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杂技剧《先声》:“技剧相融”的抗战叙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杂技剧《先声》:“技剧相融”的抗战叙事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09-03 07:39

  作者:柴 莹

  2023年,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创排的大型杂技剧《先声》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此后,《先声》囊括了从沈阳到全国,包括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众多舞台剧奖项。不久前,《先声》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掀起了新一轮观演热潮。

  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被认为是杂技剧元年。20余年里,已有近300部杂技剧诞生。这300部杂技剧中,战争题材杂技剧虽不一定数量最多,但毋庸置疑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批,甚至成为这一段时间杂技剧的主流。《先声》之前,战争题材杂技剧还有《战上海》《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铁道英雄》等,都属优秀之作,甚至有些杂技剧做到了难能可贵的“破圈”。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创作一部战争题材的杂技剧,应该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事。因为,杂技剧不像舞剧或戏剧,想法受限于杂技本体技巧展示的可能性,呈现出来的难度超乎想象。

  因此,笔者认为,在这里讨论杂技剧《先声》很有意义。一般杂技剧通常会采取第三人称视角,这样便于从头到尾直线叙述,避免理解上的复杂和歧义,观众的视角简单纯粹、单刀直入、直来直去,使观众不纠结于细枝末节,陷于对剧情的猜测和思考之中,能够集中精力投入于杂技本体的欣赏。如《战上海》《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铁道英雄》,讲述的故事和历史事件大家基本知晓,且有著名的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角色也不会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正义与罪恶、善良与凶狠、爱与憎、进攻与防守、杀害与保护,都很直截了当和一目了然,创作者所聚焦的不是如何讲述故事,而是如何用杂技表现这个故事,如何用杂技的思维和技巧重新编码和组合,即从“演什么”到“怎么演”的转向。

  杂技剧《先声》则不同。首先,《先声》的故事没有一个成熟的众所周知的艺术文本可以跨媒介借鉴;其次,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九一八事变,但能清楚了解其众多细节的人却又不多。这给创作者带来巨大挑战,必须要找到一种讲述内容和方式,能尽量清晰呈现九一八事变,与当时当地的生活形成对应,使观众共情;同时,所讲述的故事又要适合于杂技表现。既要考虑“演什么”又要考虑“如何演”。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先声》的整体构架除序幕、尾声之外,有九幕,分别为:秘密接站、除夕之祭、伪善联谊、重要情报、大敌当前、傲然枪声、救亡号角、家园沦陷、喋血抗敌等。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包括东北军人、警察、大学生、老百姓等在内的沈阳各阶层人民不畏牺牲、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应该说,《先声》从精华武馆切入九一八事变这个宏大叙事非常精妙。武馆者,三教九流集中之所,贫民、警察、军人,甚至日本人都有可能出现在这里,什么样身份和阶层的人出现在这里都是合理的,给各色人物的出场带来了便利。而且,武馆是练武之地,武功与杂技在本体与气韵上一脉相通,很适合表现多种类型的杂技形态,怎样的杂技技巧出现在武馆都毫不违和。精华武馆馆主王铁掌爱国正直、武艺高强、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他开武馆,除强身健体之外,主要目的是护我中华、抗击外侮。王铁掌尽心尽力教徒弟们练功习武,在一次与日本人的比武中被日本浪人偷袭背刺身亡。王铁掌有两子一女:东北军军官王大力、中共满洲省委特别侦察员王大奎、东北大学进步学生王小英。此外,他还有众多徒弟,比如爱国的警察局长黄显声。在他死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他的儿女和徒弟们在国仇家恨之下,勇敢继承他的衣钵,为了争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自由独立,英勇抗日、顽强斗争,充分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于是,在第二幕除夕之祭,我们看到了武馆场景的描绘,童年时的王大力、王大奎、王小英练功的“倒立技巧”,武馆徒弟们集体练功的“集体蹬人”,尤其是徒弟黄显声练功的“软钢丝”,展现得淋漓尽致,将武馆的场景设置发挥到极致。第七幕救亡号角,为了表达全民族都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安排了一场杂技“集体车技”,展现出无数人团结起来凝聚成集体力量的气势,十几名演员骑着单车环绕于舞台,一名演员奔跑在骑车人的肩上,最后,由多名演员共同完成动作“四节站人”。飞速的车轮、精湛的技艺、奇思妙想的创新,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具象化了,沈阳杂技团的金奖节目《车技》使众志成城、抗击日寇“可感化”“可视化”了。

  另一方面,这又关涉到第二个杂技剧的核心问题,“技剧相融”的问题。杂技理论界有一种趋势,认为“技剧相融”是杂技剧的核心创作理论,让“技”为“剧”服务,以“剧”承载“技”,从而突破杂技单纯炫技的局限,实现艺术表现力的提升。但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杂技剧的主题选定之后,“剧之情”往往是为“技之艺”服务的,而非“技”服务于“剧”。情节和片段故事的设计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杂技技巧,是把本体“技巧”串起来的方式和手段。比如《战上海》里为了展示“男女爬杆”,设计了一场宴会的戏,为了展示“集体造型”,设计了丰碑的动人场面;比如《天山雪》,为了展示“腾跃——大跳板”,设计了几十年后,上海知青后代回到上海进入杂技团,成为杂技演员参加国际比赛,为国争光的戏,“生而为鹰,逆风飞翔”的主题被升华;比如《英雄虎胆》,为了展示更多富有民俗风情的杂技技巧,设计了少数民族同胞狂欢的场景。优秀的杂技剧,在设计场景时,能够让场景的气质和意味与所构思的剧情高度融合。《先声》也是这样,第一幕秘密接站,把接站的时间设置为过大年,就是为了能够营造一些喜庆、祥和、合家欢的热闹场面,为民间杂耍的“舞狮”“高跷”和最后的“大变活人”的上演提供合理性。就整个情节本身而言,是否过大年,对这部剧的故事推动并没有实质的作用。第五幕大敌当前,北大营官兵还不知道已经发生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对日寇的阴谋浑然不知,还在刻苦训练中。刻苦训练又是一个与杂技气质非常契合的场景,“高空软皮筋”这个技术,在一般杂技剧里几乎没有出现过,出现在这里,显然剧情设置有利于全面、到位地展示这个技巧。

  140分钟的剧,近20个不同类型、不同表现形式的杂技技巧的展示,在一般杂技剧中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对于这样一部首先要把故事讲清楚的剧,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杂技剧《先声》处理得比较精妙得当,它把所有应该有的戏剧冲突都用比较细节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又能把这些细节与杂技技巧相融于一体,让技巧成为故事的一个日常化的场景,让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期待而伤痛而难过。但是,杂技剧《先声》也有一点不足:故事设置了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师和徒、夫和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和姐妹、东北军和警察、日本人和地下党、日本人和东北军、日本人和警察等,虽然在人物介绍的时候,已经用文字详细介绍过这些人物关系,但当观众没有抓住这些文字的时候,后面的观演就有些迷惑和困难。就笔者个人的看法,人物关系的简单干净是杂技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应该是一套有效的杂技剧的话语密码。(作者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侏罗纪世界:重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固化,抑或傲慢

  • 谢伟锋:七夕话“巧智”,浪漫亦满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