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敬泽
有一万多人参加了小红书的“身边写作大赛”,在上下班的地铁上、在写字楼下小公园的正午,或者忙完家务歇一会儿,很多人在手机上写,有人直接写在自己的账号页面上,也有一个老人,她把初稿写在当教师的女儿用过的备课本背面。
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一个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记忆、自己和身边人的人生,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回到了人之本原,回到了讲故事的古老传统。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穿越到人类的早期,那时人们刚从树上下来,没有手机、没有小红书,夜晚降临,人们聚在火堆周围,取暖、烧烤但是沉默,这时,忽然有个人要讲讲今天他如何追上了正架在火上的这只鹿,他越说越来劲了,眉飞色舞了,他的讲述都“史诗”起来了,波澜壮阔了。人们一边咬着烤鹿肉一边听他讲,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个人,他脸上有了光,不是火光,而是他的眼睛里有一种遥远在闪烁,似乎他穿过此时注视着白天那个在山野中奔跑的人、那个猎鹿者,他注视着自己,他把自己对象化了,他在此刻又在过去,他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他是众人中的一个人又是众人中的任意一人,于是,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
这闪闪发光的东西,我们知道,那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人类生活的意义。一个人整理他的经历,总结他的经验,把它讲给别人,这是在确立一个整体性的“我”,同时也是在确认“我们”。没有“你”和“他”,人怎么会想起有一个“我”,“我”对那只鹿的追猎通过讲述抵达今天晚上的篝火,抵达某种共同的普遍性。那个火堆旁的讲述者,他脸上那奇异的光是故事的光、经验和意义的光。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人,共同构成了“我们”,“我”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人们分享经验,达成意义。讲述者不仅在建构一个自我,也同时建设了一个“身边”。“身边”是一个关系的空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同时,“身边”也是感知的边界,“我”所感知的、与“我”有关的人和事。当故事被讲述时,倾听者,那些七嘴八舌地参与“我”的故事的人,他们也进入了“我”的“身边”,反过来,“我”也进入了他们的“身边”。“身边”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的村庄,通过故事建设“身边”,既是把自己向着陌生的他人打开,也是连接他人,让陌生的世界呈现为属于我的、亲切的世界。在这种连接中,“我”不是一个封闭的原子,“我”在世界中体认生活的意义。
1936年,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讲故事的人》,他慨叹,讲故事的人“已经不直接作用于当下了,讲故事的人离我们很遥远,而且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一种对我们而言仿佛不可剥夺的东西、我们拥有的最安全的东西,被从我们身边夺走了,这种东西就是交流‘经验’的能力”。忧心忡忡的本雅明,他担心的,是在现代历史的巨大风暴中,每个人都沦为孤岛,无法交流和对话,不再有个人的和共同的故事。他的忧虑至今都没有过时,但是也许不必那么悲观,至少在这里就有一万个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在这里也没有解散和消失。互联网也许具有阻断“经验”交流、将个人困于茧房和孤岛的能力和趋向,但同时,当一个人愿意完整地、尽量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他会发现,通过互联网、通过新媒体,他点燃了一蓬篝火,在这里,讲述和倾听依然能够让人们确认自我和世界,那种珍贵的交流“经验”的能力,依然保存在我们身边。
这一万多人,他们大概都没有想过要当作家,显而易见,他们所写的也并不会自然地抵达通常意义上文学的小说或散文。我满怀期待地说,努力吧,锤炼你的技巧,你会写成小说家或文学家,但是,我很怀疑这真的是他们的志向,他们远远先于、早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家、文学家,他们是篝火边上的讲述者,他们真的是有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要讲给大家,关于经验教训、关于智慧和意义、关于一个人怎样不容易地谋生,甚至很具体很实用,关于怎样养育一个孩子,让她健康正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不是本雅明所说的那种关闭在房间里的孤独的现代小说家文学家,他们是“讲故事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邻居和同事和朋友中间。站在文学的、专业的观点上,他们被称为“素人”,意思是,他们是无名的、普通的,是一张白纸等待绘画的,但是,也许可以在老子《道德经》“见素抱朴”的意义上理解他们的“素”,他们所见所抱的是朴素的、直接的生活和经验,他们的书写未必一定得是一个通向某种艺术境界的初级阶段,他们的书写本身就有丰沛的、实际的意义。
在这个视频和图像的时代,“身边写作大赛”所有的参与者重新证明文字和书写的力量。你们证明了,当一个人要尽可能完整地讲述自己时,当他要深入地领会世界和他人时,我们能够依靠的依然是文字。你们也证明了,讲述自己的和身边的故事并不一定是一份高高在上的专业,在本原上、在“见素抱朴”的意义上,这是一个人和他所在的共同体的家常事,事关我们的记忆、经验,事关生活的意义和信念,事关一个人和其他人、和世界的连接。从你们的讲述和书写中我看到了生命的阴晴圆缺,看到了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有金戈铁马、风霜剑气。通过你的讲述,我意识到你是我的“身边”,我是你的“身边”,“身边”是一个辽阔的、与我有关的世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