹。红颜薄命的周兰扣跟童小桥走上了同样的路,她心中升腾起爱欲,诞生出私念,最终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她热爱着童小桥的丈夫,也就是火柴厂老板唐仲泰,并与之一起为军统卖命。这个有着明媚的笑容和青春的女子,最后在那段历史中成为阴晦、仓皇的失败者。共产党地下组织外围人员来喜无疑是幸运的,她碰上了炳坤,当然她也是坚韧的,在以为丈夫炳坤牺牲后,她承其遗志,走上革命之路。但是,她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与男一号陈宝山的情感旋涡中。她爱得深沉、炽热,无怨无悔,并且为陈宝山生下了女儿“苏州河”。一如我借童小桥被捕时留下的那句:“重要的是这辈子碰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人你就会走什么路。”而整个小说中,始终围绕着的主题也是:在沉浮的变局中,是什么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后,一生孤独的男人陈宝山,选择了他自己的路,悄悄离开人间。当他是一名警察时,他对全世界的告白是,这世界,我来了。当他离开人间的时候,他对全世界的告白是,别哭,我最爱的人。
千帆过尽,总会留下痕迹。苏州河往复如斯,岸边熙熙攘攘的诀别、荣光、痛苦、迷茫,倒映水波中,似曾相识,却再未重逢。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条河流,有欢快的奔腾,也有静水深流,以及河流中隐藏的各不相同的秘密。作为话剧《苏州河》的原著作者与编剧,只希望利用文字和文字所编织的故事,在外白渡桥支起长椅,以河面为幕布,邀读者、观众下来看投影在河面上的电影,那是1949年快解放的上海以及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
(作者系话剧《苏州河》原著作者、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