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愿闻其声|宋词-洞仙歌(苏轼)

愿闻其声|宋词-洞仙歌(苏轼)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6-12 14:59
    张其胜,朗诵爱好者。诗词歌赋的意境、韵味和美妙,令人陶醉、让人静心、给人力量。愿意用自己的声音理解,去体会作者真实的感受,这是一段升华境界、情景交融、充实自我的经历。

洞仙歌

作者 苏轼

朗诵 胜哥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愿闻其声|宋词-洞仙歌(苏轼)

【胜哥导语】苏轼的这首《洞仙歌》可以说是神来之作。一是神在创作的缘由。开篇一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让人想起庄子逍遥游的“肌肤若冰雪”,是什么样的刻骨铭心,让东坡先生久久不能释怀,创作了这首《洞仙歌》呢?从作者的序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词的创作初衷竟然来自作者儿时的记忆,仅凭开篇一句话,成就了这首传世之作。二是神在非凡的想象。嫁接于传说之上的作品,作者用天马行空的畅游,对时空挪移的驾驭,前后衔接得无懈可击、天衣无缝。夏夜的寂静旷远、银河清幽,让读者沉醉于牵手中、暗香里、月光下、相偎时。三是神在表达的意境。根植于作者内心的处世态度,让他在描绘人生最美秒时刻的同时,不时慨叹人生的苦短,对“流年暗中偷换”的无奈倾诉,传递着把握当下、感恩拥有的思想理念。我们一起欣赏。

愿闻其声|宋词-洞仙歌(苏轼)

愿闻其声|宋词-洞仙歌(苏轼)

 

 

其他平台欢迎关注,喜马拉雅:胜哥朗读;微信公众号:愿闻其声

[ 责编:章丽鋆 ]
阅读剩余全文(