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冰雅)11月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办的《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暨文艺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聚焦推动文艺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回顾并总结了《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创刊十周年的成就与经验,探讨新时代文艺评论的面貌与趋势。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董耀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评协第一届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原名誉主编仲呈祥,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原编委王一川,中国评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编委叶培贵等专家回顾了杂志十年来的办刊历程,并对杂志未来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出版办)相关负责人,全国文艺类报纸、期刊代表以及媒体等约55人齐聚一堂,共贺杂志十周岁生日。
会上,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徐粤春主持座谈会并介绍了杂志十年发展历程。《中国文艺评论》作为中国文联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中国评协主办的学术月刊,自2015年10月创刊以来,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两个结合”,致力于追踪当代文艺创作与理论评论前沿。截至2025年10月底,杂志已出版发行122期,编发文章1722篇,涵盖哲学、美学、文学、戏剧、电影、网络文艺等多个艺术门类,形成了导向性、前瞻性、实践性、学术性、综合性的鲜明特色。十年来,杂志斩获多项荣誉,学术影响力与行业美誉度持续提升。此外,杂志通过海外推介项目,已在英国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中国文艺评论精粹》第一卷,有效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评论走向世界。
在座谈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视角,为杂志发展建言献策。仲呈祥表示,杂志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宣传阵地,培养心无旁骛的专家型编辑队伍,活跃学术争鸣氛围。王一川用“引领者、传承者、兼容并蓄者、专业把关人”高度评价杂志的行业价值。叶培贵指出,杂志为各艺术门类学人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平台,建议学人进一步关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问题。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称赞杂志“方向正、定位明、品位高、知音多”,呼吁加强文艺批评的锋芒与力度。青年学者代表胡祥则希望杂志能为年轻学人提供更多发声机会,开设观点集萃与政策研究相关栏目。
董耀鹏在总结发言中对《中国文艺评论》的未来发展提出六点要求:一是把牢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二是明确知行合一的科学定位,三是突出学术锋芒的专业特色,四是彰显繁荣创作的使命担当,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法,六是提倡清新质朴的文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当天还举行了文艺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由中国评协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文艺类学术期刊的传播力提升、文艺期刊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研讨,为推动全国文艺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