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泥潭》说起,莫让新人成为被快速消费的耗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从《泥潭》说起,莫让新人成为被快速消费的耗材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7-31 10:23

  作者:商隐

  “素人写作+身份叙事营销”成为近年来热门图书的常见共性。典型例子如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杨本芬《秋园》、王计兵《赶时间的人》,他们出版代表作时,在大众眼中都是素人。值得补充的是,胡安焉早年在“黑蓝”等文学论坛有过创作,在豆瓣也有颇多读者。杨本芬也发表过小说。从写作者圈子的角度,他们不完全等于素人,但在更广泛意义的读者眼中,他们的确是以完全陌生的面貌浮出水面的。

  而像刘楚昕《泥潭》、杨素秋《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易小荷《盐镇》等案例,虽然不等同于“素人写作+身份营销”,但在营销上也有共性。其中,《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在“豆瓣”有超过2.7万人读过,评分8.8,被豆瓣评为2024年度图书No.1。上文提及的《我在北京送快递》《秋园》《赶时间的人》也有不俗口碑,可见在作品质量超过平均线的前提下,素人写作+身份叙事营销,打造出一个能够迅速被读者共情、被算法抓取、被媒体推广的故事,的确是当下作品在一众新书中突出重围的有效手段。

  算法年代的宣发策略

  不妨以刘楚昕的《泥潭》作为第一个例子。截至目前,《泥潭》的口碑呈两极化分布,作者刘楚昕收获了首作预售销量突破40万册的奇迹,但也因为那条众所周知的短视频,被贴上了“深情励志作家”的人设。巨量的关注度,带来更加挑剔的目光,而《泥潭》是一部运用了现代派手法的纯文学作品,事实上,是明显具有学徒气质的描摹之作。

  许多人下单《泥潭》,并不是感兴趣于书的内容本身,而是被刘楚昕追忆前任的话语所感动。可想而知,大部分购买者其实并非这本书最初的目标读者。

  需要作者本人慎重对待的是,当他因为一个道德标签赚取红利时,他唯有更加谨言慎行、严于律己,才能避开人设崩塌导致反噬的情形。一个作家被写作之外的标签捆绑,长期来看是对写作的束缚。因此,无论是刘楚昕本人,还是想要保护他的合作方,都应淡化这层标签。

  《泥潭》这则案例符合当代网络的传播特征。它有偶然性,因为刘楚昕那则获奖感言并非精确计算的结果。一个长期发表受挫的作者站在台上,怀念来时路,本属人之常情。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写作者的真情流露,碰上短视频时代,契合主流观众爱看的“苦尽甘来”与“才子悼亡”叙事,引发了现象级走红。它有典型性,则在于这恰恰是短视频、直播流行的年代最常见的传播路径。有一天,你都不知道自己以什么方式火了,各路自媒体便像嗜血野兽奔袭而来,争食流量,如法炮制,直到榨干流量的最后一滴血。至于你本人,如果你还有流量价值,他们会笑脸相迎。如果没有,你就会被新人取代。

  因此,短视频与深情人设助刘楚昕走红,对他的作品销量,一定是有很大助力的。但事实上,它会让作者本人在表达上更不自由,背负更多道德的审视。

  容易被身份叙事反噬

  第二个例子,是作家易小荷的凉山彝族女性写作系列。

  易小荷不是素人,但在她推出彝族系列的首作《盐镇》时,这是一本很明显地运用了身份叙事来写作的例子。一位常年生活在都市的女作家深入四川南部,历时一年,采访近100位当地居民,提炼出12位女性挣扎求生的故事。在宣传策略上,女性写作、底层叙事、苦难叙事,是该书给予读者的三个明显标签。其后两年,易小荷继续以外来者目光来写彝族地区里的苦难女性,推出长篇纪实作品《惹作》,但在宣传语中言明杂糅了小说笔法。

  有趣的是,这两本书在写法上一脉相承,口碑却大相径庭。《盐镇》入选了《收获》文学榜非虚构TOP等榜单,豆瓣评分高达8.6分。《惹作》的豆瓣评分虽有8.4分,但短评和长评区靠前的几条,都以批评为主。《惹作》所引发的主要争议,其一是书中存在不少关于当地社会的事实错误;其二是作者宣称是非虚构写作,却部分使用了小说笔法,在材料空缺之处,采用想象弥补,引发非虚构写作伦理之争;其三,此书从写作到宣传上都给人一种强烈的“都市精英替边缘底层言说”的既视感,这种姿态在今天并不讨喜。

  然而,易小荷这种小说化的非虚构写作,在《盐镇》时已有端倪,《惹作》的写作模式,本质上是《盐镇》的放大,为什么一个生产车间出来的东西,口碑会差那么多?因为,《盐镇》推出后,作者与出版方并没有真正重视批评意见,误以为奖项与销量已经证明这种打法的成功,才继续沿用了同样的写作模式和宣传打法,以至于问题被放大,招致舆论反噬。

  身为作者,易小荷肯花两年时间深入昭觉、美姑、布拖、雷波和金阳等彝族居住地带,显然绝非三分钟热度下的速成之举。可是,既然作者已经做到这一步,假如她能具备适当的议题敏感度,在写作时多去了解“凉山叙事”的过往,并且主动与其他关注彝族社群的本地人、学者、创作者对话,在写作中呈现出更多层次的差异,《惹作》在文本层面,至少能减少部分事实错误。

  笔者可以提供的另一个观察是:早在《盐镇》出来时,就有多个友人提到对此书写作方法的不满。他们惊讶这本书为什么评分那么高,但他们没有在评分网站打一星,出于支持女性写作、新人写作的目的,他们选择了沉默。然而,当《盐镇》帮助作者载誉而归,实现奖项与销量的双丰收时,读者便没有再同情下去的理由了。因此,《惹作》口碑翻车,其实在《盐镇》时就已种下伏笔。

  究其根本,易小荷的文本质量撑不起营销方给她戴上的身份叙事高帽,当双方纷纷沉浸在《盐镇》的成功时,他们非但没有及时纠正营销策略,反而更加大意,在文本上的把关呈现出更大疏忽。因此,如果一个作者内功尚未过硬,身份叙事能助其暂时走红,但也会埋下反噬的种子。

  允许不垂直才能更长久

  素人写作,提供新鲜度。身份营销,契合算法时代的潮流。但这种对身份标签的高强度消费也是危险的,它容易在勾起读者普遍好奇后,又埋下挑剔和反感的种子。

  作为对比,新人出道的作家胡安焉,是一个没有被舆论反噬的案例。他在2023、2024年两年间出版了三本书,第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讲述了他做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等职业的经历。这本书的营销文案,也有“底层”等身份叙事常用的词汇。新人加身份叙事,胡安焉都占了,而他明智的地方在于——其一,他专注于写自己参与、了解的领域。其二,他把自己的姿态放平,他不是以启蒙、教育的口吻在写作,而是以一种参与感,以一个人投身过某件事又抽离后的身份,平静而诚恳地讲述那一段经历。

  胡安焉对自身颇多自省,对叙事的潜在影响也颇多洞察,同样重要的是,《我在北京送快递》的确是一本质量过硬的书,对得起读者的期待。胡安焉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今后很可能不会再写《我在北京送快递》那样的书,他知道这本书为什么会火,但那不是他长久的兴趣所在,比起非虚构,他更想写小说。

  如今,身份叙事、垂直打法如此流行,与我们共处于“垂直算法流”的环境里有莫大关系,这一点玩“小某书”的用户想必会更有体会。算法要求用户垂直,固定于某个最有点击量的人设,否则数据就会大幅削减。在出版业本就不景气的当下,编辑、媒体乃至作者本人为了推广作品,最省事的办法就是选取身份,找到目标读者最感兴趣的身份,刷屏式地做下去。例如“快递员”“底层写作者”之于胡安焉与王计兵、女性苦难写作之于易小荷、深情励志兼感动余华的新人之于刘楚昕。

  希求平台能削弱“垂直算法流”,坦率来说并不现实。但是,作者自己仍要有所警觉,如果作者本身没有警惕,纯粹迎合出版商、平台的策略,作者就会被迅速消耗,成为一份过早干枯的耗材。你完全可以慢一些出书,把文本打磨得更精细。你也有权利告诉出版社,你希望慎重采用某种宣传打法。你和编辑都是人,不是系统的符号,在这场与“垂直算法流”进行博弈的游戏中,作者与编辑都可以争夺自己的主动性。

  当垂直已经成为这个世代的疯癫,对垂直的抗拒,本身就是一种抗争。抵抗不是停留在宏大叙事,抵抗可以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身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与读者的珍视,就是不要让自己过早被损耗掉,不要因为流量和身边人的怂恿,就降低对于作品质量的要求。

  作品与人,可以宽阔,不必垂直。(商隐)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戏台》:荒诞时代的悲喜交织与讽刺锋芒

  • 破解“文化空心化”:从符号消费到精神内核的回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