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卫 中
“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地遗忘,如同水一滴一滴地流入下水道。”一场名为“当故事遇上医学:阿尔茨海默病的情感挑战与科学应答”的读书分享会,日前在上海钟书阁书店展开。围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寻找正确的单词:一个关于文学、悲伤和大脑的故事》(以下称《寻找正确的单词》)一书,医生、作家与读者们展开了一场悲悯又温情的对话,探讨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文学表达与科学解读。
让文学与医学找到了交叉点
书中,温斯坦以文学的笔触记录了父亲杰瑞因阿尔茨海默病去世后自己的哀悼与成长历程,而米勒则从医学角度解析疾病对大脑的侵蚀,揭示语言、记忆与身份的丧失过程。书中多次引用经典文学作品,如《白鲸》中的白鲸、《红字》中的字母A等,通过隐喻与象征,将患者的病态行为与文学意象相勾连,既深化了对疾病体验的理解,也凸显了文学在诠释人性困境中的独特价值。该书的策划编辑顾晓清表示:“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通过文学与科学的对话,探讨了疾病对个人与家庭的深远影响。”
文学与疾病,并非刚刚开始亲近。上海本地的作者很早就将阿尔茨海默病从边缘带到公众视野,如王周生的《生死遗忘》、薛舒的非虚构作品《远去的人》、于是的小说《查无此人》,都是女作家书写遗忘的丈夫或父亲。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作家张怡微表示:“这样的文字中,文学的力量并非在于治疗,而是记录病患或家属的真实感受,帮助读者在共鸣中找到慰藉。”
事实上,医学界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强调“叙事”的重要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主治医师、《寻找正确的单词》中译者鲍伟奇医生表示自己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能深切地感受到亲人患病所带来的情感割裂——作者形容自己彼时的心境“如同被琥珀封存”,这让自己意识到了:“医生不仅需关注检查数据,更要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故事。”
叙事医学,在融合创新中连接情感与科学
“如果有人记得爱过你,这是否等同于他们仍然爱着你?”随着全球步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医学的重要挑战,也成为医患共同的书写热点。例如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医生通过分享真实病例,让文学与医学更贴近生活。更有种种迹象表明,年轻一代的医生群体对文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接受度更高,未来或有更多的可能。
叙事医学可以帮助医学理解患者的情感,改善医患关系。鲍伟奇分享了书中一个案例:温斯坦的父亲在机场情绪失控,起初被解读为多愁善感,但米勒指出这可能是父亲因身份意识丧失而感到恐惧的表现。“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正是叙事医学的价值所在。”鲍伟奇还提到,患者家属的叙述往往比患者本人更客观,能够为医疗服务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正因如此,叙事医学类的写作近年来发展极快,相关图书出版也在提供知识与理论的支持,如广东科技出版社的《生命叙事的力量》通过上百个医疗案例,生动地描绘了患者在孤独、疾病和死亡面前的心灵挣扎,而医生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全面、暖心的治疗计划。引进出版的《从医第一年》则通过哈佛医学院优秀毕业生的视角,描述了教室里的模拟教学与临床实景的严酷体验千差万别,也表达了医生对患者苦难的敏感与共情,生死境遇的领悟与抚慰。
而对于病患或者家属来说,写作可以表达情感、寻找共鸣,从而减轻“沉默的孤独感”。张怡微强调说:“叙事医学无门槛,写作或表达的核心在于真实记录,其意义在于自我梳理与他人联结,为生命困境提供多元视角。”不过,她也提醒患者家属写作的潜在风险在于:“被迫返回创伤现场,再次经历痛苦。”(卫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