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子璐)第十届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日前在浙江杭州举办。本届论坛以“场景里的新时代及其文艺表达”为主题,设置主论坛及造型艺术评论、舞台艺术评论、影视和网络文艺评论、动漫创作与评论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网络代表及媒体记者等160余位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新时代文艺表达的新思考。
第十届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共滨江区委宣传部承办,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杭州市滨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旨在推进文艺评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中国文联文艺创作评奖汇演机制的改革部署,切实贯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耀鹏,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翟慧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着重审视了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现状,认为近年来涌现的一批现实题材作品不乏优秀之作,但与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相比,总量还不够大,好作品的数量还不够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强化使命担当,锚定时代坐标,深耕时代土壤,记录时代变迁,讴歌时代精神,以有建设性的文艺评论引领文艺作品充分展现“场景里的新时代”。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坚守文艺评论的主体性,弘扬独立理性的批评精神;力促评创结合,增强评创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坚定性、整体性;提升评论的审美高度,增进对伟大时代和壮阔生活的深刻洞见;热情拥抱新技术,探索文艺评论的更多可能;强化文风、话风建设,支持青年评论工作者挑大梁、当主角,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主讲论坛现场
主论坛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主持,与会嘉宾围绕“场景里的新时代”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聚焦现实题材创作与时代精神的表达,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分享了思考与心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彭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廷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顾问罗怀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烈发表主旨演讲。
罗怀臻梳理了新时代生活场景与舞台场景的变换,提出中国戏剧已经进入新演艺时代的重要命题;彭锋从“需要”与“愿望”、物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关系,以及生产与消费关系的重新定位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对文艺发展的新要求;王廷信从自然场景、历史场景、当代场景三个角度入手,勾勒出当前文艺创作所处的社会大场景;尹鸿以生活场景如何转化为艺术场景为核心课题,指出新时代影视创作正朝着新主流、新现实主义和新东方审美的方向发展;冷凇分析了媒体融合与新大众文艺影响下视听内容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夏烈则聚焦文艺出海的场景,探讨网络文艺精品向外发展的形式和路径。
分论坛分别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唐东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沈勇,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彭文祥,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主持。来自各艺术门类评论界、创作界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共51人进行发言,其中有21人是从论坛主题征文中优选出的代表。嘉宾们一致认为,文艺创作应准确把握“写谁”与“为谁写”的根本立场,扎根人民生活,紧扣时代脉搏,从现实土壤中汲取创作养分,用有温度的作品反映时代气象;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坚守审美理想,秉持客观理性,以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为文艺创作提供价值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勇于打破艺术门类、行业、学科的固有界限,在融合视域中解读文艺作品与现象;评论与创作应建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同聚焦重大现实主题,助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的精品力作。
中国文艺评论青年论坛(西湖论坛)原名“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是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常设性品牌论坛。2015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的成长和发声平台,在浙江的杭州、宁波、海宁、温州和新疆五家渠市等地持续举办了九届。未来,西湖论坛将继续跟随时代步伐,聚焦创作现场,努力建设成为涵盖各艺术门类、汇聚广大青年文艺评论家的重要平台和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